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秘密”科学启蒙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孙玉明

“声音的秘密”科学启蒙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孙玉明

孙玉明(旺苍县东河镇第二幼儿园 四川 旺苍 628200)

摘要:今年,我们以“声音的秘密”主题活动为契机,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幼儿的科学学习应与动手制作紧密结合;探索活动与亲子游戏相结合;探索活动与记录分析总结相结合。

关键词:声音 科学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7-096-01

一、绪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我们和幼儿一同收集,一同录音,一同聆听,并以“声音的秘密”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让幼儿感知声音、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并自己制造声音,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二、活动的规划

1、谋划活动流程

组织幼儿开展集体讨论,收集归纳对声音的兴趣点10余条。再进行活动设计。通过精心谋划,促进探索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也更有质量和深度,真正实现科学启蒙教育的目标。

2、发动家长配合

在活动前,通过召开家长会讨论,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积极配合本次活动的开展,家园共同准备活动所需要的材料,陪同孩子探索发现声音的秘密,积极参加相关亲子游戏等。

3、做好物资保障

提前收集准备好纸杯、易拉罐等相关材料,并购买添置了磁铁、各种管道、毛线等活动必要的相关物品,准备了剪刀、双面胶、彩色笔等各类操作工具,为本次活动创造充足物资条件,切实保障主题活动顺利开展。

三、活动的开展

1、各种各样的声音

(1)寻找声音

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会发出声音的物体,幼儿找到了许多物品:各种玩具,盒子,厨房用品,日用品等,自然界的声音,动物的叫声等。

(2)探索不同物体声音的变化

提供不锈钢物品、玩具和日常用品,分组探索,发现物体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同一样东西,摇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大小也不一样。

(3)声音的产生

鼓上的米粒,轻轻地敲鼓面,观察米粒的变化:米粒跳起来了,米粒排队走路,米粒在跳舞,接着,用力敲动鼓面,发现:米粒跳的更高了,米粒互相碰撞,振动。小结:物体互相碰撞,振动产生了声音,没有了振动,也就没有了声音。接着说话用手感知咽部的振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声音的轻与响

出示材料棉花球、纸球、塑料丁等,幼儿边记录边讨论,探索验证自己的想法,通过记录发现:硬的东西(磁铁球,小石头)掉在杯子里发出的声音响,软的东西(纸球、棉花球)掉在杯子里发出的声音轻。

2、小小造音师

(1)响筒实验

准备易拉罐和各种豆子,让幼儿装同一种豆子五个,摇一摇手中的响筒,和同伴比一比,响筒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绿豆发声沙沙沙、黑豆发声叮咚叮咚.....让幼儿混合装豆子,感知响筒的声音。

(2)制作响罐娃娃

开展亲子游戏: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响罐娃娃。比比自己制作的响罐娃娃。豆子与响罐娃娃:将豆子装进响罐娃娃中感知,各种物体和响罐娃娃:各种小物品感知。节奏:响罐娃娃唱歌。

(3)制作音乐杯

提供不锈钢杯子和纸质刻度尺等。制作音乐杯,接着装水并按水量由少到多将杯子排成一排,用彩色笔进行自由敲击,听听声音的变化,幼儿边敲击边唱,让幼儿认知:由于每个杯子里的水量不同,它的振动频率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4)会唱歌的纸

准备各种纸张让它“唱歌”:拍一拍,摇一摇、捏一捏、折一折、踩一踩等,继续探索,同一种方法让不同的纸发出声音来,这声音会一样吗?试试有什么不一样?用这些纸当乐器,为曲子伴奏。

3、声音的传递

(1)传声筒

通过制作管道电话知道声音是可以传递的。接着感知一样长度的不同管道:较粗的管道传出声音较大,细的管道传递声音较小。接着操作长短不一的四种管子:短的管子声音较大,长的管子有些轻。

(2)纸杯“电话”

首先利用各种线条制作纸杯“电话” 通过探索,棉线传递的声音较大,塑料线传递声音不是很好。接着,制作可以边打边接的“电话”,开展亲子游戏: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可以边打边接的“电话”。开始,制作出这边说话对边接听的“电话”。他们发现这样打“电话”很不方便,两根线条容易打结,刘芷君无意中两根线中间打结了,发现也可以打“电话”,幼儿脑洞大开,发现了很多新的方法:何昊翰制用了一根线的一端串联两个纸杯。黄思诺用一根尼龙绳进行连接,在接近杯子处将尼龙绳分成两股,分别固定在两个纸杯上......

(3)噪音与乐音

观看噪音视频,寻找生活中的噪音,讨论:怎样减少噪音?制作防噪音标志并进行张贴。接着欣赏美妙的乐曲。认识钢琴的黑键和白健,了解全音和半音。练习分辨88个半音。回家和父母欣赏半音和全音,了解美妙的音乐对身体的好处。

四、结论

本次主题活动,围绕幼儿感兴趣的声音问题逐层展开。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记录和分析,加深幼儿对声音的认知和体验。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一是幼儿的科学学习应与动手制作紧密结合,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得到对事物的深度认知。二是将探索活动与亲子游戏相结合,让幼儿在亲情陪伴下更加快乐的参与科学探索。三是将探索活动与记录分析总结相结合,促进幼儿更加有效地学习,掌握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10)

论文作者:孙玉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  ;  ;  ;  ;  ;  ;  ;  

“声音的秘密”科学启蒙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孙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