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60例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彭刚

武汉市黄陂区中医院儿科 湖北武汉 4303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癫痫应用丙戊酸钠实施治疗和应用左乙拉西实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总共60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儿随机划分为应用丙戊酸钠实施治疗的观察组和应用左乙拉西坦实施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6.7%。由此可知,观察组患儿应用丙戊酸钠实施治疗的临床疗效略优于应用左乙拉西坦实施治疗的对照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但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癫痫应用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实施治疗,均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癫痫;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

Clinical analysis of 60 cases of pediatric epilepsy treated by sodium valproate and left ethylacetam.

Peng Gang

(wuhan 430300,hubei province,huangpi district,wuhan)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and application of valproate in pediatric epilepsy.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March 2016 to March 2018 in our hospital clinical data of 6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epilepsy in total,all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pplication of valproate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application of l b raschig implementation of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comparing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6.7% in the control group. Application,therefore,observation group with valproat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slightly better than application b raschig left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the control group,but no obviou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wo groups(P > 0.05).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epilepsy with valproate and left ethylacetam can obtain goo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further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the disease,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pediatric epilepsy;Sodium valproate;Levyracetam.

儿童癫痫在临床上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而且存在十分显著的遗传倾向,多发于男性,并且和年龄有着直接联系,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在1~14岁发作,病情的高峰期多在8~9岁,病情得到明显缓解或是完全消失多在16岁前,具有良好的预后。儿童癫痫的临床表现为口唇阵挛性抽动、单侧面肌短暂强直、口咽肌单纯抽动等[1]。一般情况下,该疾病会伴随有躯体感觉障碍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强直阵挛情况,这不仅严重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还大大增加了患儿家长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本文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应用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实施治疗的共60例癫痫患儿,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收治总共60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均符合有关规定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儿随机划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儿应用丙戊酸钠实施治疗,其中男20例,女10例,最大年龄为12岁,最小年龄为3个月,平均年龄为(5.8±3.7)岁;实际病程为1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2.8±1.5)年;有10例患儿为强直阵挛发作,7例患儿为强直发作,4例患儿为阵挛发作,4例患儿为肌阵挛发作,3例患儿为局灶性与运动型发作,1例患儿为失张力发作,1例患儿为失神发作。3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左乙拉西坦实施治疗,其中男23例,女7例,最大年龄为11岁,最小年龄为4个月,平均年龄为(5.9±3.8)岁;实际病程为2个月~1 1年,平均病程为(2.9±1.6)年;有11例患儿为强直阵挛发作,5例患儿为强直发作,5例患儿为阵挛发作,3例患儿为肌阵挛发作,2例患儿为局灶性与运动型发作,1例患儿为失张力发作,1例患儿为失神发作。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实际病程、致病原因等临床资料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癫痫纳入标准: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脑电图等各种临床检查方法确认本组60例患儿为癫痫者。做肝功能与血常规(包括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检查得出结果证明所有患儿均为正常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施以基础治疗,包括纠正电解质,抗感染,疏通气道纠正酸碱失衡等临床对症施治。30例观察组患儿予以丙戊酸钠实施治疗,注意丙戊酸钠的实际用量应维持在11. 5mg/kg。60mg/kg.d之间,低于10岁以下的患儿初次应用丙戊酸钠的剂量为10mg/kg.d,10岁或是超过10岁以上的患儿初次应用丙戊酸钠的剂量为300mg/kg.d,每日三次。用药一个星期后患儿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或是控制不明显者,应立即增加用药剂量,每个星期按照患儿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5mg/kg--10mg/kg.d,直到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如果服用药物仍无法控制患儿病情,那么就要及时更改抗癫痫药物实施有效性治疗。3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左乙拉西坦实施治疗,初次应用左乙拉西坦的剂量为10mg/kg.d,然后每一个星期增加10mg/kg.d,直到第3个星期和第4个星期的用药剂量增加至20mg/kg--40mglkg.d,注意要将每日的用药剂量平均分为2次服用。认真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并加以比较。

1.4 疗效观察指标:两组患儿在用药前和用药后均要实施肝功能、肾功能、血糖以及血常规检查,接着在用药后30天做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常规的重复检查,最后每间隔3个月~半年做1次复查。仔细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产生率。

1.5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情无发作情况者为显效;临床症状逐渐好转,病情发作次数降低至≥50%者为有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明显改善,且病情发作次数降低至<50%者为无效;临床症状有加剧趋势,且病情发作次数升高至>25%者为加重。

1.6 统计学处理:本组患儿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X2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小儿癫痫属于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其致病的主要原因是多种病因在相互作用下,使得脑细胞群发生异常现象,导致同一时间放电,形成一种突发性的脑神经障碍[2-3]。小儿癫痫的临床表现十分多样化,能够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出现变动或是特殊行为、肢体抽动以及感觉异常等,过去人们较少深入研究癫痫疾病,所以无法充分了解该疾病的救治方法,使得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小儿癫痫已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水平也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

丙戊酸钠属于一种不包括氮气体的广谱抗癫痫药物,其主要作用原理是γ-氨基丁酸合成的逐步增加以及γ-氨基丁酸降解的逐步减少,导致机体脑内压迫性神经介质中的γ-氨基丁酸浓度迅速升高,进而对神经元本身含有的兴奋性起到降低作用,成功抑制小儿癫痫的发作,该药物适用于肌阵挛发作、单纯失神发作以及复杂失神发作,部分比较大的发作除了可以单一使用该药物治疗之外,还可以合并其他药物进行综合治疗[4]。左乙拉西坦属于一种抗癫痫药物,能够有效切断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受体的降低,同时可以把降低的受体停滞在海马区域,从而快速增强γ-氨基丁酸,使得神经元无法回路,最终达到抑制小儿癫痫发作的目的。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左乙拉西坦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在突触前成功制止神经介质的释放,但是由于主要作用原理不明确,极有可能是因为与其它介质相结合而使其作用被充分发挥出来。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应用丙戊酸钠实施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儿应用左乙拉西坦实施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知,小儿癫痫不管是应用丙戊酸钠实施治疗,还是应用左乙拉西实施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产生率,进一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这对于小儿癫痫的临床治疗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5]。

参考文献:

[1]王葳,于淑杰,沈乃霞,王春雨,魏笑敏.左乙拉西坦对癫痫儿童血清性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4(10):161-162。

[2]黄铁栓,朱金兰.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儿童部分发作性癫痫的对照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14,16(04):25-27.

[3]任玲,王艳.丙戊酸钠治疗285例儿童癫痫病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0(01):13 -14.

[4]王燕莉,黎刚,沈锦云.不同年龄和剂量组癫痫患儿服用丙戊酸钠后的肝功能变化[J].中国医药导报,2016,6(22):20-22.

[5]翟琼香,丁健,戴启麟,陈志红,郝英,郭予雄,桂娟,张宇昕.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小儿癫痫的自身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36(06):352-354.

论文作者:彭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60例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彭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