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澳门中葡商务合作平台的战略思考_中葡论文

构建澳门中葡商务合作平台的战略思考_中葡论文

澳门建设中葡商贸合作平台的战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门论文,战略论文,商贸论文,建设中论文,平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7;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11)10-0064-05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把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①经贸合作平台的战略定位,其目的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11月13日在澳门举行的中葡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它充分利用澳门联系中国和葡语国家的独特优势,以经贸合作为重点,有效地推动了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1]因此,国家提出要把澳门建设成为中葡经贸合作服务平台,这不仅给澳门带来难得的机遇,而且对澳门自身来说也是一项光荣的使命,更是任重而道远。

一、澳门国际经贸平台的辉煌历史

澳门开埠400多年来,曾经不仅是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也是中国海外贸易的惟一港口,更是闻名遐迩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据《澳门纪略》载:“澳唯一茎系于陆,馈粮食,余尽海也,以故内养舟达澳尤便捷。遵澳而南,放洋十里许,右舵尾,左鸡瓶颈。”[2](P52)可见,在16世纪中叶的澳门,由于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的水陆交通,惟一的开放口岸,已造就了它独有的繁荣。到16世纪80年代,澳门的对外贸易可谓盛极一时,令中外人士艳羡。这时澳门的葡萄牙人以澳门为据点几乎垄断了各贸易点,他们垄断着澳门至印度、果阿至葡萄牙里斯本的贸易;澳门至长崎的贸易;澳门至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的贸易。这三条航线是当时葡萄牙人垄断的主要航线。从地图上看,这三条航线构成了一个三角,史称“大三角贸易”[2](P52)。有学者认为:“十六世纪中叶后,由澳门为起点展开的对日本、欧洲、东南亚各国的贸易,输出的是丝、铁、瓷器等,输入的是白银,被史学家称作‘银丝之路’。这条铺设在波涛上的‘银丝之路’对相关各国都产生过积极的意义,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各国各地文化和经济发展,可以和汉武帝时期的‘丝绸之路’媲美。”[2](P57)由此可见,当时作为国际贸易中转站的澳门不仅是中国内地产品通往世界各地的一个贸易市场,也是世界产品进入中国内地的一个贸易集散地。也有学者指出:“从十六世纪中叶到1840年以后香港崛起的300多年间,澳门实际上垄断了中国对东西方的海上贸易。”[3](P2)

纵观澳门的发展历史进程,特别是澳门作为中国最早的国际贸易平台,尽管它有过辉煌,也出现过低谷,甚至是衰败,但是它为中国早期的国际贸易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是我们不可否认的历史。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澳门不仅是最早打开中国内地商品通往世界各地的大门,而且也是最早开创世界各地的商品进入中国内地的先河,更是最早开拓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

二、再造澳门中葡经贸合作服务平台的新举措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澳门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它无论是作为国际商贸合作的平台,还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的窗口,它不但具有独特的国际网络联系优势,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国际商贸服务平台的作用,更使它具有在中国联系葡语国家平台的独一无二性。

(一)首届中国—葡语国家部长级经贸合作论坛在澳门举行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以后,中央政府为了充分发挥澳门在葡语国家之间联系网的作用,以及澳门在葡语方面的语言和人才优势,中央政府决定在2003年10月12日至14日在澳门召开第一届中国—葡语国家部长级经贸合作论坛,出席本次部长级论坛的葡语国家有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葡萄牙、东帝汶和中国共8个国家。在本次论坛上,当时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作了“推进新的合作,谱写新的篇章”的主题演讲。她在演讲中指出:“澳门与葡语国家有着长期的文化与经济的交流,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在澳门举办首次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对于澳门进一步发挥联系祖国内地与葡语国家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具有特殊的作用。”[4](P2)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安民在致辞中指出:“澳门特别行政区在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中,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澳门与葡语国家有着深厚的语言文化关系,法制和行政架构也与欧洲大陆相近,是葡语国家厂商完全可以借重的通向中国内地市场的经贸中介。”[4](P149)由此可见,中央政府决定在澳门举办首届中国—葡语国家部长级论坛,不仅是澳门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的荣耀,而且也是澳门历史上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更是中国—葡语国家在政治、经济和贸易合作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中葡论坛成立前的2002年,中国—葡语国家的贸易总额为55.8亿美元。2003年中葡论坛成立以后的第二年,中国—葡语国家的贸易总额增加到了182.66亿美元。其中,中国和安哥拉贸易额在2002年为11.8亿美元,在2004年达到了49.1亿美元;巴西对华贸易总额2002年为40亿美元,2004年达到了123亿美元;葡萄牙对华贸易额2002年3.8亿美元,2004年达到了8.7亿美元;莫桑比克对华贸易额2002年为0.48亿美元,2004年达到了1.2亿美元。2005年1月,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巴西第二大贸易伙伴。据报道,中国与安哥拉签订了大笔石油合同,从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安哥拉第二石油进口国[3](P42)。统计数字充分显示,2003年中葡论坛成立后与2002年成立前相比较,几个主要葡语国家的对华贸易,一年多来都出现成倍增长的趋势。

