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论文共享服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_数据库系统论文

国内外学位论文共享服务发展趋势与对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对策论文,学位论文,国内外论文,论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位论文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信息资源,其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不仅是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位论文原创性成果的社会化利用和论文创新成果的转移,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

与学位论文资源需求相适应,在数字化环境下基于互联网的共享服务发展迅速,从国内外学位论文资源建设与服务上看,业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且不断拓展的资源收藏与共享服务体系。然而,随着各国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位论文资源共享服务在组织模式、需求层次、技术支撑和管理体制上,仍处于新的变革之中,由此提出了不断完善其共享服务的对策问题。

1 国内外学位论文资源共享服务及其发展趋势

学位论文的共享服务,按共享范围,包括高校联合共享和社会化共享;按服务组织模式,区分为集中共享、分布共享和跨系统共享;按共享服务体制,有公益性共享和商业性共享之别。显然,共享服务的组织具有多元化、多系统、多形式的特点。就系统而论,颇具代表性的国外系统,如美国PQDT(原PQDD)、[1]NDLTD、[2]英国BLDSC、[3]Index to Theses、[4]加拿大Theses Canada、[5]澳大利亚ADT[6]和荷兰Promise of Science;[7]国内系统如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CALLS高校学位论文库、国家科技图书馆文献中心(NSTL)、国家图书馆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收藏中心学位论文库、中国学术期刊“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同时,国外、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除收藏学位论文外,也纷纷建立了各自的数字化资源系统,许多大学还共同组建了多种形式的共享联合体。综合国内外情况,学位论文共享服务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1.1 共享载体的数字化

国外政府部门都十分重视学位论文的数字化共建与共享服务,大力支持学位论文数字化共享项目的设立和实施,如:加拿大Theses Canada项目、美国网络博硕士论文数字图书馆和荷兰的DARE项目等,并委托相关职能部门、国家图书馆或企业机构负责系统构建与管理,由专门的基金组织提供经费资助。与国际同步,我国的数字化学位论文资源建设也不断取得进展,到目前为止CALLS、NSTL、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高等院校业已开发和建设了相应的数据库,且开展了不断深化的内容服务。表1反映了国内外部分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情况。

表1 国内外部分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与服务情况

1.2 共享模式的多元化

学位论文的共享呈现出多元化的模式,集中共享和分布式共享已成为其中的主流模式,二者的互补和结合体现了联合分布共享的发展趋势。

集中式共享是指学位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都通过一个服务系统(或机构)来完成,由该系统(或机构)负责信息收集、标准制定、文献保存和管理及为用户提供文摘或全文浏览、下载、打印、原文传递等多种服务,使所有学位论文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集中共享。如美国PQDT、英国BLDSC、Index to Theses和加拿大Theses Canada都属于集中共享模式的学位论文服务系统。该模式的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集中式共享模式

集中共享模式的学位论文服务系统的特点是集中收集、集中整理、集中保存、集中服务,其优势在于学位论文资源收集、开发和利用整个环节易于统一、协调和标准化,制定的标准也易于执行;检索结果有完整的目录、文摘信息,使用户能一目了然;而且所有数据资源都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用户浏览或下载论文时方便而快捷。不足之处是从学位论文资源的收集到利用整个过程都由一个机构承担,若信息数量大,统一加工所用时间会较长;并且,如果在某一时间段内用户访问量过高,会使系统负荷增加,影响访问速度。

分布式共享是目前国外很多国家采用的主流学位论文共享模式。它一般由一个总系统(或中心)和若干个子系统组成,采用“元数据集中、全文分布保存管理”的方式进行学位论文资源共享。在组织方式上由多个大学、科研院所和图书馆组成联盟,共同参与建设和维护,受到国家学术委员会或基金会的支持,如美国NDLTD、澳大利亚ADT和荷兰Promise of Science都是典型的分布式共享学位论文服务系统。分布式共享的元数据链接到分散在各地的成员单位子系统上,通过链接可以进行原文浏览、下载。具体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分布式共享模式

