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P、D二聚体、血凝四项的临床应用论文_武春燕,王桂红,王璐瑶

武春燕 王桂红 王璐瑶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目的:探讨FDP、D二聚体、血凝四项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妊娠期、肝病、DIC、心脏病、血友病患者以及正常人的血凝四项、FDP、D二聚体用沃芬CAL-700全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妊娠期、肝病、DIC、心脏病、血友病患者PT<0.05,APTT<0.05,FDP<0.05,D二聚体<0.05都有统计学差异,肝病、DIC的患者TT P<0.05有统计学差异,妊娠期、心脏病、血友病患者TT P>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FDP、D二聚体、血凝四项在妊娠期、肝病、DIC、心脏病、血友病的临床应用中很有价值。

【关键词】FDP、D二聚体;血凝四项;临床诊断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117-02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测定结果分别反应体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凝血共同途径的状况。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测定反应血栓继发性纤溶的敏感指标,测其血浆水平有助于判断凝血、纤溶系统的活动状态。

目前临床主要应用于患者术前常规检测,抗凝术后溶栓治疗的监测,出血性疾病的筛查等。我们对本院凝血功能常规检查项目开展以来,对这几种疾病的凝血功能进行了总结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 样本来源

我院临床妊娠期患者118例、肝病患者122例、DIC患者23例、心脏病患者247例、血友病患者48例,正常对照组317例。

1.2 方法

109mmol/L的枸橼酸钠抗凝剂与血液1:9混匀抗凝。颠倒混匀后3000r/min(离心半径为15cm)离心15min,分离乏血小板血浆,在美国沃芬CAL-700自动分析仪上测定PT、APTT、TT、FIB、FDP、D二聚体,用凝固法测血凝四项、用免疫比浊法测FDP、D二聚体所得材料使用(x-±s)表示,使用t检验来计量资料。

1.3 试剂

试剂由维康公司提供原装材料。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2.结果

2018年4月1日—2018年4月30日这几种疾病凝血功能的常规检查应用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3.讨论

凝血是一系列血浆凝血因子相继激活的过程,最终结果是生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凝血过程一般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凝血共同途径。内外源性凝血途径主要区别于启动的方式,及参加的凝血因子不同,结果形成两条不同的凝血因子激活通路[1]。

妊娠是女性机体的一个特殊生理过程,由于用激素的影响因素如泌尿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凝血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妊娠期血液中凝血因子II、V、VII、VIII、IX、X等均有增加,使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PT、APTT 均有缩短,而FIB明显增高,FDP、D二聚体也明显增高。孕妇机体内的自我保护性生理改变有利于孕妇胎盘剥离时快速形成血栓及时有效的止血减少产后出血[2]。

肝脏是人体重要合成和代谢器官,它合成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抗凝血和纤溶系统的酶和蛋白质,当肝脏功能受损时,凝血因子的量和活性也可发生明显改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异常,严重时出现明显的临床出血倾向。故肝脏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各种类型的凝血紊乱[3]PT、APTT、TT均增高、FIB降低、FDP、D二聚体也增高。

DIC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在某些治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发生的特点是体内凝血和抗凝机制失衡导致弥漫性血管内血栓形成和继发纤溶亢进[4]。DIC早期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PT、APTT缩短,FIB增高,后期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使PT、APTT、TT延长,FIB降低,FDP和D二聚体增高。

心脏病患者临床上同时进行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并伴有房颤的患者较为常见,需同时进行心脏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这些患者需要服用一定剂量的华法林来维持生命。由于华法林是维生素K的拮抗剂,主要影响II、VII、IX、X因子,这些因子大部分是外源性凝血因子。可引起PT延长,大剂量服用可引起APTT延长,所以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需要检测PT和INR来指导临床用药。

血友病是一组因凝血因子缺乏而发生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血友病A(凝血因子VIII缺乏)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IX)均为X一连锁隐形遗传性疾病。血友病A较为常见占85%,遗传性凝血因子XI缺乏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性疾病。VIII、IX、XI都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因子,都可引起APTT延长、PT、TT可正常,FDP、D二聚体增高。

综上所述,凝血四项、FDP、D二聚体的联合检测在临床各科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这些检测为临床大夫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为病人合理化用药,使疾病诊断效果更好更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振义,李家增,阮长耿,等.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 [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81-111.

[2]刘荃,汪恩应.妊高症妇女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疾病控制杂志,2015.2(9):179.

[3]宋郊,李永清.止凝血试验检测与肝脏疾病的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7.4(23):289.

[4]池志芳.凝血试验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861-1862.

论文作者:武春燕,王桂红,王璐瑶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  ;  ;  ;  ;  ;  ;  ;  

FDP、D二聚体、血凝四项的临床应用论文_武春燕,王桂红,王璐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