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毒通络法改善糖尿病早期下肢血管病变局部循环的研究论文_张传科1,王,芳2

张传科1 王 芳2

(1.山东省立医院南院 山东 济南 250022)

(2.山东省宁阳县东疏镇中心卫生院 271401)

【摘 要】目的:探讨逐毒通络法对糖尿病早期下肢血管病变局部循环的影响。方法:用逐毒通络法治疗79例糖尿病早期下肢血管病变患者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下肢血管管腔血流速、间歇性跛行距离。结果:显著改善患者踝肱指,治疗后患者左右股动脉、左右腘动脉、左右侧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加,患者经治疗后发生间歇性跛性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祛除毒邪,通达经络治疗糖尿病早期下肢血管病变,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指标,有利于恢复肢体功能。

【关键词】逐毒通络法;糖尿病早期下肢血管病变局部;血液循环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404-02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主要指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并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脂质沉积,从而引起内膜增厚,形成粥样斑块及钙化。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初期症状不明显,或只有指端麻木、怕冷、感觉障碍等,一旦被忽视,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最终进展为溃疡或者坏疽,并危及生命。由于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接近11.6%[1],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急剧增加,据调查,在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罹患率高达6.90%~23.8%,约8%的患者在被诊断糖尿病时即已存在外周动脉疾病[2]。

目前,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早期下肢血管病变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外科血管重建、手术截肢往往是最后补救措施,价格昂贵,只能暂时缓解病情,并不改善或阻止下肢血管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存在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临床结局。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初期,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下肢血管循环状况、延迟疾病发展进程,对于糖尿病患者保存劳动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人总结多年治疗本病的有效病例发现运用逐毒通络法治疗本病,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并显著改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遂进行实验观察,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到2013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发早期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符合实验要求并自愿配合实验者共79例。男性47例,女性32例,其中年龄最小者34岁,年龄最大者72岁,平均年龄53.23±9.93岁;糖尿病病程最短3年,最长19年,平均病程9.2±3.75年。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1.1 糖尿病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上通用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1999年)[3]:

(1)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FPG≥7.0 mmol/L,或OGTT2hPG≥11.1mmol/L,需重复一次确认;

(2)对于无糖尿病症状、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者,必须在另一天复查核实而确定诊断。如复查结果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应定期复查;

(3)在急性感染、创伤或各种应激情况下可出现血糖暂时升高,不能以此诊断为糖尿病,应追踪随访。

1.2.1.2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关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标准[3]:

(1)如果患者静息踝肱指数≤0.90,无论患者有无下肢不适的症状,应该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2)运动时出现下肢不适且静息ABI≥0.90的患者,如踏车平板试验后踝肱指数下降15%~20%,应该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3)如果患者静息踝肱指数<0.4或踝动脉压<50mmHg或趾动脉压<30mmHg,应该诊断严重肢体缺血。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一旦诊断,临床上应该进行Fontaine’s分期:

I期:无症状;

IIa期:轻度间歇性跛行;

IIb期:中到重度歇性跛行;

III期:缺血性静息痛;

IV期:缺血性溃疡或坏疽。

1.2.1.3 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标准

符合上述糖尿病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标准,又符合Fontaine’s分期标准I期-III期者。

1.3病例排除标准:

(1)有精神疾患及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3)合并有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

(4)由其他原因(如外、感染、中毒等)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

(5)对本试验所用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血糖为餐前血糖在4.4 ~7.2 mmol/L,餐后血糖在<10mmol/L,HbA1c <7%。血压控制目标为<140/80mmhg;血脂控制目标为LDL-C<2.1 mmol/L。所有实验病例均服用逐毒通络汤治疗,实验疗程为3个月。

逐毒通络汤组方为:黄芪60 当归24 玄参30 土茯苓30 土贝母30 干姜20 肉桂20 丹参20 水蛭9刘寄奴20 路路通20,日一剂,水煎出液400ml,分早晚2次口服。

1.5 观察指标:间歇性跛行距离、下肢血管管腔血流速、踝肱指数,试验开始、结束各测1次。

1.5.1 间歇性跛行距离

以患者日常步行速度为准进行检查,计算患者的绝对跛行距离。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

1.5.2 下肢血管管腔血流速度

仪器:采用美国产Agilent-4500型全数字化彩超,探头频率8-12MHz。

检测部位:

①股动脉:腹股沟韧带下方3-5cm股动脉分支处;

②腘动脉:腘动脉为股动脉的延续,在腘窝终点处测量;

③背动脉:测量处为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皱褶处。

1.5.3 踝肱指数(ABI)

采用日本产ES-1000SPM手持超声波血流计进行测定。每侧的ABI等于同侧踝部收缩压值/肱动脉收缩压值。

2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7.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采用配对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观察结果及分析

所有患者均于实验结束后,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3.1 对踝肱指数(ABI)的影响(见表1)

 

注:△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5;△△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1。

由上表可知,患者经治疗后发生间歇性跛性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本疗法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改善了患者下肢活动能力,对于保存患者劳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4 讨论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在糖尿病基础上发生的病症,祖国医学没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病名的记载,现代中医药学家治疗本病时多根据其临床表现:口干口渴、倦怠乏力、肢体不温、麻木疼痛、舌质紫黯、脉涩等瘀血表现,按“消渴”、“脉痹”、“麻木”等范畴论治。

在糖尿病过程中,患者阴虚燥热日久,伤阴耗气,气阴两虚,气虚运血无力,阴虚津亏液乏,导致机体气血阴阳亏虚,变生水湿痰饮,阻于脉中则血脉不畅致下肢血管病变,湿、痰、瘀互结,积于体内,或为痰湿之毒,或为瘀血之毒。王永炎提出: 如果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体内的生理和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蓄积体内过多可转化为毒[4]。

因此,笔者认为临床治疗本病的重点在于祛除痰浊瘀血等内生毒邪,畅通经脉气血,恢复肢体机能。逐毒以祛邪,是通络的手段,通络是逐毒的目的,以恢复机体功能,毒去则经络通畅气血和调。笔者认为逐毒之法有:一、扶正祛邪解毒;二、清热解毒;三、活血祛瘀逐毒;四、温阳化浊逐毒。

本研究组方以黄芪、当归、丹参养血活血益气扶正祛邪以祛毒,玄参、土茯苓、土贝母清热祛湿解毒,水蛭、刘寄奴、路路通活血破血通经导络使邪毒有出处,干姜、肉桂温阳化湿逐毒,并鼓舞并振奋一身之阳气,推动气血津液运行以逐毒。诸药合用阳气鼓舞,正气得复,湿浊蒸腾气化,瘀血破溃,邪毒即化,经络通畅,病情渐愈。

本研究证明祛除毒邪,通达经络治疗糖尿病早期下肢血管病变,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指标,有利于恢复肢体功能。

参考文献

[1] Ning G,Bloomgarden Z. Diabetes in China: Prevalence,diagnosis, and control. Journal of diabetes,2013,5: 372-372.

[2] 贾睿博,詹晓蓉.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22):10304.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7(6):447-498.

[4] 王永炎.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4): 176 .

作者简介:

张传科,男,45岁,副主任医师,硕士学位,山东省第一批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学术继承人。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论文作者:张传科1,王,芳2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4

标签:;  ;  ;  ;  ;  ;  ;  ;  

逐毒通络法改善糖尿病早期下肢血管病变局部循环的研究论文_张传科1,王,芳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