由此可见,本次中国—葡语国家部长级经贸合作论坛在澳门的成功举办,不仅标志着澳门作为中葡经贸合作服务平台的地位初步凸现,而且也向出席中国—葡语国家的代表们充分展示了澳门回归中国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居民安乐业的良好营商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本次论坛签署了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2003年部长级经贸合作行动纲领。本次经贸合作行动纲领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政府间的合作、贸易、投资与企业合作、能源与渔业领域合作、工厂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自然资源利用合作、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合作以及后续机制等九个方面的内容。并特别在行动纲领中明确提出建立论坛后续机制,通过在澳门设立常设秘书处,保障所需后勤和资金支持,以及必要的联络,以落实拟实施的计划和方案。各国部长们同意于2006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召开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二次部长级会议,总结中国与葡语国家在经济和企业合作方面的成果。

(二)第二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在澳门举行

2006年9月24日,当时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先生在第二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作了题为:“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的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澳门与葡语国家有着长期的文化和经济交流,与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具有广泛的国际商贸联系网络和融通中西文化的优势。中国政府将按照《基本法》,继续全力支持澳门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促进澳门的繁荣与稳定。随着《中国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落实和不断完善,澳门的独特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我们也希望论坛各葡语国家充分利用澳门的桥梁作用,提升与澳门和中国内地的经贸合作水平。”[5](P2)当时的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第二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上指出:“三年前,经过中方的提议,在葡语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葡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成功在澳门召开。三年来,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等中国领导人相继访问过葡语国家。同时,莫桑比克希萨诺总统、迪奥戈总理,巴西的卢拉总统,葡萄牙三桑帕约总统,东帝汶的夏纳纳总统,佛得角的内韦斯总理也先后访问了中国。令人高兴的是,我们相互间的经贸合作驶入了快车道。去年,我们的双向合作不断发展。在2003年的时候,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额当时是突破100亿美元,去年,就增长到了230多亿美元,为两年前的两倍。今年上半年,中国从葡语国家的进口增长超过了70%,出口增长了60%,年底最少达到330亿美元,有望达到350亿美元,为三年前的三倍还要多。中国对葡语国家的投资也超过了历年投资的总和,充分显示了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勃勃生机。”[5](P48)与此同时,薄熙来同志在本次论坛的闭幕式上指出:“和三年前相比,我们的合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我们相信,我们已经踏上了一个新的平台,我们满怀信心,三年以后2009年,我们的合作规模,合作水平将有更大的提升。昨天签署的经贸合作行动纲领,表达了我们对未来三年的美好期盼,是我们共同的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我们将致力于在三年内实现中葡论坛与会国间贸易和投资额双双翻一番的目标。”[5](P82)

第二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与第一届相比,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不仅中葡双方贸易额增加了三倍多,而且中国对葡语国家的投资也超过了历年投资的总和,更为令人兴奋的是,第二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签署的行动纲领,与第一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签署的经贸合作行动纲领相比,行动纲领中专门增加了“澳门平台作用”一章的内容。特别是在本次经贸合作行动纲领中对于澳门的平台作用不仅非常重视,而且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经贸合作行动纲领中:“一是重申澳门应积极发挥其平台作用,以加强中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关系;二是强调必须积极推动澳门企业、中国内地及葡语国家企业,在经贸、运输、投资、农业与渔业、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卫生和通讯等领域,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三是同意继续鼓励和促进澳门致力于参与并扩大对葡语国家人员的培训,协助论坛举办人员培训活动,如语言、贸易、旅游、金融和工商行政管理等。”[5](P25)

(三)第三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在澳门举行

2010年1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葡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明确指出:“中葡论坛是中国和葡语国家开展互利友好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纽带。它充分利用澳门联系中国和葡语国家的独特优势,以经贸合作为重点,有效地推动了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1]

