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地革命时期陈毅的游击战军事思想论文_曹元梅

论土地革命时期陈毅的游击战军事思想论文_曹元梅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摘要:游击战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之一。在土地革命时期,从井冈山斗争时期对游击战的初步认识到南方三年游击战的灵活运用,陈毅在革命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此期间,在结合游击区斗争实际和坚持毛泽东的十六字方针的基础上,陈毅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创造性的制定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游击战军事思想。

关键词:土地革命时期;陈毅;游击战军事思想

陈毅作为我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其游击战理论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初期,为了更好的展开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陈毅特向新四军第一支队的干部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讲报告。在此次讲话中,陈毅对游击战争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将游击战争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即“井冈山时期、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时期、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以及抗日战争时期[1]”,为指导新四军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但陈毅对游击战理论的深刻认识绝非无木之本、无缘之水,这都与陈毅在土地革命时期长期从事游击战实践密不可分。因而本文主要是对土地革命时期陈毅的游击战军事思想进行初步的探析。

一、土地革命时期陈毅游击战军事思想形成背景及过程

(一)形成背景

1、时代背景

20世纪前期,战争与革命成为世界的主题。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资本主义世界所固有矛盾不断的加深,为了缓和其国内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在清政府和北洋政府覆灭之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新的“代理人”。在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的国民党反动派集中一切力量扑灭中国革命,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实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和大逮捕。面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反革命势力联合镇压,“我们必须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2]”。在走苏联“城市中心论”道路失败以后,毛泽东根据形势的变化,当机立断,改变原有的部署,把部队转移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逐步建立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由于我军力量的弱小,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就必须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通过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从而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当然,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陈毅在井冈山的革命武装斗争中已经认识到游击战的重要性。可以说,陈毅的游击战军事思想是在当时我国武装斗争的客观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2、主观条件

土地革命时期,陈毅的游击战军事思想除了受现实斗争需要的影响之外,还与他独特的个人成长经历息息相关。首先是陈毅个人的良好品质。陈毅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其父学识渊博、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陈毅自幼就受到父亲的良好教诲。幼年时期,陈毅跟随父亲在湖北利川县建南镇外祖父家生活的两年里,他目睹了外祖父对穷困百姓的严刑拷打,十分气愤,最后陈毅父子看不惯横征暴敛、欺压百姓的官场生活,毅然离开了利川回到自己家中,但从此陈毅“心里开始种下了对旧社会愤怒不平的种子”[3]。其次是陈毅个人胸怀大志。在成都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期间,陈毅就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斗争,开始有意识的抨击时事,并带领同学们“闹学潮”,成为甲工学校里头角峥嵘的人物。1917年陈毅因家庭贫困不得不中途辍学,报考了吴玉章在成都创办的免费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在留法期间,陈毅参与了留法勤工俭学生为“争吃饭权、工作权、求学权”的“二二八”运动,在经过一些列斗争之后被遣送回国。后来在蔡和森的介绍下,陈毅在1992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此后,陈毅便和中国共产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并为此奋斗终身。在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陈毅挺生而出,坚决拥护朱德的领导,并积极配合朱德稳定了军心,提出了到敌人力量薄弱和群众基础好的地方去,打游击战,转战赣南的正确决策。后来在与结识毛泽东以后,陈毅对当前的革命形势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深刻认识到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采用游击战的重要性。

(二)形成过程:

1、萌芽阶段

陈毅的游击战军事思想是在革命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在南昌起义以前,陈毅并未真正涉足沙场。在其担任七十三团指导员后,指挥了会昌之战和三河坝战役,但这两场战役也是属于正规战而非游击战,因而陈毅对于游击战的认识真正始于“赣南三整”。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同年10月7日,南昌起义余军在朱德的带领下退到农村。在到达崇义上堡时,朱德提出了我们要开展游击战的战略思想。那时退到农村和开展游击战争对陈毅来说都是新鲜事物。在经过上堡整训和韶关梨铺头驻扎期间两次有针对性的训练之后,陈毅熟悉了各种游击战的战术要求,对游击战的认识得到很大的提高。随后,在智取宜章、坪石大捷以及一打耒阳等战役中显示出了游击战的巨大威力。经过湘南起义,陈毅对游击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开始摒弃了一些不合形式要求的正规战法,探索符合形式要求的游击战术。虽然在此阶段陈毅对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的认识处于萌芽阶段,但是陈毅对如何有效的将游击战与政治工作结合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2、发展阶段