分布式共享模式的特点是集中管理、分散开发、分散服务,其优点是形式灵活,能够有效调用成员资源促进资源共建共享,而且由成员单位直接收集各自的电子版学位论文,并提供全文服务,学生容易接受;各成员单位能自主决定提供全文服务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参与联盟的积极性;中心系统能够免费为所有成员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和增值服务。但是,这种共享方式对信息获取的技术要求较高,必须建立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和元数据获取协议,并需要有效的服务集成机制对分布和多样化的学位论文资源和服务系统进行搜索、调用和集成,支持异构系统的互操作和整合;而且,由于联盟成员的组织结构比较松散,各成员数字技术服务能力和标准不同,会影响学位论文的整体共享效果。

1.3 共享技术的标准化

学位论文共享技术包括论文数据采集、管理、加工和服务技术。制定统一的收藏规范和技术标准是资源共建共享所必需的。

在收藏规范方面,所调查的国外学位论文共享系统中,83%以上都是采用PDF格式存储电子版学位论文的,只有PQDT同时还使用TIFF格式进行存储。此外,在数据提交格式方面,无论是集中共享模式还是分布共享模式都突出了元数据标准和互操作协议的一致利用。目前国际上学位论文共享系统使用的元数据标准有DC、RFC-l807、IJANL、MARC、CAS等,互操作标准主要有OAI、Z39.50、Dienst等。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很早就开始致力于标准的研究制定,目的是长期稳定地生成高质量的DC元数据和智能化地完成分布式学位论文资源的跨平台共享。NDLTD是目前共享标准和规范制定最完善的系统,已成为其他国家学位论文共享体系构建的参考范本。[10]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澳大利亚ADT系统结合本国实际,开发适宜本国具体情况的技术标准,实现了与各个高校图书馆的OPAC系统兼容,保证了ADT数据库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支持了全国性分布式数据库的建设。[11]ADT项目采用的技术标准数量少而且简单,能够确保长期稳定地生成高质量的DC元数据,同时,技术标准对环境软硬件要求不严格,使用灵活。澳大利亚的标准化推进具有代表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位论文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1.4 共享服务的制度化

学位论文资源共享的基本形式为公益性共享和商业性共享,在共享服务中这两种形式具有互补性,从而在制度上形成了基本的双轨制框架。

美国是当前学位论文商业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双轨制发展最好的国家,美国政府一方面委托美国大学缩微制品公司(UMI)开发了博士硕士论文资料库(PQDT),面向市场开展学位论文的收集、加工和产品服务,同时支持建设NDLTD学位论文数据库面向大学、图书馆、教师和研究生开展公益性服务。NDLTD和PQDT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公益服务和商业服务系统,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的学位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英国也借鉴了美国的这种模式,建立了index to Theses服务系统和大英图书馆文献供应中心(BLDSC)分别进行商业性学位论文服务和公益性学位论文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国在推进学位论文的共享服务中,不断在制度层面进行完善,在实践中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如: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是学位论文商业性集中共享的典型代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作为国家法定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自1980年以来收集我国各学科领域的博士、博士后及硕士研究生论文,并委托万方数据公司加工制成文摘数据库产品:中国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目前该库已经收录论文56万篇,且年增8万篇;同时,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已经收录2000年以来的学位论文全文30余万篇,年增10万篇。收录全国“211”重点高校、中科院、工程院、农科院、医科院、林科院等重点精选博硕士论文。学科范围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各领域、社会科学、人文地理等。[12]

当前,共享服务的制度建设正从公益性服务和商业性服务规范管理和政策、法律上进一步完善。

2 我国学位论文共享服务的发展对策

适应需求,按学位论文资源共建共享发展规律组织共享服务是一种基本的对策。这一点我们在趋势分析中已经明确。然而,在共享服务体系构建和服务组织中,面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需要进行全方位考虑。结合国内外情况,我国应在以下问题上采取相应的对策。

