独龙族姑舅表单向环状婚及其功能论文

独龙族姑舅表单向环状婚及其功能*

□陈建华

[摘 要] 独龙族传统社会中的姑舅表单向环状婚是独龙族亲属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种婚姻制度的描述与分析,指出了独龙族传统社会中女性、礼物的流动方向与姑舅表婚双方的社会地位状况与权力关系,并进一步指出了姑舅表单向环状婚在当代独龙族社会中所起的功能。

[关键词] 独龙族;亲属制度;姑舅表单向环状婚

一、引言

当代独龙族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由早期的氏族、家族、大家庭裂变而来的,目前已经演变成以核心家庭为基本单元的社会。独龙人的婚姻习俗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不与外族通婚的传统禁忌消失了,不与传统规定的通婚集团以外的氏族、家族通婚的规定消失了,独龙族多样化的传统婚姻形态已经被单一的一夫一妻制所代替,核心家庭成为了社会的基本单元。这与独龙族逐渐融入一个更大的社会体系当中去的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当然,作为一种深层的文化意识,独龙族的亲属制度在维系独龙人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民族方面起着十分明显的作用。独龙族传统的亲属制度仍然在当代独龙族社会中起着维系独龙族社会关系和族群整合的功能,以亲属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有关共同祖先血缘建构在想象民族共同体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围绕其独特的亲属制度,独龙族才得以整合整个独龙族社会,在现当代实现了民族的发展与存续。这也许正印证了社会制度的发展滞后于社会文化习俗变迁的说法。学界关于独龙族传统社会中的父系姑舅表单向环状婚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它是独龙族亲属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仍然在独龙族现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深入。

英国人类学家埃德蒙·利奇在其《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对克钦社会结构的一项研究》一书中对姑舅表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利奇指出,缅甸北部地区普遍盛行父系姑舅表婚(matrilateral cross-cousin marriage),这是一个在该区域具有普遍性的亲属制度。[1](P81~92,138~154)利奇的另一本重要著作《反思人类学》则重点研究了该区域盛行的姑舅表婚人类婚姻习俗。[2]独龙族所生活的地区刚好处在利奇展开研究的区域以北,也是属于类似的人类文化习俗。笔者于2002年发表《论独龙族的婚姻形态》一文,就独龙族传统社会中以姑舅单向表环状婚为主的各种婚配类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3]笔者于2004年所写的硕士论文也有重要篇幅描述与分析了独龙族传统社会中普遍盛行的姑舅表单向环状婚。[4]在独龙族传统社会中,人们在解释什么是独龙人的时候往往会提及这种优先婚的观念;独龙人在谈婚论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总是娶舅舅家的女儿为妻,独龙人认为这是最理想的婚配形式。本文结合以往的研究,就独龙族传统社会中的姑舅表单向环状婚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指出这种婚姻习俗在当代独龙族社会中所具有的功能。

二、姑舅表单向环状婚

过去,独龙江流域人口相对比较稀少,大多数分散居住在独龙江河谷沿岸为数不多的一些小台地上,形成一个个小型的村落。一般一个村落由一个氏族组成,而一个氏族与相邻的或较远的另一个氏族组成开婚集团。按照传统习俗,这样的婚配集团之间并不进行交换婚,他们之间形成了舅舅家与姑姑家的关系,然后,舅舅的女儿按姑舅表婚的习俗嫁给姑妈家的儿子为妻。在姑妈家没有明确暗示放弃其权利或表明不娶其为妻之前,舅舅家的女儿是不能自主选择婚姻的,否则会遭到独龙族社会的非议,也往往不为独龙族社会所认可。

