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风景很独特_文学论文

这里的风景很独特_文学论文

风景这边独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景论文,独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法国出版社的掌门人、创立者大都是学者、教授或者自由职业者,且往往世代传承。对文学的共同热爱以及发掘文学珍宝的共同愿望赋予他们以使命,更赋予文学出版社以生命。他们学识渊博、眼光独到、精于发现,经济上不依附任何机构,政治上不受干涉,出版上不受束缚;同时他们也培养了一批专业精深、训练有素的出版队伍,使他们的文学出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伽利玛、阿尔班·米歇尔、格拉塞与子夜出版社无不如此。

      源远流长的法兰西文明造就了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法国文学,法国文学不仅给世人留下文学瑰宝,也给法兰西民族打上了鲜明烙印。在17世纪的古典主义、18世纪的启蒙运动、19世纪的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20世纪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中,法国文学昂首阔步,走在了世界文学的前列,产生了勒内·笛卡尔、让·德·拉封丹、德尼·狄德罗、伏尔泰(弗朗西斯-马利·阿鲁埃)、让-雅克·卢梭、维克多·雨果、奥诺雷·德·巴尔扎克、让-保罗·萨特、阿尔伯特·加缪、萨缪尔·贝克特和罗伯·格里耶等众多伟大的文学泰斗和思想家,他们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法国人,滋养了法国人的文学情结,培养了法国人对文学作品的钟爱。璀璨夺目的法兰西文化也为法国的文学出版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法国的出版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浓郁的文学色彩。文学类图书的出版也一直颇受法国公众的青睐,即使是在当下全球实体书、尤其是纯文学实体书创作和出版呈江河日下之势,法国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风景这边独好

      驰骋在文学出版天地的不仅有那些资本、规模雄厚的大出版社集团如伽利玛(Gallimard)、阿尔班·米歇尔(Albin Michel)、格拉塞(Grasset),更有大量的像子夜出版社(Les Editions de Minuit)这样的中小出版社,因为在法国的出版业中,80%为中小出版社。

      伽利玛可以说是法国20世纪文学的同义词,文学类图书几乎占据了20世纪法国出版的半壁江山。7位作者获诺贝尔文学奖,出版的作品27次获龚古尔奖、18次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奖、12次获联盟奖、7次获美第奇奖、10次获雷诺多奖、17次获费米娜奖等。对许多读者来说,伽利玛“影响了对法国文学的评价”。同时,外国名家名作也受到伽利玛的青睐:如西班牙作家加西亚·洛尔迦、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兹杰拉德、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意大利作家帕维泽等。伽俐玛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创立的《七星系列丛书》,收藏了世界上500多种文学精品,这里面也包括中国的《水浒》和《红楼梦》等东方古典文学作品。伽利玛在保持其传统纯文学高水平的同时也兼顾通俗文学和儿童文学,它出版的《小王子》和《哈利波特》法文版都是市场畅销书。如今,伽利玛仍以出版文学、艺术、人文学等方面的图书和期刊为主,书目品种达到2万余种,涵盖8000多位作家的作品,是法国最大的文学类出版社。

      阿尔班·米歇尔被誉为最具活力的出版社之一,其创办人阿尔班·米歇尔以过人的胆识和惊人的勇气奠定了其出版精神,那便是使其出版物更加文学、更加活跃、更加快乐。上世纪二十年代,阿尔班·米歇尔开启了外国文学之门,让法国人知道了英国作家拉迪亚德·吉卜林、印度诗人泰戈尔、英国小说家柯南·道尔和艾米莉·勃朗特。

      格拉塞是第一个出版马塞尔·普鲁斯特作品的出版社,并因为出版了四位姓氏以M开头的大作家而名扬天下,他们分别是安德烈·莫洛亚(Maurois)、弗朗索瓦·莫里亚克(Mauriac)、亨利·德·蒙泰朗(Mon-therlant)和保罗·莫朗(Morand)。格拉塞现拥有超过4千种书目,且每年出版约170种图书,其中一半以上为文学类图书。