2.1 推进学位论文共享联合体建设与服务协调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学位论文收藏布局基本上采用分散收藏方式,如美国NDLTD项目采用“元数据集中、数字对象分散”的分布式建库模式,其成员单位建立本地的论文提交和发布系统、通过OAI协议建立集中元数据库,可通过检索到的元数据链接到分散在各成员单位的原文,根据作者的授权使用全文;另外,在分散收藏中,各系统的数据相对集中,如对于美国UMI公司,作为收藏与服务机构,集中了1000多所大学的博硕士学位论文,通过与大学的合作关系,按年度收集各校的学位论文。研究生在提交给UMI论文时,签订一份授权UMI出版的协议并向UMI交纳出版费用,UMI按论文全文的被使用次数向作者支付版税。[13]

考虑到我国已经形成的三家法定收藏单位的历史现状,建议采取以集中保存为主,分散保存为辅的馆藏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布局方案,保持国家收藏和服务工作的延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以目前三家国家文件规定的法定收藏单位为重点,形成集中收藏和服务中心,同时在重点高校或研究机构集中地区组建分中心,辐射全国。[14]服务中心可依托NSTL或者国家图书馆,或成立国家学位论文虚拟收藏中心,负责学位论文书目资源的集成共享。

我国学位论文共享联合体应在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统一规划、协调下,采用虚拟联合方式组建,从而开展资源收藏和提供服务。

学位论文共享服务的业务组织应以学位论文的收集、整合、发布、检索和集成服务整个业务流程为基础,涉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CALIS、NSTL、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各大型学位论文收藏单位和学位授予单位,其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共同参与建设。基本业务流程应以各地方单位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学位论文纸本和电子文本的收集入手,集成各重点高校和单位的学位论文元数据,集中保存全国的电子学位论文资源,创建学位论文发布系统。进一步向系统级共享单位、国家法定学位论文收藏机构和公益性学位论文共建单位递进整合,规范集中国家大型收藏单位的学位论文元数据,同时整合CALLS、中国科学院等有关系统的数字化学位论文资源,形成国家虚拟的学位论文数字图书馆,通过开放链接提供集成信息服务。[15]

为保证学位论文提交、数据加工的一致性,应该由国家资助开发统一的学位论文提交、加工和全文服务平台。论文的提交、加工和服务平台应考虑与目前国内相关部门全文系统的兼容性,借鉴这些系统的优点,有效利用现有的全文学位论文资源。在统一的提交、加工和服务平台上,各个学校或研究机构就可以分布建设学位论文数据库;国家图书馆或国家学位论文虚拟收藏中心只是简单地把学校或研究机构层面提供的数据汇总就可以把相应数据整合到全文数据库中。另外由其负责国家电子版学位论文的目录、摘要的加工整合工作,在其中增加电子学位论文全文的链接。[16]

2.2 合理规划学位论文资源建设经费

学位论文共享体系的资金投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系统建设资金投入和系统运作资金投入。系统建设资金用于支付中心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学位论文及其数据库采集与整合;运作资金用于支付运转机构的支出、网络系统的维护、规范标准建设与推广、管理协调和政策激励等。对于商业性的学位论文共享系统而言,其资金投入一般由负责系统商业化运营的机构支出;公益性的学位论文共享系统则主要依靠政府拨款。

国外公益性学位论文共享系统的资金投入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在系统建设资金投入方面,除了政府给予一定拨款外,主要资金来源于基金会的投入和专门性项目资助。例如NDLTD是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投入资金建设的;ADT是由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委员会(ARC)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研究(RIEF)项目批准资助建设的;Promise of Science是由荷兰高等教育研究合作组织(SURF)基金会投入资金建设的(见表2)。[17]在系统运作资金投入方面,国外公益性学位论文共享系统同样受到政府专项资金的资助,但同时还通过向用户收取一定费用用以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持续发展。此外,对于分布式共享模式的学位论文服务系统而言,联盟成员还会向中心运转机构缴纳一定费用作为整个系统的运作资金,例如前文所述的NDLTD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表2 国外学位论文共享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

