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小学语文课堂打造成有效课堂论文_魏艳华

如何把小学语文课堂打造成有效课堂论文_魏艳华

魏艳华 吉林省长岭县第一小学 131500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是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进步和发展。如果背离或片面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只能是无效或低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课文有机结合,真情演绎课文内涵,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全面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课文,要“在课文中走几个来回 ”,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课文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课文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我虽然执教了多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案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课文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一般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也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不失时机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产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

论文作者:魏艳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  ;  ;  ;  ;  ;  ;  ;  

如何把小学语文课堂打造成有效课堂论文_魏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