在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以后,敌人对中央苏区进行了疯狂的“围剿”。根据局势的需要,1930年7月,红二十二军成立,陈毅任军长。当时,这只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游击战干扰敌人,协助红一方面军进行第一次反“围剿”。陈毅带领二十二军发动群众配合部队拔除“白点子”,“这些钉子的拔除,对巩固根据地、深入发动群众很有好处”[4],这为后面赣西南地区游击战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1932年在赣州、漳州战役期间,作为江西军区总指挥的陈毅充分利用游击战术牵制敌人,有效的支援了一三五团的正面作战。1933年,为了粉碎国民党的第四、五次“围剿”,陈毅指挥其隶属部队和江西军区的各地方游击队,不断深入敌后,破坏敌人的交通要线,牵制、迷惑敌军,有效的配合了主力红军的行动,为第四、五次反“围剿”的胜利做了重要贡献。经过多年的实战磨炼,陈毅积累了丰富的游击战经验。由于主力部队执行了错误的路线,采取防御战和阵地战,伤亡惨重,虽然陈毅率领江西军民进行了游击战取得一些胜利,但是也难以挽回大局。在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时期,陈毅对发动群众,广泛的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意义具有高度的自觉认识,并且在独立领导军事斗争时,陈毅开始对游击战争进行理论总结,“他先后写出并发表了《开展游击战争的潮流》、《最近时期西北线游击斗争的检查》等文章”[5]。在此期间,陈毅在坚持毛泽东十六字游击战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开始对游击战提出了自己独到见解。

3、成熟阶段

在中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迫于形势红军被迫开始长征。陈毅由于身受重伤,加上他有丰富的游击战作战经验,被留于江西苏区配合项英工作。在大部红军从中央苏区撤走后,陈毅根据自己的游击战经验和对赣南地区地形的熟悉,建议留下的部队向信丰油山突围,到那里去开展游击战。但是,当时留守中央苏区的主要负责人是项英。受“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项英坚决按照中央的部署和决定进行,陈毅根据以往的游击战争经验,坚决反对项英的主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陈毅认为毛泽东已经用实践证明了,目前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作战方式,分散部队,开展广泛灵活的游击战争,但项英并未采取陈毅的建议。在红军主力部队撤离中央苏区一月之后,局势一天比一天紧张,县城全部沦入敌军之手,项英也开始认识到转向游击战的必要性。1935年2月,在遵义会议之后,中央也发来指示:“分局应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并要求“立即改变你们的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使与游击战争的环境相适应”[6]。1935年4月,根据中央的指示,项英、陈毅、李乐天等人在大余西部的长岭召开了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游击战方针。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陈毅制定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原则,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的“十六字诀”游击战术原则。面对蒋介石大规模的“清剿”活动,陈毅采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来迷惑敌人、分散敌人、打击敌人,经常以少胜多,粉碎敌人的“清剿”。在南方三年的游击战争时期,陈毅不仅掌握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对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的认识也日趋成熟,为抗日时期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土地革命时期陈毅游击战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1、游击战与政治工作相结合。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由于当时处于暴动初期,游击方面力量很弱小,当时采取游击战术主要是毛泽东的十六字口诀和黄公略的“化零为整,化整为零”。陈毅在坚持这两个游击战术口号的原则下,他对如何将游击战和政治工作结合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由于是部队是从旧军队中刚分化出来,很多人还残留着旧军阀的不良作风,并且这支部队的成分比较复杂。在三河坝战役之后军队人心涣散,思想混乱,军纪松弛。面对部队混乱的状况,陈毅对部队进行了初次整顿。在此次整顿之后,部队混乱的现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这种敲诈勒索,抢夺百姓财物的现象还是时常在部队发生。此后在大余上堡,陈毅对部队又进行了组织整编、纪律教育以及军事训练。陈毅通过给士兵上课,让士兵认识到由于目前客观形势的变化,我们要改变我们的作战方式,实行分散是游击战,从而创建革命根据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习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陈毅明确指出了部队要服从指挥、听从命令,坚决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一些列整顿之后,陈毅、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开始走向团结统一,组织纪律和军队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陈毅还在军队实行广泛的民主,改变旧军阀主义,建立新型军民关系,大大的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陈毅的这些整顿使得军队逐步完成了由旧式军队向新型人民军队的转变。

