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论文_胡晓明

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论文_胡晓明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大准铁路公司综合服务段 内蒙鄂尔多斯 010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环境破坏、生态失衡、资源紧缺等客观因素以及在食品生产加工全产业链中食品生产及加工企业及从业人员、储运和销售环节的经销人员等受教育程度相对低,法律意识薄弱,安全意识不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面临非常严峻的问题。为此,本文首先对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进行了概述,详细分析了造成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维护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为解决此问题,中国做了多种实践和探索。自 2008 年起,中国政府为增强监管的力度,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在监督机构设置、治理方式、产品认可、安全捡测等方面也做了一系列改革。但是,由于食品相关问题的复杂性,使得中国在治理食品安全问题时并未从纷繁复杂的原因中找到其内在的深层机理,仍然采取的是过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系统、低效率的方式,因此食品安全事件也屡屡发生。鉴于此,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具有刻不容缓。

1 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

1.1中国食品安全的群众满意度很低

在中国,消费者受不安全食品的影响度越来越严重,关注度也不断增强,但伴随着的却仍是媒体对一个个问题产品的频频曝光。从“三鹿毒奶粉”事件得到广泛关注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屡禁不止的“地沟油”上桌、火锅食品添加剂、“毒豆芽”、“假鱼翅”等事件,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呈现出:危害性越来越大、涉及面越来越广、潜伏期也越来越长等特点。而近几年来,随着制假手段的“科学化”,问题食品已由过去的杂粮等主副食类扩大到烟酒类、乳制品等问题。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引发了食品生产企业的信任危机,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食品已经引起老百姓极大不满,严重威胁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使得老百姓诚惶诚恐。

1.2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类型分析

(一)农药及其他化学污染

(1)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

近年来,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追求高产、增产,控制植物病虫害,大量施

用化肥、农药,这在一定程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杀死了许多对农作物生长不利的害虫,但也产生了一些长期的、潜在的负面影响。具体如下:

我国当前化肥施用主要以单质元素和低浓度肥料为主,如氮肥中低养分、易挥发的磷酸氢氨仍占主导地位,磷肥主要以过磷酸钙为主,复合肥中以氯化铵、氯化钾等常见中低浓度化肥较为普遍。化肥虽然具有养分含量高,肥效快,作物易于吸收等特点,但由于目前我国施用化肥成份单一,有效利用率不高。过量施用化肥会使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虽然化肥中的重金属含量不高,但由于重金属在环境中移动性差,不能或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当它们进入食物链后,在生物体内浓缩放大,逐渐积累达到一定含量,就会对生物体产生毒性效应。同时,由于磷矿往往附生有砷、锅、铅、铜等金属元素,长期施用会带来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而这种污染食品安全乃至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又是长期的。

同时农药施入农田后,一部分洒落在农作物表面,残留下来渗入到植物体内,并随作物一起被人或动物摄取,另一部分农药则直接落入土壤中,除挥发和径流损失外,其余可被农作物直接吸收,残留在植物体内。进入植物体内的农药,可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代谢,在植物体内逐渐减少。有机磷农药,一般可在植物体内彻底分解,残留量很低,时间很短,但有机氯类农药,在植物体内与有机物结合后,就长期残留在植物体内。这些有机污染物就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滥用各种食品添加剂

“红心鸭蛋”事件。2006年1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揭露:河北石家庄周边地区一些养鸭场生产的一些色泽鲜艳的红心鸭蛋,是用有毒工业染料“苏丹红四号”喂鸭所致。“红心鸭蛋”中检测出的是苏丹红W号,又称为猩红,或者叫溶剂红24,养鸭户们俗称“红药”,经常用于甘油三醋和脂肪的染色。比起苏丹红I号,苏丹红W号不但颜色更红艳,毒性也更大。关于苏丹红的危害有多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苏丹红的致癌作用进行了分析评价,将苏丹红I、II,Ⅲ,IV号归为三类致癌物,即动物致癌物。但这种致癌物进人体内可代谢为二类致癌物,即人类可能致癌物。11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紧急通知:“凡是发现苏丹红的蛋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要立即责令其停止生产、停止销售、查封成品,并召回该产品。”

荔枝保鲜剂。在1999年7月,沈阳一媒体曾报道过群众投诉反映荔枝烧手、能引起腹泻一事。从鲜红荔枝上滑落的水滴竟将袜子烧漏、将大理石地面烧白。经沈阳市防疫站检验证实,问题就出在保鲜剂上。该保鲜剂中硫酸的浓度最10.3%,而长春发现的“硫酸荔枝保鲜剂”中硫酸的浓度高达20%。

(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

在中国,假冒伪劣商品以各种形式和手段流通于中国商品的各个领域之中,而这其实是企业在知情的状态下,食品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为了利益最大化故意而为之的一种行为。而在食品行业,“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事件显得时有发生。2013 年“毒豆芽”事件还为落定,“染色花椒”、“假鸡蛋”等事件便接踵而来,2014 年 5 月,重庆质监局在查获的 5 家超市中的 4000 袋粉丝中,3985袋为不合格产品,其中多为印有“某某粉丝”的冒牌货;2014 年 6 月,广州执法人员在地下工厂查获 600 多箱假冒奶片,并且流入市场的销售额已达 70 多万元。其实,假冒伪劣商品事件在中国数不胜数,经营者为了谋取私利,明知是违法行为,却还是要铤而走险,若长此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将愈演愈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危害