学位论文共享系统NDLTDADT Promise of Science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澳大利亚国家研究

资金支持机构 基金会和联合国教委员会(ARC)的国 荷兰高等教育研究

科文组织家信息基础设施研合作组织(SURF)基

究(RIEF)项目金会

同国外学位论文共享相比,我国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建设与共享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缺乏社会化、多元化资金投入。目前我国学位论文共享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十分严重:一是学位论文收缴收藏经费明显不足,工作量成倍增长,很多学位授予单位却没有专门经费支持,更缺乏对应的激励措施;二是学位论文共享运行的投入难以满足各项工作开展的需要,无论是建立事业网还是技术网、资源网都迫切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如建立书目数据库、联合编目、标准制订与推广、联机网络以及建立协调机构等都需要大量的专项经费;三是数据库建设的经费各自投入,十分分散,我国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分别资助了其系统内部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而关于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的国家基金会及项目投入不足。这一情况需要在整体规划下迅速改善。

2.3 加强学位论文资源共建共享的政策法规建设

学位论文共享是一个特定的社会领域,涉及多方面的社会关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管理服务行为,建立相应的法律规范体系来适应、调整与学位论文共享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知识产权问题是制约学位论文传播和共享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立学位论文数据库并提供传递服务,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公益模式,都涉及学位论文知识产权问题的维护,特别是学位论文的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解决问题。网上信息服务者使用学位论文首先应取得学位论文作者的许可,在维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开展学位论文共享活动。

美国、欧盟等国十分重视对学位论文资源的知识产权界定和作者权益保护,在学位论文收缴、传递、浏览和下载等方面有着完善的政策法规。在美国,许多大学的版权政策明确地承认硕士和博士论文属于未发表的享有版权的作品,学生在向法定的论文收藏机构提交论文时必须签订一份授权出版协议。如美国UMI公司是全美商业性学位论文法定收藏机构之一,研究生在提交给UMI论文时,签订一份授权UMI出版的协议并向UMI交纳出版费用,UMI按论文全文的被使用次数向作者支付版税。同样,NDLTD作为全美公益性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之一,也要求学位论文作者与之签订使用许可协议,它允许作者选择四种不同的许可使用方式:一是将学位论文的全文立刻提供给全世界访问;二是只将学位论文的全文提供给NDLTD内部访问使用;三是保留该学位论文一年申请专利的权利或其他所有权,在这一年中学位论文作者在没有得到NDLTD的许可时,不能许可实施该学位论文的版权,包括在将来的作品中使用该论文;四是只将学位论文的全文允许在NDLTD内部访问,同时允许该作品的部分内容提供全球访问。[18]英国的大英图书馆文献供应中心(BLDSC)作为世界领先的文献提供者,在学位论文传递方面有着明确规定:“除非1988年英国版权设计和专利法案允许,或有版权所有者的特殊授权,否则传递学位论文的复制是被禁止的。没有适当注明,对学位论文的引用不得出版。一些大学要求用户在访问特定的学位论文之前填写论文声明表(TDF)。如果你的订单没有附随一张完整的TDF,你将会得到通知。请注意需要完整TDF的学位论文只能由在表单上署名的人为个人目的的使用,不能被添加进图书馆馆藏。”[19]加拿大Theses Canada、澳大利亚ADT和荷兰Promise of Science等在向用户提供学位论文服务时也有着相应的政策法规,很好地规范了学位论文的开发利用行为。

由于我国教育部并未对学位论文归属问题作明确的规定。目前尚缺乏相应的保护机制,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作者往往不愿意授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学位论文的开发和共享的推进。如何最大限度地广泛利用学位论文资源,同时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限制用户违规传播,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总之,我国学位论文资源共享需要从资源、技术、管理和服务层面加以保障。其中管理层面起着主导作用,由此形成的对策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确保开放化共享服务的实现。

收稿日期:2008-03-07

标签:;  ;  ;  

国内外论文共享服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_数据库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