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道箱形孔切分轧制项目探究论文_李霖杰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常州 213011

一、前言

中天钢铁钢轧二分厂轧钢1#线轧制螺20两切分螺纹钢,由于主轧线装备受限,目前存在中轧轧制负荷较大,电流容易报警、精轧切分充满度过高、K2料收不下去影响螺纹钢负公差调整等问题,加之使用钢坯头顶尾进钢模式提升过钢节奏,粗轧拉钢问题导致螺纹钢负公差通条差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尝试利用箱形孔宽展系数较小的特点,在原有单道箱形孔工艺的基础上增添一道箱形孔。

二、生产现状分析

轧钢一线于2003年建厂,轧制装备落后问题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存在一系列影响生产进一步突破的瓶颈。

(一)中轧轧制负荷大

轧钢一线中轧电机功率均是600KW电机,在轧制螺20两切分成品速度达到13m/s以上时,中轧轧制负荷突出,极易产生电流高报警,尤其是轧制冷坯时,由于推钢式加热炉加热能力不足(冷坯加热能力120t/h),中轧电流高问题则更为突出。再者,粗轧电机功率最大也只有600KW,粗轧轧制负荷本身就偏高的情况下,料型调整已无法做到负荷重新分配。

(二)精轧切分充满度偏高

由于中轧轧制负荷偏高,被迫减小中轧压下量,将中轧进精轧料型尺寸做大。加之两切分轧制K5箱形孔宽高比较小,盲目收小K5、K6料型会导致K5料型宽高比再次减小,K5进K4预切料型发生扭转而产生堆钢的风险变大。鉴于种种原因,最终导致精轧切分充满度较高,拉钢造成的大头、大尾甚至过充满,从而在螺纹钢成品表面产生裂纹等质量缺陷。

(三)K2料收不下去,影响螺纹钢负公差调整

精轧切分的过充满无法满足螺纹钢质量生产的要求,为降低切分充满度,被迫减小K3压下量,将K3尺寸做大。而轧钢一线K2电机功率1200KW,轧制负荷增大,出现电流高报警,K2料收不下去,直接给螺纹钢负公差调整带来困难,影响螺纹钢产品的经济效益。

(四)螺纹钢负公差通条差较大

轧钢一线使用160*160*6000mm钢坯轧制螺20两切分,钢坯长度偏小(行业内大多使用12000mm长钢坯),进钢间隙增多,不利于产能发挥。为了提升过钢节奏,缩短过钢间隙,轧钢一线采用钢坯头顶尾进粗轧第一架的进钢模式,由于轧钢一线西门子系统需保证1#飞剪过钢间隔1.0秒以上,精轧活套过钢间隔1.5秒以上,因此粗轧必须采用较高拉钢系数将头顶尾进钢的两根钢坯拉开间隔。粗轧较大的拉钢系数直接导致料型头中尾尺寸偏差较大,最终螺纹钢成品头中尾负公差偏差较大,不利于整体负公差的提升,影响产品经济效益。

三、改进方案

原有螺20两切分轧制工艺使用16架轧机轧制,粗中轧采用椭圆——圆孔型系统,在精轧K5有一道箱形孔。如今在中轧末架次增加一道箱形孔,采用17架轧机轧制螺20两切分,中轧采用椭圆——圆——平辊——平辊——箱形孔5道次轧制,具体详见图一。连续两道平辊轧制旨在解决中轧负荷大的问题。通过利用箱形孔宽展系数较小(宽展系数0.15~0.25)的特点大幅减小粗中轧拉钢所造成的头中尾料型偏差较大的问题。同时,将16架轧机轧制螺20两切分改成17架轧机轧制,均匀分配中轧负荷,解决中轧负荷较大问题。再者,平辊——平辊——箱形孔——平辊——箱形孔的孔型设计使整个孔型系统的调整余量大幅增加,在保证中轧不超负荷的情况下规范了中轧进精轧料型尺寸,确保了精轧切分所需料型,解决了精轧切分过充满和K2电流较高,负公差难以调整的局面。

图一(a)原螺20轧制工艺 图一(b)螺20改进轧制工艺

四、生产数据总结

新工艺两道箱形孔轧制螺20两切分生产数据见表一、表二和表三。

表一:螺20两切分新老工艺中轧、精轧料型尺寸对比

表二:螺20两切分新老工艺轧机电机转速和电流对比

表三:螺20两切分新老工艺负公差对比

生产结果总结:

(1)新工艺中轧进精轧料型更加规范,精轧切分K3的料型山弯减小2mm,切分充满度有所下降。再者中轧和精轧总计三道平辊和两道箱形孔,平辊无孔型槽宽限制,箱形孔宽展系数较小,此孔型系统各道次调整余量极大,料型控制和轧机调整极为便利;

(2)新工艺两道箱形孔与原工艺相比在中轧增加了一架轧机,重新分配了中轧负荷,中轧各道次轧机电机转速和电流显著下降;

(3)中轧末机架增加一道箱形孔,通过利用箱形孔的宽展系数小,一定程度消除粗中轧拉钢造成的料型头中尾偏差,螺纹钢成品负公差通条差显著下降。

五、结论

通过利用箱形孔宽展系数小的特点使用两道箱形孔轧制螺20两切分,同时中轧增加一个道次,成功解决中轧负荷较高、精轧切分过充满、螺纹钢负公差通条差大等问题,对轧钢一线提升产量、提升螺纹钢经济效益贡献显著。

论文作者:李霖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  ;  ;  ;  ;  ;  ;  ;  

双道箱形孔切分轧制项目探究论文_李霖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