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体育产业区位优势与产业布局模式构建_体育用品论文

西安市体育产业区位优势与产业布局模式构建_体育用品论文

论西安市体育产业区位优势与产业布局模式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安市论文,区位论文,产业布局论文,优势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571(2006)02-0001-04

1 研究目的

在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下,西安市的体育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内的体育产业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西安的体育产业还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加大开发的力度,发掘西安市体育产业资源的潜力,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顺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推动西安市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加强西安在“西北地区中心城市产业群”的作用,笔者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分析西安市的体育资源分布现状与区位要素,扬长避短,确定适合西安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利用经济区位比较优势理论,分析西安的体育资源区位优势及体育资源的要素禀赋,提出适合西安体育产业发展的布局模式及其结构序列,为西安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理论依据。

2 西安市体育产业区位要素分析

区位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地理位置,区位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劳动力成本、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市场发育水平、地方政府的能力等是影响区位要素的变量,区域资源和环境结构是区域最重要的结构。各区域要素的差异影响了产业和企业的获利空间,进而制约着产业和企业的地区选择。因此,区域的比较优势是确定区域产业布局的决定机制。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安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对西安市体育产业区位要素进行分析,有利于西安体育产业合理布局与可持续发展。西安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其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优势。

2.1 区位优势

陕西地处我国西部与中东部的结合地带,是连接整个西部尤其西北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是西部经济区域与东部经济区域的各类商品、劳务和生产要素融通的最便捷市场。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陕西既可以成为生产要素的首先承接地,又可以成为生产要素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起点,具有承东起西、连接西北的传导和辐射作用。

陕西省省会西安是我国内陆中心城市之一,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西部地区商贸、科技、旅游、文化、金融、信息中心,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桥头堡”的地位和作用。西安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腹地,良好的区位条件能够使地区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陇海沿线城镇带和关中特色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使西安已具备了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的优越经济地理条件,容易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弥补自身体育产业发展的不足。

随着体育市场的繁荣,体育商品流通规模日益扩大,体育健身娱乐设施在西安市区已随处可见,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西安也已承办了一些大型的体育赛事,这些对于推动西安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2.2 生产要素优势

区域发展的竞争力,体现在区域条件、城市环境、要素价格等硬环境上,也体现在以人的素质为内核的软环境方面。这种软环境的改善,地方政府更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文化、教育、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体育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关键又是人才素质的提高。西安市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完全可以满足体育产业在人力资源及人才方面的需求。在接受体育用品产业转移和发展体育产业方面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

西安的金融业在区域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西安已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体系,建立起了由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构成的金融市场体系和由银行监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构成的金融监管体系。资本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随着近年来西安市经济的发展,西安已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地方政府不断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同时也通过各种投融资体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体育产业领域。

科学技术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技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优化体育产业结构。西安的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拥有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和国内一流的试验和检测设备,一些尖端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西安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民办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6所,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西安现已建有两个科技产业园,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众多的高校优势、高素质的体育科研队伍,为体育产业的高科技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2.3 经济优势

2001年,陕西省体育产业总产值41.1亿元,增加值为18.65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0.92%。体育产业增长率在15%~36%。与其他行业对比,陕西省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位列第3位。西安市经济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及陕西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直保持在平稳、健康、快速的轨道上运行。初步测算,2004年西安市生产总值(GDP)1095.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速度连续五年保持在13%以上,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并步入一个新的增长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05亿元,比上年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495.67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540.15亿元,增长12.3%。目前西安的体育产业产值已占全省的40%,城市体育产值占全省的86%,西安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居民的体育消费的增加提供了保障。

2.4 市场优势

西安是西北地区的大型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日益扩大,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大部分家庭正在进入小康家庭,居民的消费结构及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人们正在形成“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随着余暇时间的增多,居民的体育消费支出越来越大。据统计,2004年西安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49.3%,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升1.9%。

2.5 政策优势

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处于改革的前沿,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03年3月中共陕西省委下发了《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努力建设西部体育强省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体育市场,扩大体育消费。目前西安市政府已酝酿出台有关地方性法规,将体育产业放在重要位置,在体制、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体育产业将会成为西安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3 西安市体育产业布局模式的构建

西安市在地理位置、人力资源、市场状况、经济环境等方面和省内其他城市相比占有优势。但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间的关联度不强,产业的升级缓慢等诸多因素已严重制约了西安的体育产业的发展。笔者根据目前西安市体育产业资源分布和优势状况,以资源合理配置及利用最大化为原则,提出西安市体育产业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首先发展重点产业,以此为动力扩大对扶持产业的投资,带动一般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使西安市体育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平衡。确定西安市体育的重点发展产业、扶持产业、一般发展产业的序列及结构,形成合理的体育产业布局模式。

