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明代相比较,清代宫廷的艺术特点及成就论文_王丽宁

与明代相比较,清代宫廷的艺术特点及成就论文_王丽宁

(浙江师范大学)

一、清代宫廷艺术的特点

受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影响,清代宫廷艺术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风貌并散发着自己的魅力。

(一)和明代相比,清代宫廷艺术更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包容性

具体来说是题材和画风多样的特点,出现了更具有“中西合璧”的写实画风与文人画传统并存的局面,前者使得现存世的纪实绘画作品在数量非常多,并且画幅非常大,描写也很具体,场面也很宏大,这都是明代以及以前的朝代所没有的,这就是清代宫廷艺术自己特有的综合性和包容性的体现。

(二)西洋绘画技法与中国绘画技巧的融合的新风格特点。

这和当时传教士画家进入内廷供奉(郎世宁等),并受到清皇室贵族赏识息息相关。当时的传教士用中国画材料,运用西画的理念,比如透视法(含线画法)、明暗法,从而去刻画立体感较强的形象,这种风格通常追求明暗变化和色彩真实感的画面效果,同时结合中式笔墨的雅趣,但是又有新意,这就体现了清代宫廷西洋绘画技法与中国绘画技巧融合的新风格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清代宫廷艺术还具有在绘画创作有多种模式的特点

常见的是“合笔”,但是也可画家单独完成,并为了保证绘画的质量,采用复杂的考核模式,与明代不同的是增加了外籍画家或传教士画家,他们带来了全新的技法和画面,促进了清代绘画艺术的繁荣。

(四)绘画创作机构特质的转变,与前朝呈现不同的特点。

不设画院,但出现了“画院处”和“如意馆”,承办宫廷绘画活计的职能开始由画作向画院处转移,同时画院的职能也开始缩小,如意馆职能扩大,在之后,内廷还开设了珐琅厂。

二、清代宫廷艺术的成就

西方新鲜理念和事物的引进使得中国画平面化的不足得到了弥补并进行了创新,开始重视明暗、透视、解剖结构,从而形成精细逼真的视觉效果,从而奠定了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新契机,成功将西方绘画的体积、光影及写实技巧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材料相结合。

正因为这样的具体写实,留下了许多高水平的艺术珍品,并且能够将当时场景原样恢复出来,使得清代宫廷艺术中的纪实绘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人物肖像、服饰等)。

除此之外,在材料的选取和使用以及题材上也有所创新,应用了油画材料,并且部分山水、花鸟画往往描绘塞外景物等。

以上谈到的是清代宫廷艺术的绘画,其实清代宫廷艺术中的工艺和建筑相比明代也是有所发展的,比如珐琅的工艺进步,可以将色彩塑造的更加丰富,出现了珐琅彩瓷等。

而建筑方面,建造出比如众所周知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这样宏大、杰出、精美的这样的建筑景群。

这无一不彰显着清代宫廷艺术取得的成就。

论文作者:王丽宁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与明代相比较,清代宫廷的艺术特点及成就论文_王丽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