具体来说,世系按父系计算的A、B两个父系氏族或亚氏族,抑或家族,A 氏族从B 氏族中娶入了女子,那么,B氏族就成为A 氏族的舅舅一方,称为戈拉(kɯ53ra31),B氏族就不能再从A 氏族中娶入女子为妻,而只能考虑从C氏族中寻找适合的女子。同理,C氏族也只能从D 氏族,D 氏族从E 氏族,E 氏族从F氏族中……Z中娶入女子为妻。换句话说,按照独龙人的婚配传统,女子只能从A 流向B,B流向C,C流向D,D 流向E,E流向F……以此类推,女子只能单向流动,而不能反向流动。当被问及为何舅舅家的女儿可以嫁给姑妈家的儿子为妻,而姑妈家的女儿不能嫁给舅舅的儿子为妻的时候,独龙人说:“独龙江水只能向南流去,不能倒着向北流回去,否则就洪水滔天了,人类就不存在了。”显然,用江河水的流动方向来隐喻人类基因的流动,其中包含了独龙人对血缘流动的一些历史记忆,这种记忆已经成为了一种潜意识,人们潜意识地认识到什么样的婚配才能确保人类群体的永续发展,才能保障种群的延续。江河之水永不停息的流动,给独龙人提供了一种解释自己的婚姻习俗的参照,这种解释不但贴切,而且合理。在这个从A 到Z的女子流动方向上,靠前那个氏族或家族是后一个氏族或家族的姑妈家,即兹米拉(zi31mi55ra31),靠后的那个氏族是前一个氏族的舅舅家,即戈拉(kɯ53ra31)。也就是说,从类别上或从事实上来说,姑妈家的儿子只能娶舅舅家的女儿,舅舅家的女儿只能嫁给姑妈家的儿子,反之则不行。这种婚姻形态就是单向环状婚。图1示如下。

图1 独龙族姻亲关系

兹米拉就是男方家,也就是女子嫁入的那一方,又称姑妈家;戈拉就是舅舅家一方。这与通常所说的女方家、男方家的概念不同。拉(ra31),在独龙语里是一个集体名词,代表一类人、一群人。这样一来,按女性流动的方向,独龙社会就可以描述为由舅舅家一方和姑妈家一方组成的社会。相对而言,每一个舅舅家同时也是姑妈家,每一个姑妈家同时也是舅舅家,他们在姑舅表单向环状婚中同时扮演着两种角色,亦即一个氏族或家族同时扮演着舅舅家和姑妈家的双重角色,没有哪一个氏族或家族可以一厢情愿地只扮演一种社会角色,除非子女中只有儿子或只有女儿。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类别式的姑舅表婚,也就是,姑妈一方会考虑从堂舅家的女儿当中来选择未来的儿媳妇。因为,按照类别式的分类原则,堂舅们也在戈拉(kɯ53ra31)这样的社会群体角色分类之列。所以,姑舅表婚,并不只限于直系亲属,也包括旁系亲属,当直系亲属中缺少扮演适当社会角色的子女时,自然旁及堂表姐妹、表兄弟。可以按照这样的婚配结成夫妻的表姐妹兄弟之间,相互称呼阿么特(a31mət55)。这样的称呼本身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凡有这种称呼互称的男女之间,就存在这种潜在的婚配关系,如果有适龄的男女,婚姻关系便会优先在具有阿么特关系或相互称呼阿么特的男女之间缔结。在独龙人的日常生活中,互称阿么特的姑舅表兄弟姐妹之间,有亲近的一面,但更多的表现出一种紧张的关系。因为,按照这种姑舅表婚的传统习俗,无论愿意与否,姑妈家的儿子总是会在适婚年龄阶段试探性地或实质性地向舅舅家提出娶表姐表妹为妻的要求,而通常情况下,舅舅家的女儿们是不能拒绝的,即使表姐表妹们心中早已有自己心仪的伴侣,父母都会首先考虑姑妈家的求婚。除非,姑妈家已经明确表示放弃这种优先从舅舅家娶妻的权利,否则,表姐妹们另嫁他人都会引起社会上的议论。所以,姑妈家的表兄弟出现在家里时,舅舅家的表姐妹们总是会表现出紧张不安的神情,要么避而远之,要么面带愁色,横竖就是不愿嫁给姑妈家的表兄弟。在独龙族女孩的心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这种婚配的排斥,毕竟,这样的婚姻习俗使她们没有办法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自己的伴侣。因此,在独龙族民间有许多悲怨的情歌是围绕反抗这种先天的婚姻安排而展开的。不过,无论是独龙男人还是女人,在考虑自己的子女婚配问题时,总是会首先想到要么找舅舅的女儿为妻,要么把女儿嫁给姑妈家的儿子,这种想法也许在现实中未必能够真正实现,但它一直潜意识地存在着,并已经内化为一种民族文化意识。

妈妈说:快要卸货的我心里有几分激动,这是计划中的最后一次产检,我期待着一切顺利,可检查完被妇产科医生告知:孩子头太大,骨盆太窄,有些头盆不称,建议我剖宫产。一直坚持顺产的我听到如此消息后,最关心的就是剖宫产会在肚子上切一刀,这个切口有多长,是横切还是竖切?术后该如何护理,有疤痕怎么办?