      在作为文学出版中坚力量的中小出版商中,最值得一提的当推法国子夜出版社。它创办于1941年德国占领时期的巴黎,由两位作家让·布鲁勒(Jean Bruller 1902—1991)和皮埃尔·德·雷斯彻尔(Pierre de Lescure 1891—1963)创办,直到1944年德国战败后该出版社才公开活动。其员工不足10人,年出书50多种。就是这样一家再平凡不过的出版社,却诞生了让-保罗·萨特、西蒙娜·德·波伏娃、罗伯·格里耶、萨缪尔·贝克特、克洛德·西蒙、娜塔丽·萨洛特、玛格丽特·杜拉斯、罗贝尔·潘热、路易·阿拉贡、米歇尔·布托等这些蜚声世界的著名作家的图书,促使了法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新小说派”的诞生,造就了萨缪尔·贝克特和克洛德·西蒙两位未来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并率先在法国出版了一大批反战文学作品,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世界反战思想的爆发。2001年,其掌门人热罗姆·兰东(Jerome Lindon 1925—2001)去世后,他的女儿伊莲娜·兰东(Irene Lindon)接管了子夜出版社。伊莲娜·兰东继承了其父亲的出版风格,在继续不断地推出文学新人方面不吝投入,每年保持着一定比例的新人新作出现,这在法国出版界可谓独树一帜。

      文学出版兴盛的助推器

      法国人钟情读书,尤其痴迷小说和文学类图书。尽管电视、广播、互联网和电子读物的普及对法国的阅读文化带来了一定冲击,有的人甚至预言“书将死亡”,但法国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阅读纸质书的习惯。大多数法国人把读书视为最具文化价值的活动。在这个热爱阅读的国度里,政府对图书出版大力支持,社会对阅读趣味大加引导,共同打造了一个充满浓郁文学、艺术、人文氛围和读书环境的国家。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法国是唯一设有政府出版管理机构的国家。法国文化部设有图书与阅读司专管出版工作。政府把支持本国出版业的发展视为保持法国的世界大国地位和捍卫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象征。早在“太阳王”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就规定所有正式出版物必须由国家收藏至少一本,1949年更强制规定为必须送国家保存5本。1981年的《雅克·朗法》和2011年通过的一项法令对法国的图书实行统一书价制度,规定图书零售折扣上下浮动不得超过5%,有力地维护了小书店的利益,避免这些书店被连锁大型书店、书友会和后来兴起的网店彻底挤垮。2012年,奥朗德政府将图书增值税从7%下调至5.5%。2014年政府更出台扶植独立书店的资助计划,国家图书中心和出版界联合出资1800万欧元,帮助实体书店度过“数字化转型”危机,甚至在2014年年初政府还立法禁止网络书商“包邮”,以免读者从实体书店流失。

      为了确保图书出版的品位,法国政府为书店引入冷门图书提供国家补贴,比例最高达2/3。这让纯文学作品得以在法国生存发展,每年都有大量新诗集出版,这在别国是难得一见的风景。在法国,每年8月末到11月被约定俗成地称为“文学回归季”。这一说法出处何在,法国学界众说纷纭。但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时至今日,“文学回归季”已成为法国出版界最重要的黄金时段。短短两个月间,各类新书涌入市场,文学作品的出版更是空前密集。光是2015年秋季登记出版的文学新书就高达589种,这个数字虽较前两年有小幅下滑,但潮水般的趋势也是势不可挡。那些重点推出的文学作品频频出现在书店、报刊和媒体的书评版面,以期获得文学奖的垂青。原来,每年进入金秋10月,随着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法国文学界也到了收获的季节:法兰西学院小说奖、龚古尔奖、雷诺多奖、费米娜奖、美第奇奖、联盟奖等法国著名文学奖项陆续揭晓获奖名单。这些声名赫赫的文学大奖每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极大地推动着法国的文学图书和文学出版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无疑,文学奖也使获奖图书具有了品牌效应,不仅可以大量促进文学图书的销量,也带动了出版社的发展。

