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论文_于志波

浅议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论文_于志波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店埠镇朴木中学 266608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及新时代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要合理、巧妙地设计探究问题的数学过程,创设一个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良好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逐渐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开拓者。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要达到这一目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稳定性和更多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它能满足人们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且是人们学习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的个人意图愿望、心理表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三、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同学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我们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同学“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呢?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四、积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五、因势利导,抓住青少年特点

中学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趋新”心理。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时机,恰当运用青少年对时尚追求、“追新”等特点,大力宣传和弘扬勇敢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精神,帮助他们摈弃狭隘自闭的思想。通过抓住这些青少年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乐于学习,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效课堂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不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要以生活材料为载体,积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品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论文作者:于志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浅议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论文_于志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