2、群众游击战术

陈毅在《论游击战争》中指出:“游击战争是一种革命与反抗的武装斗争方式,特别是农村中广大群众在反抗暴虐压迫时所通常采取的方式。”[7]陈毅认为游击战争就是群众性的战争,没有群众基础,游击战争根本无法开展。我们要打破敌人的封锁、清剿,保证物质的供给就必须实行游击战争。他认为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人民群众,与敌人斗争到底。正如陈毅所言“在中国的社会环境内,如游击战争有了人民的基础,就赋予了坚强的政治领导,他之不可消灭性,也从事实上证明了!”[8],因此陈毅特别注重人民群众在游击战争中的作用,他认为游击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发动群众、团结群众和依靠群众,使“群众自己认识到自己自卫力量的伟大”。在土地革命斗争时期,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敌军利用其掌握的堡垒线、保甲制度等各种手段对游击地区进行“清剿”。尤其是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面对敌人疯狂的“清剿”,红军几乎失去了一切正常生活的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下,红军要生存下去就必须紧紧依靠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因此陈毅要求游击队要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如农忙时要帮忙收割、耕种,对作恶多端的地头蛇要惩治等等。面对敌人的“移民并村”,他们把群众往山外赶,企图把红军游击队饿死在深山中,群众就把大米、干菜埋藏起来,告诉红军游击队去取,在那期间群众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帮助红军游击队。尽管当时条件异常艰苦,但是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游击队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3、灵活机动原则指导下,充分运用多种游击战术

游击战争的本质在于灵活机动性,“只能以今天当面的敌情、地形和本身的状况来决定行动,来决定打法”[9],它是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对多种游击战术的灵活运用。当然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游击战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南方三年游击战与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过程中的游击战有很大的差异。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时期,要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就必须将游击队“化零为整”,一切服从主力、配合主力作战。因而在此阶段所采取游击战术主要是远殖、挺进以及破坏等。而在南方三年斗争时期,由于大部分主力的转移,以及敌我力量的悬殊,我们就必须由大的斗争转为小的斗争,把群众斗争方式和游击战术和动作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夜袭站、骚扰站、穿插战术、隐伏战术等多种战术,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在土地革命时期,陈毅通过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时而集中,时而分散,常常是声东击西搞得敌人摸不着头脑。在陈毅的带领下取得了夜袭乌径、奇袭大余游仙墟、巧夺西华矿警队武装等一系列游击战争的胜利。当时,由于很多干部、士兵都不认字,陈毅便把游击战术编成了歌诀以方便他们记忆。土地革命时期陈毅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多种游击战术的灵活运用已趋于炉火纯青、随心所欲的境界,为后面抗日战争时期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土地革命时期陈毅游击战军事思想的价值

1、历史价值

在土地革命时期,陈毅对游击战争的认识逐步深化,在创造性贯彻和执行毛泽东游击战军事思想,并注意从理论的高度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为陈毅在抗日战争中通过广泛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使弱小的新四军在敌人的疯狂进攻下战胜强大的敌人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游击战军事理论,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可以说,陈毅之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能够对游击战争有如此深刻的认识,这与陈毅在土地革命是时期从事的大量的游击战实践是密不可分的。陈毅的游击战思想虽然启蒙于毛泽东、朱德,但是在经过大量的游击战实践之后,特别是南三三年游击战,陈毅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十六字诀”游击战术原则基础上,发展了一些新的战术原则,如制定了侦查、警戒、行军、宿营以及袭击等战术原则。

2、当代价值

当前,和平与发展早已成为时代的主题。虽然具体的游击战术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很大的意义,但是陈毅在总结游击战争实践经验所采取的方法却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土地革命时期,陈毅坚持唯物辩证法地分析、研究问题,坚持调查研究方法。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大部分红军撤离中央苏区,陈毅审时度势,对当时革命形势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当前,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我们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来看待问题,而不是采取僵化的态度的来看待问题,我们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看到自身的不足。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必须在调查研究的下,坚持实事求是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7][8][9]陈毅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92,91,96,101

[2]列宁斯大林论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3.

[3][4][5]陈毅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3,70,73,76

[6]中央书记处致中央分局电(中共党史资料), 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7.

论文作者:曹元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论土地革命时期陈毅的游击战军事思想论文_曹元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