舅舅家一方,作为对自己女儿的关爱,也常常帮助姑妈家一方。

现实生活中,姑妈家的儿子为了娶舅舅家的女儿为妻,要经常给舅舅家送礼物。杀猪的时候,猪后腿要送给舅舅,打猎的时候猎到猎物,首先要把最好的猎物给舅舅送去,酿了米酒也要给舅舅送去一竹筒。而且送礼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一直持续着。这样一来,姑妈家一直有义务向舅舅家送一定数量或一定形式的礼物。在这种情况下,舅舅家也就自然而然拥有比较高的地位。如果姑妈家的儿子行为不端或不懂得做人,舅舅往往有权训斥女婿,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定的权利干涉女婿家的事务。如果女婿背叛自己的女儿,舅舅就会邀约自己家族的人到女婿家讨公道,甚至会直接通过鞭打等暴力或侮辱性的言辞来教训女婿,让他知道忽视舅舅家的权威、破坏舅舅家的声誉、侮辱舅舅家的女儿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在姑妈家,也就是女婿家遭灾或有难的时候,往往是舅舅家第一个伸出援手,帮他们渡过难关。这样一来,舅舅或舅舅家就在独龙族社会里有着特殊的地位,舅舅及舅舅家一方在独龙族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之在独龙族社会享有了独特的地位与权力,形成了一种舅权社会。人们在舅舅面前或舅舅家一方的人面前,往往毕恭毕敬,唯唯称诺,不敢当面拒绝或反对舅舅或舅舅家一方提出的要求和建议。由此可见,舅舅或舅舅家一方的地位总是高于姑妈家一方,舅舅或舅舅家一方总是享有比姑妈家一方更大的权力。这种地位与权力的势差让人觉得传统的独龙族社会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事实是,每一个舅舅家和姑妈家都同时扮演着既是舅舅家又是姑妈家的双重角色,因为舅舅家在嫁出女子的同时也要娶进女子来。这样一来,总体来讲,这种看似不平等的姑舅表单向环状婚,因为每一个氏族或家族同时扮演了两种角色而趋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那些不能相互婚配的男女之间,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多层次的,但限制独龙人婚配关系的男女关系,一般是姑妈家的女儿和舅舅家的儿子之间,也就是说,姑妈家的女儿是不能嫁回舅舅家做儿媳妇的,亦即独龙男人的女儿可以随着她父亲的姐妹走,但姐妹的女儿却不能嫁回到自己兄弟家来。独龙人对此是这么进行解释的:正如独龙江水只能向着南方流动,它绝不会向北流回去,因为这意味着血液的流动只能朝着一个方向而不能出现倒流的情况,否则,当河水倒流的时候,就会洪水滔天,独龙人就不再存在了,人类就会灭绝。第二种不能婚配的群体就是姨表兄弟姐妹,也就是一个人与母亲的姐妹所生的表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关系是不被独龙族社会所认可的。这时,独龙人用另一个称呼来限制这样的社会行为,这个称呼就是“阿南木(a31nam55)”。“阿南木”这个概念,首先是一个称呼,比如说,姨表姐按排行可以分别称为阿南木婻、黛、姜、媸姩、珰玕……姨表兄弟按排行分别称为阿南木崩、金、昆、库鲁、登巴、比让、永郞……独龙人用这个概念来称呼自己的姨表兄弟姐妹。其次,它同时也是一种关系的指称。它主要用来指称姨表兄弟姐妹,也就是一个人与母亲的姊妹所生的表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独龙人当中互称阿南木的人之间是禁止婚配的,也就是说,阿南木关系是指姨表兄弟姐妹关系,而姨表兄弟姐妹之间是禁止发生婚姻关系的。所以,它表现的是一种社会禁忌,其实,也就是禁止姨表婚这种近亲婚配,而姑表婚的近亲婚配关系却是优先考虑的婚配形式。这使得在讨论关于近亲结婚的习俗时,让人们感到多少有些疑惑。其实,无论是姑舅表婚,还是姨表婚,血缘似乎都一样的,只是它们呈现出的社会关系和所起到的社会功能有一定的差异性,而没有哪一种婚配形式比另一种婚配形式更合理的,这两种婚配习俗几乎都可以在人类群体找到它的足迹。姑舅表单向环状婚这种婚姻习俗使独龙人相信,他们的血液随着女性的流动,顺着一个方向流动,从而把独龙族社会通过婚配形成环状的稳定结构时,这种亲属制度具有某种合理性,而且起着某种结构性的功能。独龙人的姑舅表单向环状婚,就像一条纽带,把不同氏族或家族的人们连结了起来。也就是说,当独龙人的氏族和家族倾向于不断分裂成更小的单元的时候,他们所推崇的姑舅表单向循环婚却倾向于把裂变的群体在更大的范围内连结了起来,不至于使独龙人的社会组织因不断分裂而失去民族、氏族、亚氏族、家族等群体的认同。