      每年11月起,法兰西学院小说奖和龚古尔奖的相继出炉,也逐渐将法国一年一度的秋季阅读季推向了高潮。在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中,有专门设计的“漫步文学之路”和开放出版社让社会大众参观等文化活动。法国的各个城市,无论大小,都有与读书节相关的活动。法国行之有年的读书节活动,是世界上少见、倾国家之力去全力推动的文化节庆。

      法国也是一个盛行文学批评的国度,几乎每个电视频道都有重头书评专栏,法国电视三台的“一本书和一天”节目每周播6次,向观众推介一部文学作品;法国电视二台的“在怎样的书架上”节目,则邀请一名作家做书评交流。在法国有数千家网站围绕图书开通了以文学批评或纯文学爱好为支撑的线上杂志、博客(如作家皮埃尔·阿苏里纳Pierre Assouline的文学博客Blog:www.larepubliquedeslivres.com每月吸引30万网友)。报纸杂志上的书评更是铺天盖地。这些文学评论深刻,互动热烈,进一步扩大了文学图书的影响力和购买力。每年国家出版协会、书店及其他机构举办的各种图书沙龙、读者见面会等活动是对图书、作者和出版社的最好宣传。如2015年的巴黎图书沙龙,短短4天的书展就吸引了20多万读者。2016年以“书香巴黎”为主题的巴黎图书沙龙将努力打造成今年礼赞图书和阅读的重要时刻。近距离的交流与接触缩短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进了读者与书籍的亲近感,增加了读者的购买能力。正是在浓郁的文学传统的润浸中,在自上而下的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在社会全方位的引领下,出版社与书店、媒体、读者等相互整合、互动,共同推动了文学出版的良性循环。

      法国的文学出版业带给我们的启示

      从法国的文学出版发展经验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启示:

      1.只有站在思想和理念的文化制高点上,才能使出版这一经营活动获得久远的生命力。

      如前所述,子夜出版社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成功,完全是因为热罗姆·兰东先生思想创新、追求出版个性,他慧眼识珠,签约了萨缪尔·贝克特的独特风格小说,使出版社成为了法国新小说的根据地,而且他还在法国率先出版了大量反战小说,使子夜出版社在很短的时间里享誉全球,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商业和文化上的双赢。这些发展经验足以证明,资本、规模在出版这种文化经营活动中并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相反却是知识、学识、思想和理念等文化因素至关重要,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国出版界反思。因为出版就是以传播一种思想和理念为目标的文化经营活动。出版不仅仅把图书当作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来售卖,更应将其视为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来呵护和经营。只有站在思想和理念的文化制高点上,才能使出版这一经营活动获得久远的生命力,同时也就获得了品牌、市场和经济效益。

      2.出版社的独立品格、出版者的文学情结保证了文学图书的高品位、高质量,是文学出版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立足的根本。

      法国出版社的掌门人、创立者大都是学者、教授或者自由职业者且往往世代传承。对文学的共同热爱以及发掘文学珍宝的共同愿望赋予他们以使命,更赋予文学出版社以生命。他们学识渊博、眼光独到、精于发现,经济上不依附任何机构,政治上不受干涉,出版上不受束缚;同时他们也培养了一批专业精深、训练有素的出版队伍,使他们的文学出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伽利玛、阿尔班·米歇尔、格拉塞与子夜出版社无不如此。而在我国出版界,应有更多具有国际学术高度的专家、学者担任纲出版社掌门人,出版社的队伍建设也应进一步加强。

      3.创造卓越的读书环境,培养文学阅读的习惯也是帮助文学出版走出困境的路径之一。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度,但随着网络对全球阅读的侵蚀,我国也无疑受到影响,人们逐渐把阅读的重心转向了微博或微信,对纸质书有或多或少的忽略,尤其是年轻人几乎都成了低头族——频刷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但这种碎片式的阅读提供的只是片段信息,对思想的形成意义有多大,这的确值得世人认真思考。

      文学是打开人们心灵的窗户,是照亮人们生活和生命的一盏灯。如何创造卓越的读书环境,培养人们的文学阅读习惯,进而帮助文学出版走出困境,法国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阐释。

标签:;  ;  ;  ;  ;  

这里的风景很独特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