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口腔胃管营养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熊坤

洪江区中医院 湖南怀化 418100

【摘 要】目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口腔胃管营养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参与研究,均采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对患者进行营养输送,对其临床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采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后,肺部感染的几率较低,仅为4%。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进行护理,有助于患者恢复吞咽功能,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几率,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护理

脑卒中患者经常伴有吞咽障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摄食和营养吸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发生误吸食物的现象还有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最终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一般采用留置胃管鼻饲的方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营养护理,但是如果胃管长期留置,会对患者的食道和胃造成影响,由此引发肺部感染。间歇口腔胃管在患者进食后不会留置胃管,从而有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训练和恢复。我院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口腔胃管营养的临床护理进行了研究探讨,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呈现平稳状态,意识清醒,没有理解障碍或听觉障碍,并且没有口腔疾病或者咽喉疾病患者。所有患者中,男性28名,女性22名,年龄在48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7±5.8)岁。

1.2方法

做好插管前的准备工作,保持安静的操作环境,并叮嘱患者集中注意力,对患者的配合程度进行预先评估,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将进行插管的目的和方法告知患者,同时提醒患者可能会产生的不适感,并强调在插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检查患者的口腔情况,如果患者有活动的义齿则应该提前取下,如果患者有积痰现象则可以采取吸痰措施。插管所使用的胃管一般为14-16硅胶胃管,因其具有较高的组织相容性、不良反应小、没有异味等显著特点,且该种胃管软硬度和长度较为合适且具有弹性,护理人员更容易掌控好插入的深度。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营养餐的调配工作,用搅拌机将调配好的食物搅拌成糊状,准备给患者喂食,一次性喂食的量约在400ml至700ml。

在插入胃管时,让患者尽量坐直或者半坐卧于床头,如果患者无法坐起,则将床头抬高30°左右,将患者的下颌稍微抬起,并将围观前段使用石蜡油进行润滑,让患者张口,将胃管送入患者口腔,并插入到咽后壁,让患者开始做吞咽的动作,将胃管继续送入,如果卡在难以插入的部位例如会厌时,可以从口角将导管继续滑入另一咽壁,当导管达到咽喉部时,则让患者继续进行吞咽工作。一般以45cm至55cm作为胃管插入的适宜深度。如果在插管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呛咳现象,则应该立即将胃管拔出,待患者休息一定时间后再继续。

确保胃管插入到胃内。胃管成功插入后,要确保胃管确实进入到胃内。一般采用的证实方法有利用胃管回抽胃液、将胃管末端放入水中查看有无气泡、通过胃管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并利用听诊器监听是否有气过水声。

注入食物。将胃管安置完毕后,即可向胃内注入食物,一般根据患者的食量和每天进餐的次数来决定注入量的多少。一般情况下患者每日要进行插管3次至6次,每次注入流食量约为400ml至700ml,食物温度不宜过高或者过冷,以37℃至41℃为佳,注入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一般以每分钟50ml左右。

在完成食物注入后,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在患者呼气快结束时迅速将胃管拔出,并且叮嘱患者保持姿势半小时以上,不要轻易搬动患者。将胃管进行仔细的消毒清理后保存。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配合程度,并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监测,对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情况进行记录。

2.结果

本次研究中,患者进行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进行食物摄取的时间约为8天至21天,平均时间约为15.3天。经过护理人员的指导,患者均积极配合插管工作,未曾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共有2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肺部感染的状况。在经过一定阶段的治疗后,患者的吞咽障碍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够自主进食,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吞咽障碍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会对营养吸收造成困难,还会导致吞咽时食物误吸入气管而导致肺部感染。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鼻饲饮食来确保患者的营养摄入,但是如果长期留置胃管会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2]。胃管长期留置在咽喉部,不光会对吞咽功能造成影响,还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不适感和异物感,患者往往在无法忍受时自行拔出胃管,或者拒绝配合进行吞咽训练,也会带来一定的并发症,例如胃出血、吸入性肺炎、低热等。硅胶胃管长期留置在胃内,会被胃酸侵蚀硬化,而硬化的胃管末端随着胃蠕动有可能造成胃粘膜的损伤[3]。

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护理不光可以帮助患者进食,也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吞咽障碍的康复运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是在进餐前将胃管插入患者胃内,在进餐完毕后取出,不将胃管留置在患者体内,从而给患者减少了不适感。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一般是在表现在口腔和咽喉部位,通过间歇口腔胃管的方法可以增加患者吞咽动作的次数,从而起到训练吞咽功能的作用,从而对吞咽障碍起到改善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因为留置胃管而带来的咽喉反射迟钝等问题。间歇口腔胃管也有利于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的提高,这是因为在进行胃插管时,会刺激到患者的舌根部,以此增强吞咽反射,从而提升了舌骨肌的张力,从而使喉结的上抬运动得到加强,以此进行吞咽功能的训练。

吞咽障碍的患者一般伴有咽反射减退的情况,因此插管过程中不适感会有所降低,而无需长期留置胃管则避免了患者以此产生的厌烦、焦躁、不安心理,有利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中采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既保证了患者营养的摄入,且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低,改善了患者吞咽障碍的症状。

结语: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护理,有利于患者营养摄入,提高治疗效果和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吞咽功能障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沈燕燕.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护理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4):175+179.

[2]蒋芙蓉,冯芳.经口间歇胃管及经鼻留置胃管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临床应用比较[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18(2):60-61.

[3]李国平,杨玉峰,侯玉芹,等.经口间歇胃管置管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焦虑抑郁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7):43-44.

论文作者:熊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  ;  ;  ;  ;  ;  ;  ;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口腔胃管营养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熊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