从群体的角度来说,独龙人的村子规模不大,稀稀落落地分布在独龙江流域的山坡上或小台地上,看似相互距离遥远,事实上就是这种姑舅表婚的亲属制度,把看似不相干的一个个村子联结了起来。走在独龙江的山水之间,只要与当地人交流起来,总会发现,这些表面上相互孤立的村子,实际上相互间都有着某种亲戚关系,总会有人这么说:喔! 那是我舅舅家,那是我姑妈家。这种姑舅表亲情,就像独龙江水,源远流长,奔流不息,使整个独龙江充满了人文的气息,也正是这样一种人文气息,赋予了独龙江一种独特的人类文化氛围,成为生活在这个区域的人类群体一种共享的文化符号之一。

三、女性、礼物与权力地位关系

阿里的母亲蓦然倒在店子门口。她运货回来,刚想换件干净衣服,忽觉天旋地转,一口气提不上来。她的丈夫就在眼前,她想叫他,嘴里却吐出一声:“阿——里!”随后,人便歪倒。等老巴反应过来,她已躺在地上人事不知。

独龙族传统社会为了确保独龙人自身种群的延续,在亲属制度方面一直用姑舅表婚的婚姻模式维系着独龙族的传统社会的正常运转。在实行姑舅表婚的亲属制度之下,作为社会性别构成的组成部分,独龙族女性无论愿意与否,在观念上与实际上都按照独龙族社会这种约定俗成的婚配方式进行婚嫁。她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舅舅的儿子当作了自己未来潜在的丈夫,而姑妈家的儿子也总是把舅舅家的女儿视为自己未来的妻子。所以女子总是按舅舅家(对于男方而言)到姑妈家(对于女方而言)的方向的流动。独龙人认为,这是独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女孩生来就是要嫁给姑妈家的儿子作媳妇,而男孩生来就是要娶舅舅家的女儿为妻,这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改变,否则,独龙人就不成其为独龙人了。于是,这样的婚俗习惯逐渐的就形成了社会准则,成为规范人们婚嫁行为的一种手段,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亲属制度。在这种亲属制度下,独龙族社会的女性沿着一定方向进行流动。女性的流动导致了物质层面的另一种流动,而这种物质流动与女性的流动方向恰好相反,从而形成了独龙族传统社会出现了一种婚嫁双方地位与权力的不平等。结合第一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图2所示的独龙族传统亲属制度中女性、礼物流动方向与权力地位关系。图2中,左向的箭头表示独龙社会里女子从一个氏族或家族与另一个氏族与家族传统的通婚集团之间流动的方向。这个方向在独龙人看来是不可逆的,也就是,女子只能按同一个方向流动,现实中就是舅舅家的女儿嫁给姑妈家的儿子,姑妈家的女儿嫁给自己姑子家的儿子,却不能嫁回给舅舅家的儿子为妻。如果女子向左向箭头的反方向,即,往右边流动,独龙人就认为这是不符合独龙人的传统习俗的,会引起社群的不安,因为这会导致正常生活的混乱,生活中就没有秩序了。所以,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来说,独龙人对姑舅表单向环状婚的偏好,在本质上通过婚配习俗维护了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可以看得出,人类群体对某种婚配习俗的选择,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使社群的生活处于一种他们认为的正常状态。这种姑舅表环状婚,也使一部分人的地位高于另一部分人,这是因为舅舅家一方作为女子的给予者,在给予姑妈家一方女子的同时,使姑妈家一方有了一种负债感,而舅舅一方家就是天然的债主。作为女子接收者的姑妈家一方,与女子给予者的舅舅家一方之间,于是形成一种地位上的差异。一般地,舅舅一方的地位总是高于姑妈一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语言交流中还是礼物馈赠方面,姑妈家一方总是对舅舅家一方的人毕恭毕敬的。如果姑妈家煮酒、杀猪、宰牛,除了要与村里人分享外,最主要的还要把猪大腿等最好的部分送给舅舅家。作为女婿,姑妈家的儿子有义务在农忙时节帮助舅舅家做农活,尤其是翻土、耕种、锄禾、收获的时候,女婿们往往出现在舅舅家的田地里,和妻子一同劳动。