3.1 重点发展产业——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旅游业

重点产业指能够迅速、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因此而获得较高的和持续的发展速度的行业。它主要体现为“带头作用”,对整个产业结构具有引导作用,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通过重点产业的“积聚”和“扩散”效应,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1.1 体育健身娱乐业 体育健身娱乐业是指为大众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欢度闲暇提供服务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产品的市场。一般包括城乡体育、职工体育、民族体育、妇幼体育、老年体育、残疾人体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加强,进行体育消费、健康投资,已成为人的一种基本的需求。目前西安市各种健身辅导班、培训班、体育俱乐部等发展速度惊人。据统计,西安市2004年已有健身健美馆120个,足、篮、排球馆1360个,乒、羽、台球馆360个,田径、综合馆530个,网球、保龄球馆140个,极限运动训练场10个,水上运动场馆60个。这其中部分场馆已摆脱了单纯靠租赁场地来创收的模式,各种经营性收入在收入构成中的比例扩大了4.6%。西安市高校云集,目前有25.6%的体育场馆对外有偿开放。应加大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以全民健身计划为依据,认真研究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规律,制定相应的布局规划和经营方针,重视宣传的作用,发挥体育知识、科技优势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3.1.2 体育旅游业 体育旅游业指在异地参加的、以亲身参加为特点的各种陆地、水中、空中的体育比赛、表演、健身与探险活动,他在内容、目的上都与传统旅游有着本质的区别。西安市的旅游资源丰富,2004年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其他活动的海外游客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接待国内旅游者2084万人次,首次突破两千万人次,较上一年度增长29.1%。旅游总收入154.4亿元,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1%和1.3倍。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0个;国家4A级景区9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7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13家。依托现有的旅游优势资源,制定西安市体育旅游发展规划,使它同地区的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西安的文化、历史、地理、传统体育、民族体育项目的优势。利用大型运动竞赛及大型会议的举办,开发体育旅游。积极培育、发展各级体联、体协和俱乐部的优势,举办各种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激发游客的兴趣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建立一批集竞技、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特色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组建专业的体育旅游组织机构,逐渐形成独立的服务体系,完善保险制度,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降低投资风险,形成有特色、长期而稳定、丰富而规范的体育旅游市场。

3.2 扶持发展产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彩票业、体育知识消费(培训)业和体育用品业

扶持产业相对于重点产业而言指的是新建起来的、仍处于“幼小稚嫩”阶段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由于扶持产业尚未发育成熟,没有能力与已经成熟的产业在同一市场中竞争,因此为了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建立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体系,一般需要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进行扶持,将资源向这些产业倾斜,以迅速增强本地区此类产业的竞争力和其市场份额。具体扶持政策手段包括财政扶持(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特别折扣,等等)、金融扶持(专项贷款、利率优惠)、技术扶持和直接规制,等等。

3.2.1 体育竞赛表演业 体育竞赛表演业指运动员通过体育竞赛、表演,来满足消费者观赏的需要,体现了市场上的交换关系,因此形成体育竞赛、表演市场。近年来西安市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对部分竞技体育进行职业化改革和探索。目前有东盛篮球俱乐部、银河乒乓球俱乐部等职业体育俱乐部,形成了“白金”球市的局面。西安市成功举办了2004年“旅游中国杯”中国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承办了全国足球丙级联赛西安赛区的比赛、陕西省第四届少儿运动会田径、举重等四项省级比赛。共有5队40名运动员参加了全国比赛,有2人夺得全国冠军,射击项目有1人超世界纪录。在第28届奥运会上,由西安培养的运动员李杰在射击项目中夺得一枚银牌,为西安争得了荣誉。虽然目前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暂时处于低迷状态,但其市场的潜力存在,需要对其扶持,以加快西安市的竞赛表演市场的健康发展。扶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不仅可以刺激消费,还能带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凡是观赏价值高的运动项目,都应在经过周密策划、精心包装后隆重推出,充分挖掘其观赏价值,吸引和培养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西安应以职业体育俱乐部为载体,激活体育竞赛表演业,积极举办各类职业联赛、综合运动会、各单项锦标赛和大奖赛,组织和举办商业性体育比赛,促进体育信息传播、体育广告等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发展。