转基因食品,顾名思义即是指利用现代科学等技术将某植物或动物原有基因

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使其原有食物的形状或其它方面得到的改变,以达到创造出一种新的食品、以满足人类的饮食要求。

2012年8月,媒体爆出某美国机构为了研究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在湖南省衡阳县某小学内在其学校中选出70名6-9岁的儿童,连续20天内每日进食60克的转基因大米。此事件一经爆出,便引起了国内很大的轰动,其后,在美国的《临床医学杂志》上刊登出来的实验结果,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其实,转基因食品相对中国传统的农耕细作的粮食来说确实产量比较高、价格低,并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但是,许多调查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不但会改变食物的营养结构,也会改变人体的饮食结构,如果人类长期食用,也可能会造成人类的基因突变或者未知疾病的产生,这对中国百姓的生命健康也是一大威胁。

2 造成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分析

2.1企业原因分析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作为经济人,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有许多不法食品生

产企业,便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不断地提供不安全食品。纵观中国发生的食

品安全事件,无论是使用劣质原料生产食物、还是滥用各种添加剂等,其大多数

都是来自于食品加工领域,而事件的背后都是由于黑心企业道德沦丧,违背法律,

铤而走险,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健康,而赚取利益。就拿中国双汇企业来说,该企业算是中国生产火腿肠的大型企业,曾数次授予“中国名牌农产品”等称号,就是这样拥有无数赞誉的企业,却在 2011 年,爆出该企业在火腿肠中添加瘦肉精,而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该企业自身的信誉,也对消费者造成了伤害。而在这一事件背后,不也正是因为双汇集团只顾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弃几十年的诚信于不顾,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吗?其实,对于这样的企业,只要在食品产业链中,把握好质量关,注重生产的每一环节,也就不至于出现类似的事件,让消费者对其失去信心。

2.2政府原因分析

(1)法律法规不完善

法律,是一个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而食品安全也需要法律的保障。虽然中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条文有很多,但是却仍有人能钻法律的漏洞,以身试法,这说明在这方面,中国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例如,按照中国有关法规定: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产无毒、有无害食物的监管,特别是从事小作坊生产食品经营者其生产经营规模、经营条件都应当与其适应。从这一条可以看出,《食品安全法》在做出具体规定时,只是做出了一个宏观性的概述,对于什么是小作坊经营应该与什么标准相适应?无毒、无害食品的标准是什么?都未给出具体解答。因此,只有细致而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真正为解决中国各类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重要的保障。

(2)监督体系的影响

食品的监管是建立在国家各个相关部门综合协调的共同合作的基础之上的,但在中国的食品监管方面却常出现监管不严、力度不够的现象。中国食品行业每个监督部门虽有分工,但其本质上是彼此脱节,没有将食品供应链的每个环节连接起来,在分段治理中,又由于治理部门众多,因此当问题出现时,常常会出现职责不清、交叉重叠、互相推诿、责任难辨的现象。其实,对于食品的监管也就是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品链的权、责、利相结合的体系,只要国家各个部门进行全面配合、明确责任,就很容易进行统一治理、统一协调。

3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

3.1制定和完善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有关标准,将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中,有关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标准是热点和难点国家应资助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有关的研究,基于研究结果修订和完善我国目前放射性食品生产的条例,制定国家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标准。在目前,要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要求食品零售商必须在标签上标明其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等。

3.2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长期化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带有很强的短期行为的色彩,通常是在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自上而下,进行突击检查和处理,而后很快堰旗息鼓。这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在国家三令五申之后依然泛滥的重要诱因。为保证食品安全管理的长期性和规范化,应在目前“食品打假专项斗争协调小组”的基础上,从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经贸委、农业部、公安部、国家药品监管局以及总后卫生部等有关部门抽调部分力量,建立国家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这样的常设机构,挂靠在卫生部,统筹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通过长期规范的管理遏制食品安全问题恶化的势头,促进食品安全。

3.3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建设和治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由食品产业链相关企业的主要厂商组成的行业协会可以在保证食品安全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行业协会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成员置身食品行业中间,对于食品安全拥有较政府和消费者更多的信息。行业协会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行业自律,向消费者推荐优质食品,对不合格食品进行曝光,从而减少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的作用在于对行业协会进行必要的治理,对其推荐的产品进行突击检查和必要的抽查等措施,对行业协会进行资信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布,取缔信誉差的行业协会,改变目前国内评奖过程混乱的局面。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与老百姓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由于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会不断涌现。因此,食品安全控制不是一项权宜之计,也不是单独某一个部门能搞好的,而是一项需要有多个政府部门共同负责的长期任务为此,中国政府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从食品源头、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信息体系等宏观方面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明敏.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机制设计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

[2]张刚亮.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控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论文作者:胡晓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论文_胡晓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