图2 姑舅表婚女性、礼物流动方向与权力关系示意图

在这个女性、礼物流动方向的图示当中,我们可以看出,A 氏族的女性向B氏族流动,B氏族的女性向C氏族的女性流动,C氏族中的女性向D 氏族的女性流动,以此类推,Z氏族的女性向A 氏族流动。梳理起来,在理论上形成了女性的一种单向环状流动。这种一个社会中女性流动的单向性,以及婚配氏族或家族的相对固定性,使独龙族社会通过婚姻关系形成一个个固定的单向环状通婚集团。所以在图2中,理论上或现实中D 氏族或家族的女子又有可能向A 氏族或家族流动。这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独龙族人在婚配方面女性的单向流动情况。在婚嫁过程中与维持由这种婚姻关系形成的亲属制度过程中,还有一个物的流动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那就是姑妈家或姑妈一方为获得舅舅家或舅舅一方的女儿为妻并维持这种姻亲关系而向舅舅家或舅舅一方赠送的礼物。礼物的流动方向正好与女性的流动方向相反,表象上形成一种交换的形式,但实质上却体现了一种地位与权力的关系。

以独龙江上游的龙元村为例,这种姑舅表婚制为主的亲属制度至今仍然存在着,而且在其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记忆中,姜仁氏族的祖先曾居住在独龙江上游的雄当地区,为了捕获更多的江鱼,姜仁氏族中的一部分离开了雄当,向下游迁徙到龙元这个地方来,把原来的渔口子留给了留在雄当的姜仁人。从此姜仁氏族就分成了上、下姜仁两个亚氏族。整个龙元村属于下姜仁氏族。村民说,上下姜仁之间存在婚嫁关系。由于龙元村主要由姜仁氏族中的下姜仁氏族组成,随着这个从姜仁氏族分裂出来的下姜仁亚氏族的不断发展壮大,各家族之间也发展出姑舅表单向环状婚。这样一来,这种婚制与其说发生在氏族之间,还不如说已经发生在亚氏族内的家族之间。从严格意义上讲,它是一种发生在氏族内部各家族之间的婚制,也就是亚氏族血缘婚。这样说来,无论龙元村的下姜仁氏族内部还是上、下姜仁之间,存在着一种亚氏族血缘婚。在整个独龙江流域,上下游的各氏族之间,以及一些家族之间也普遍存在这样的婚配形态。可以说,这是一种具有区域民族性的亲属制度,是这个区域比较独特的社会组织原则之一。