3.2.2 体育彩票业 体育彩票是一种以抽签给奖的方式进行体育筹款所发行的凭证,与其他彩票相比,它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体育彩票业已成为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战略的强大经济后盾,是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柱。西安市体育彩票发行始于1995年,2001年6月开始发行电脑型体育彩票以后,彩票发售增长强劲,体育彩票已成为筹集体育经费的主要形式。体育彩票公益金已成为全民健身广场的建设、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近年来,这部分资金还投向了西部贫困地区的学校,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人民群众对体育彩票的认知度还较低。近年来,西安市的体育彩票发展势头减慢,应予以扶持引导,严格体育彩票审批制度,建议体育行政部门和银行结合,这样有利于社会金融秩序稳定,也有利于控制。

3.2.3 体育知识消费(培训) 随着体育的普及与发展,向广大群众提供运动技术、健身方法、体育知识培训、咨询服务的机构受到广泛欢迎。目前西安市的体育教育培训机构以武术、足球、跆拳道、健身健美运动居多。现有各级体育学校、培训机构已达80多家,培训机构已经有一定的规模,精选优势项目,形成拳头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已被人民群众所接受,体育培训、咨询业将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3.2.4 体育用品业 体育用品包括运动和比赛必不可少的、直接起作用的用品,体育用品市场是以满足运动队和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需要为前提的。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追求健康的意识逐渐增强,体育用品市场将有广阔有发展空间。至2001年,西安市各类体育用品专营、兼营商店有800家,年营业收入近10亿元,上缴税费近1亿元,从业人数3000余人。目前西安市的体育用品销售企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已成为西北地区主要的体育用品集散地。但由于缺乏统筹协调,缺乏体育产品的名牌意识,科技含量较低,降低了市场的竞争力,应逐步树立企业的品牌意识,实现体育资源的最佳配置与整合。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体育产品的销售服务体系,发展各种体育用品的批发市场和专卖经营、体育用品的进出口代理业务等。要以科技为先导,提高体育用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体育的名人、明星效应,在体育用品产业发展中实施名牌战略,更好的带动体育用品业的发展。

3.3 一般发展产业——体育地产业、体育经纪业

3.3.1 体育地产业 目前西安已有多家体育房地产机构,有的是代理中介,有的是与国外的企业合作,有的是国内的企业,他们在有限的场地建设中进行着激烈的竞争。目前,可采取整合现有的体育场地建筑企业,组建大的集团公司,集中统筹运作与开发,提高体育房地产业的竞争力。利用举办大型赛事的机遇,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开发现有的西安展览馆、省体育运动中心等举办体育服装博览会、体育制造、器械博览会、体育报刊图书博览会并举办体育学术研讨会,推动西安体育产业的发展。

3.3.2 体育经纪业 体育经纪人是指具有合法资格,以获取佣金为目的,与体育相关人员及组织签订委托合同,充当委托人与第三人间有关职业运动、体育竞赛的订约媒介,或为委托人提供通过体育获益机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体育经纪业是体育竞赛表演业和其他部门产业发展的润滑剂和纽带。现代意义上的体育经纪人开始在我国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而真正以体育经纪业务为主的公司很少。西安处于西北地区的中心,人才培养和交流具有坚实的基础和优势,但由于体育经纪人尚属起步阶段,发展尚不规范,不可冒进,可在部分区域进行试点,待市场成熟后进行推广。建立体育经纪人制度,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技术指导人员,利用西安的科技、教育、人才优势,建立西北地区体育人才交流中心,推动体育人才市场的发展。

4 结论

西安市体育产业已具有明显的区位要素比较优势:劳动力丰富、经济高速增长、市场容量大、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优惠以及信息交流顺畅和组织结构健全等。因此西安市应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体育产业。

据西安已有的体育产业资源优势和现有的资源状况,以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效率最大化为原则,构建现阶段的西安市体育产业布局模式及发展的序列结构:重点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旅游业;扶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彩票业、体育知识消费(培训)业和体育用品业;一般发展体育地产业、体育经纪业。充分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筹西安体育产业发展,坚持体育事业与经济、文化、教育、旅游、新闻等行业的协调发展,有步骤地推进重点体育产业的发展;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探索西安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多种形式,注重区位特色项目开发和新运动项目经营,实现西安市体育产业的协调、稳步、持续发展,为西安市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积极作用。

标签:;  ;  ;  ;  ;  ;  

西安市体育产业区位优势与产业布局模式构建_体育用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