温家宝总理指出:“2003年论坛成立时,中国和葡语国家的贸易额刚过100亿美元,2008年已达770亿美元,提前1年实现贸易额突破500亿美元的目标。今年前三季度,双方的贸易额达682亿美元,同比增长57%,反映出双方贸易的巨大活力。目前,葡语国家的咖啡、腰果、葡萄酒等著名产品,已经摆上了越来越多中国百姓的餐桌;中国物美价廉的日用消费品也丰富了葡语国家的市场,广受消费者的欢迎。”[1]温家宝总理同时指出:“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与葡语国家双向投资快速增长。截至2009年底,葡语国家已在华设立700多家企业,对华投资累计金额超过5亿美元。中国对葡语国家投资方兴未艾,累计金额超过10亿美元。双方投资的增加,带来了各自需要的适用技术,支持了对方的经济建设,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不仅对再造澳门中葡经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高度重视,而且对于论坛成立以来中葡双边贸易额取得骄人成就给予充分的肯定,更对澳门在中葡经贸合作服务平台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赞赏。温家宝总理说:“值得一提的是,在论坛的推动下,澳门与葡语国家间的经贸关系也得到加强。澳门与多数葡语国家签署了金融合作备忘录,澳门的企业已活跃在所有葡语国家,澳门的商品经由葡语国家进入欧盟、南美、非洲市场。一些葡语国家企业来澳门投资办厂,进口巴西、东帝汶的咖啡,加工后借助CEPA的优惠政策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获得了丰厚回报。特区政府全力支持论坛建设,支持论坛举办各类经贸活动,积极为葡语国家培养金融、旅游管理等专业人才,不断增加对葡语国家的奖学金名额,深受葡语国家的欢迎。”[1]2010年10月13日在澳门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中签署的行动纲领,对澳门的平台作用与第二届相比,不仅同样作为独立的一章突出,而且增加了“为完善和加强培养澳门葡语人才,鼓励为澳门毕业生和专业人士到葡语国家实习提供机会”一节新的内容。2010年部长级会议经贸合作行动纲领的这些举措,更加凸现了澳门作为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服务平台作用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国家为了再造澳门作为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服务平台,从2003年开始,由中国商务部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协办的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迄今为止已经在澳门成功举办了三届。从这三届中葡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情况来看,不仅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参与的人数一次比一次多,而且参与会议的规格也是一次比一次高,中国参加的领导人从国务委员、副总理到国务院总理,其它七个葡语国家的领导人从总理到总统,更令人欣慰的是,中葡双边取得的贸易成果令人振奋,无论是投资额、进口和出口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葡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所指出:“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除了论坛的推动外,根本在于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强,发展相互经贸关系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随着中国和葡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我们之间的共同利益在扩大,相互需求也在增加,企业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愿望十分强烈,双方经贸合作的前景广阔。应坚持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丰富合作内涵,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各种挑战,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1]

三、对澳门建设中葡经贸合作平台的战略思考

国家把澳门建设成为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平台的战略定位,其战略考虑,一方面,国家是为了充分发挥澳门长期以来与葡语国家在经贸、文化、语言以及广泛的国际联系网络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把澳门再造成为中葡经贸合作的纽带和桥梁;另一方面,国家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澳门长期以来博彩业一业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实现澳门产业结构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战略目标。正是为了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且决定从2003年开始,每隔三年在澳门举办一次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迄今为止,9年来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这三届中葡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在澳门的成功举办,不仅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也令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额、投资、进口和出口与论坛召开前相比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为把澳门建设成为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的平台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在澳门成功举办三届以来,澳门作为中葡经贸合作的平台地位,尽管在中国和葡语国家之间的知名度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我们从2003-2011年九年来的实践效果来看,好像国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澳门作为平台的作用,澳门作为主角的平台作用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好像澳门在其中只是扮演了一个配角的作用,甚至给人的感觉,澳门在其中根本没有发挥出平台的作用。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9年来,国家在人力和财力方面不仅都做了大量的投入,甚至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更是明确提出要把澳门建设成为中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的平台的战略定位,国家这样高度重视澳门的平台作用,澳门为什么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平台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澳门特区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思考,甚至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全面的检讨。

