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之基础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框架与方法探析论文_徐正龙

基础教育之基础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框架与方法探析论文_徐正龙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实验小学 266109

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立德树人是根本教育任务,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笔者亦赞同:在基础教育阶段,最为基础的应当是思想道德教育。其中,小学教育的时间跨度更长,更应高度认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实践“基础教育之基础的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要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健康体魄,养成良好的习惯……确保适龄儿童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参天大树之所以茁壮成长,根本在其强壮的根基。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是否也应有根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以说,自古以来人们都将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人所接受的最基础的教育。《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未成年学生天性纯真,应当有一个根本的、基础的教育来导引他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为其茁壮成长提供“活水”之需,培养其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是思想道德教育。西方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直截了当地指出:“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社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顶得住社会发展的挑战,抗得住市场的诱惑才能在风雨中站得住。诸多事例真实地告诉我们,自小被忽视、被冷漠、缺乏思想道德教育的子女,其情感世界常常是歪曲的、空虚的,其行为也常常是偏激的、极端的。许多心胸宽广、坦然豁达的历史伟人,以他们的人生轨迹生动地告诉我们:高尚的思想道德是人成才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坚实根基和后盾。

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才无德的人常常会被社会的诱惑所吞噬,市场经济下更是如此。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一生成长发展的动力之源,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非对立的关系。如果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必将令知识教育陷入枯燥、乏力的境况,让能力成为毁坏社会、伤害他人的凭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道德教育非一时之功。那应当怎样更好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学校更是教育培养学生的重要土壤,学校更要承担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目标,要求立德树人,把德育渗透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此,作为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然要承担起历史的重任,要积极谋划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德育理念、策略、框架和方法。正如雄伟的跨海大桥需要坚实的支柱来支撑,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同样需要有牢固的框架来建构,一步一个脚印,立足实际,打好根基。

一、预设、建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思想道德教育并非零散的、随意的事情,它是一项系统的、有序的工作,它有教育的共同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它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相契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赏识、鼓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注重教育层次和效果,这可以说是教育的共性。同时,思想道德不同于其他教育的重要区别在于:思想道德教育更多的是向学生传递一种情感、一种思想观念,并让学生深刻理解、接受这种情感,认同这种思想观念,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了。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就要立足学生成长现实和需要,勤思索,勤构想,做好德育设计和组织工作,将德育作为一项系统性的教育任务,而不是盲目的、随机性的事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进行系统的预设和建构,才能保证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章可循,健康发展。

二、用师德浇灌施教者的心田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行为的表率,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力量。教育者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作为教育者,就要紧扣师德规范的要求,对学生因材施教,对自己存奉献去贪逸、存爱心去嗔恨,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科学地、策略地管理班级、教育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要奉行终身学习的理念,精神境界要常澄澈,让学生这一棵棵小树立根于有丰富精神营养的土壤中。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德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培训活动,互相交流工作经验,互相探讨,让学校德育有冲力、有思想的活水之源。

三、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

身体需要运动,只有运动的身体才能健康。作为深层意识的思想道德也需要“运动”,接受生活的检验,在多变的生活中进行研磨、提升,在运动多变的行为实践中检验、考证。作为学校,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管理工作,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会自我凝塑、矫正、升华。如同风筝需要系上线,如同子女需要父母的告诫,如同徒弟需要严师的“棒喝”,在学校生活中,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恰恰适合了这种需要,它有利于道德监督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合理延续,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

四、家庭教育指导的使命义不容辞

家庭教育是父母自己的事情,但学校不是旁观者,不能无动于衷。学校要积极发挥推动作用,让家庭成为学校工作的后方根据地,更好地建设起来。实践中,学校要致力于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的丰富和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通过学校和班级的家长会、家长课堂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即使向家长发放《一封信》,与家长的一次电话沟通,都是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有利时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庞大、系统的体系,离不开家庭的参与。

五、开发社会教育资源,拓展研学实践活动

社会是人生的大课堂,学生必将走入社会、参与社会,让学生掌握参与社会的本领同样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学校,就要让学生去发现、观察、感悟社会,而不能回避社会。自古有所成就的伟人,常常能深刻感悟生活、体悟社会。作为学校,就要为学生创造积极有益的社会教育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研学实践活动,在研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最终提升学生自我的思想道德境界。

如同雄伟的跨海大桥需要桥基来支撑、加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也要建构基点,形成框架,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要用爱的言行培养良好的情感。爱是温暖的阳光,它能传递,最能感动人心。未成年学生更需要接受关心、接受爱护,在阳光的照耀中茁壮成长。

要从贴近学生的生活需要,研究学生的成长特点。德育不是无方向、无目标的事情,它需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要能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形成德育实效。

要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培养情感。未成年学生不是小和尚,也不是小圣人,他们需要互动,需要交流。隔绝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常常会阻碍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丰富和成熟,也难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思想道德。

要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自人类有史以来,个体就从来没有脱离集体独自生活。遵规守纪、团结合作、助人为乐等优秀的品质常常是在集体生活中形成的。在集体生活中,学生互相尊重和理解,有了归属意识和安全感,身心健康发展,逐渐铸就起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情操。

对于未成年学生而言,基础教育是一生的基础,而其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最能彰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具有基础和引领的作用。有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情感也必将随之健康发展。如果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怎能引领学生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论文作者:徐正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6月总第18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  ;  ;  ;  ;  ;  ;  ;  

基础教育之基础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框架与方法探析论文_徐正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