这样的协作与互助,一般发生在兄弟间,但在龙元,似乎更多地发生在舅舅家与姑妈家之间。这从情感上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舅舅的女儿嫁给了姑妈家的儿子,当姑妈家没地种缺粮食吃的时候,舅舅、舅妈当然就会替女儿着想,自然愿意帮助女儿和女婿渡过难关,让他们吃饱穿暖,帮助孩子们,也就是帮助他们自己。当姑妈家有事,而且事情本身又与自己的女儿有关时,舅舅和舅妈就会出面解决。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往往可以看到舅舅权威的行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不让自己的女儿受委屈,甚至以领回女儿为威胁,要求姑妈家善待儿媳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地缘造成的,也就是,舅舅方与姑妈方都住在一个村子里,距离比较近;另一方面是因为姑妈家娶了舅舅家的女儿,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事实上都欠了舅舅家一世人情,而且是血脉亲情,舅舅享有权威也是自然的事。

李占雷(2014)认为供应链是为了实现全链价值的提升。整合全链资源,帮助节点上的企业融资。表现出是一种金融产品、市场等的特点。

当代独龙族社会由传统的氏族、家族、扩大的家庭(长房子)分化而来,形成了一个个的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成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几代人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大排长房子现象已经很难看到,即便有,也是属于少数情况。这一变化,不仅仅是因为独龙族人口的迅速增长,独龙族社会的不断演进,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在民族地区推进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和积极推动传统社会转型的结果。在民族地区推进改革与发展近70年以来,独龙族这样的民族地区,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但作为一种文化意识,独龙族的亲属制度依然存在于独龙人的日常生活中,依旧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功能。这充分说明,人类的文化习俗的变迁总是先于制度体系的变迁,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变化了,但作为一种文化意识的亲属制度依然存在于独龙族的头脑中,依旧在某种程度上规范着独龙人的社会生活,充分表现出这种婚制的诸多功能。下面结合前面所述内容对其所具有的功能做一个简单的论述。

四、姑舅表单向环状婚的功能

为了保证选取文献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本文选择CSSCI数据库为来源数据进行高级检索。笔者于2017年12月15日,使用关键词=“运动干预”或“运动”或“体育运动”或“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或“身体活动”并含“老年人”等多种组合方式进行精确检索,时间限定为1998-2017年。通过以上策略检索,共获得327篇文献。根据文献摘要剔除与老年人运动干预主题相关性较低或无关的文献,最后检索到有效文献263篇。将263篇文献的全部信息以“EndNote”和”Refworks”以两种文本形式保存。

(一)指导婚配

独龙族的以姑舅表单向环状婚依旧作为一种婚配指导原则存在于当代独龙族的社会生活中。虽然现代社会倡导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但生活中独龙江流域的独龙族人,在决定婚姻大事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要娶舅舅的女儿。虽然,在当下的独龙社会,婚配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但是只要与独龙人谈起婚嫁问题,独龙人总是会对姑舅表婚情有独钟,认为舅舅家的女儿就是要嫁给姑妈家的儿子,姑妈家的儿子是一定要娶舅舅女儿为妻的,这是独龙人的传统习俗。现实中多数独龙族人仍然在各个开婚的氏族集团或家族集团之间按照姑舅表的婚配原则选择自己的配偶。独龙人把这样一种对婚姻习俗的坚持,归结于传统文化的延续。在新的婚姻法之下,由自由恋爱、自由婚配而组成的一夫一妻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姑舅表婚,但姑舅表优先婚的观念没有因此消失,它依然在观念的层面影响着独龙族人婚配取向与实际生活。

(二)组织生产

由姑舅表环状婚形成的姻亲关系仍然对当代独龙族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突出地表现在分享作为生产要素的土地方面。独龙江流域人多地少,尤其是可种地少,导致新增长的人口没有土地可种。独龙族人为了解决这个人地矛盾,会在有姑舅表姻亲关系的家族或家庭之间分享有限的土地资源,舅舅家会主动拿出自家的四分之一或一般的可种地与姑妈家共同耕种,共同管理地里的生产劳动,并把收成的一半或更多的成果分给少地的姑妈家享用。现实中也有姑妈家拿出部分土地与舅舅家共同耕种的情况。总之,这种用以解决土地资源稀缺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具有姑舅表婚姻关系的姻亲家族或家庭之间的合作展开,是一种通过姑舅表婚姻关系来实现安排生产生活的做法,要理解独龙族的这种生产协作方式,缺少了对独龙族所偏好的姑舅表单向环状婚的了解是很难做到的。

