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教学”新方法论文_曹克荣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教学”新方法论文_曹克荣

(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毛集镇刘刚小学,安徽 淮南 232180)

1986年9月参加工作就扎根农村学校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30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朗读训练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不能泛泛而为,要有计划的去做,从低年级抓起。低年级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总免不了唱读、拖音这也是延续了我们这个地方特殊的方言习惯,老民师的不规范发音所带来的长期诟病。一个孩子的语文学得好不好,通常我们通过和她的交流,表达就能看出个几分来。在平时和家长的交流中,我们常常会用“语感“一词来衡量、评价孩子对于语文的学习能力。

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感觉呢。我觉得朗读尤为重要。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因为只有学生想读,才会用心去读,才能读得深情并茂。因此,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是营造一种氛围,在规范的朗读标准下,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激活学生朗读的欲望,让学生慢慢地喜欢上朗读。我们班的孩子都特别的活泼,感情比较丰富,鉴于这一点,我经常在课堂上用各种手段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以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成绩的目的。

首先,我比较重视老师的"范读"。语文老师对于课文的理解直接会影响到孩子。因此,在朗读课文前,我总会告诉孩子,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待会儿看看谁模仿得最像。孩子们被我这一说,立刻竖起了小耳朵,听得格外认真。哪儿上扬了,哪儿停顿了,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的。自然而然的,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的朗读兴趣就被吊上来了。慢慢地习惯了如何去读,如何读好,在这种良好的语感环境影响下下,孩子的语言感觉也就会慢慢的得到提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在孩子中竖立榜样的作用也是很有效的。课堂中,老师“范读”后,我总是会让一些语言感觉比较好的孩子来读一读。“刘焱、余海佳、史银润”等孩子都是孩子们的好榜样。谁愿意挑战他们呢?等我这么一说后,孩子的兴致都上来了。“我来,我来!”的声音在课堂上此起彼伏。每个孩子读完后,我都会给予一定的评价,每个孩子的评价都是不一样的。孩子们也及时听取了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一个比一个读得好,一个比一个更注重语音语调。在这种长期的你追我赶的竞赛式学习的感召下,我班的语文水平得到了整体的提高,受到了家长、学校及社会的一致好评,也给了我一个继续扎根农村教学的信心与决心。

最后,我觉得朗读的形式也是很重要的。除了平时我们常用的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我更偏向的是小组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可以带动比较内向、胆小的孩子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组织能力等等。但要真正的不流于形式,注重实效,就需要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课堂中,我经常让孩子们进行合作学习。例如:朗读一小节的内容,孩子们在小组长的分配下,自由组织朗读的形式。渐渐的,孩子从每人一句,到男女生配合,到先分散再集中的形式,更有的小组,懂得把比较容易读错的句子采用小组同学一起读的方式,把难度降低了。有的家长在和我聊天时,常常会告诉我,小组学习很好,我的孩子有了很多的锻炼机会。

是呀,这也是我采用这种的形式的真正目的。低年级语文教学,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们说字词教学的重要,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又是一个一年级孩子的家长,我深深觉得其实在低年级段,不仅要重视字词的教学,阅读的学习与方法也得放到重要的地位,这样长此以往的话,孩子们对于语文的兴趣和语感的培养,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论文作者:曹克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教学”新方法论文_曹克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