2010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协委员会议上,据澳门日报报道,“澳区全国政协常委杨俊文与委员马有礼等就加快打造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服务平台提案,认为澳门的平台作用应重新定位。建议中央政府及内地有关部门给予支持,鼓励内地和澳门企业合作拓展葡语国家市场、加强金融合作、人员培训及市场信息传递等。常委杨俊文、委员马有礼联同委员区宗杰、王彬成、苏树辉、何玉棠、李向玉、欧安利、柯为湘及梁庆庭提案,指去年全国政协澳区委员组成的调研小组,完成《关于加快打造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服务平台调研报告》,显示中葡经贸合作论坛(澳门)成立后,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发展迅速,澳门平台作用初步发挥。然而,贸易额的大幅增长,主要是国家层面主导的石油、矿产等资源产品的贸易增加,与论坛设立关系不大。中国、葡语国家认识澳门平台不足,主要表现为双方业务较少利用澳门的中介服务;企业往来遇到语言障碍,不了解市场、政府政策及法律等;澳门的中葡双语人才不足。”[6]

综上所述,关于澳门平台作用发挥不足的问题,尽管引起了澳门九位政协委员的高度重视,甚至已经向国家提出了解决澳门平台作用不作为的提案,但是这个问题在澳门报道以后,并没有引起澳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也没有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检讨。本文认为,国家在澳门举办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其目的非常明确,一方面,就是为了解决澳门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的风险问题,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就是国家为澳门把中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这个戏台搭建起来,唱戏的问题就是澳门特区政府的事情了。因此,澳门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服务平台的问题,澳门特区政府今后必须主动积极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一方面,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把澳门建设成为中葡经贸合作平台的战略定位,积极配合国家落实好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签署的经贸合作行动纲领中有关“澳门平台作用”的工作;另一方面,澳门特区政府必须要把澳门建设成为中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服务平台作为政府每年施政工作的重点,提出澳门如何发挥平台作用的一些具体实施的工作方案,并对中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常设秘书处辅助办公室每年有关的工作执行情况进行跟进和有效的监督管理。

第二,澳门特区政府要制定加快双语人才培养的工作计划,双管齐下地加快双语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具体来讲,澳门特区政府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得到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在澳门成立葡语人才培训基地;另一方面,澳门特区政府在澳门各大专院校要加大对葡语教学与科研的投入力度,不断扩大葡语专业在澳门和内地的招生人数,与此同时,澳门特区政府要不断从内地和国际上引进更多懂得葡语国家的法律、金融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来澳工作。

第三,澳门特区政府要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地区和国际上加大澳门作为中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平台的宣传工作力度。尽管中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在澳门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但是由于宣传工作的缺失,无论是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地区还是在葡语国家之间,凡是从事企业管理的政府官员,银行家、企业家,对于澳门作为中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不仅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更对澳门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感到疑惑,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澳门对于中葡语平台作用的宣传工作缺失。因此,澳门特区政府要在内地、香港、台湾地区和葡语国家之间加大宣传的力度,特别是要让内地、香港、台湾地区和葡语国家从事企业管理的政府官员,银行家、企业家认识和了解澳门的平台作用,宣传澳门的服务功能,特别是要宣传澳门是中国唯一可提供中葡双语翻译、法律及商业配对等专业服务的地区,这是最为重要的工作。

第四,澳门特区政府要与国家在澳门设立的中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常设秘书处联合起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一方面,组织中国内地、澳门、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企业家积极拓展葡语国家市场,了解葡语国家的营商环境、法律法规、资源优势、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另一方面,把葡语国家的企业家请到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来宣传营商环境、法律法规、政策资源优势、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和葡语国家之间增进了解,实现优势互补,创造双赢。

第五,在澳门建立中国和葡语国家金融服务中心。澳门特区政府要和中央人民政府商务部协商,根据商务部和葡语国家之间双边经贸合作的需求,中国商务部和葡语国家之间经协商可共同签署关于在澳门设立金融服务中心的协议。这个金融中心的主要职能就是负责中国和葡语国家的外汇结算、企业融资担保、企业经贸合作的信用保证等服务。中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9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在澳门建立中国和葡语国家金融服务中心,既是解决中国企业和葡语国家企业之间外汇结算困难的实际需要,也是解决中国和葡语国家之间因语言、金融体制和政策不同而导致双方企业在融资担保和信誉保证方面出现风险的需要,更是发挥澳门作为中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服务平台作用的工作需要。

注释:

①葡语国家是指葡萄牙、巴西、安哥拉、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东帝汶等国家。

标签:;  ;  

构建澳门中葡商务合作平台的战略思考_中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