(三)传统婚姻的现代转型

《婚姻法》的实施后,伴随着独龙族传统姑舅表单向环状婚婚配原则出现的诸如“妻姊妹婚”“非等辈婚”“转房婚”、一夫多妻等各类婚姻形态,已经逐渐退出了独龙族的历史舞台,但现实生活中,这些类型的婚姻习俗及婚配意识仍然影响着独龙族社会生活,并且还存在着类似的婚姻形态,这在许多来自非独龙族文化环境的人看来是不符合现代婚姻观念的。其实,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其习俗的存在,既有其历史的延续性,也有其合理性。一种作为婚配制度的婚姻习俗在转型过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几代人的不断调适最终实现转型的过程。风俗习惯发生变迁的速度远远快于社会制度的变迁。所以,在推进传统婚姻转型的过程中,人们首先要对传统的婚姻习俗及婚配意识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把握,否则,在民族地区实施一些移风易俗的工程项目时,往往会先入为主地对当地文化习俗进行价值判断,甚至断然地割裂传统与现代的某种连续性与过渡性。在传统婚姻形态向现代婚姻形态转型的过程中,姑舅表单向环状婚将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发挥其功能。

实验场景设定为100*100m2区域随机部署N个用户,用户通信半径dn在范围[5,20]随机分布,路径损失系数γ=4,收益衰减系数β=4,信道带宽wc=1MHz.最小传输功率pmin=-30dBm,最大传输功率pmax=0dBm,噪声功率为pN=-80dBm,信噪比干扰阈值为α=10dB,默认速率阈值为Vth=1.5Mbps/s,策略概率更新步长b=0.15.

(四)社会整合

独龙族人总是以舅舅家人和姑妈家人的方式把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加以归类,而且认为只有在观念上认同或现实中实行这种婚制的人才可以看作是独龙人。这种姑舅表单向环状婚像一条坚韧的纽带,把独龙族社会整合在一起,“我们独龙人”这个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这样一种传统婚姻习俗建构起来的。它不但成为一种把不同的独龙族氏族、家族联合在一起的粘合剂,使“我们是独龙人”这样一种群体意识不断得到强化,而且也通过这样一种族内婚的优先选择,使其具有了族群边界的作用。独龙人在探讨什么样的人才是独龙族的时候,常常会回到独龙人的姑舅表环状婚的传统婚配习俗当中去寻找答案,认为只有那些娶舅舅家的女儿为妻的人才能算是独龙人,这样的婚姻习俗确保了一个民族构成的纯洁性、单一性。这正是人类群体在建构族群认同的时候时常出现的现象,通过对血缘的联想与构拟,建立起一个群体是源自一个遥远的共同血缘祖先的印象,从而实现了对生活中同一个区域的有着同一种文化习俗的人类群体的整合。这也是理解当代独龙族民族文化的一个切入点。

[参 考 文 献]

[1][英]埃德蒙·R·利奇,著,杨春宇,周歆江,译.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对克钦社会结构的一项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Edmund Leach.Rethinking Anthropology[M].London and Atlantic Highlands,NJ,1997.

[3]陈建华.论独龙族婚姻形态[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Z).

[4]Chen,jianhua,The Dulong and Their Life——A Preliminary Study on Social Organization of the Dulong in the Chinese Ethno-Political Context[D].卑耳根:卑耳根大学,2004.

The Matrilateral Cross-cousin Marriage of the Dulong People and Its Functions

CHEN Jian-hua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China )

Abstract: The matrilateral cross-cousin marriage is the key component of the Dulong kinship system.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structure of such a matrilateral cross-cousin marriage system,figures out the flow direction of women and gifts in Dulong traditional society,as well as the social status and power relationship of both sides of marriage,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functions of this marriage system in Dulong contemporary society.

Key Words: the Dulong people;kinship system;matrilateral cross-cousin marriage

[中图分类号] C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179(2019)04-0099-07

*收稿日期 2019-02-20

[责任编辑 秦红增][专业编辑 何 明][责任校对 刘秀玲]

[作者简介] 陈建华(1973~ ),独龙族,云南贡山人,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族群、亲属制度。云南昆明,邮编:650091。

标签:;  ;  ;  ;  

独龙族姑舅表单向环状婚及其功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