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网络化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报论文,几个问题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2;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332(2000)04-0093-03
在人类迈向新世纪的时候,以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网络化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它给社会的经济生活、文化交往等产生深刻的变化。期刊作为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同样感受到网络化给它带来的影响,网络化给期刊编辑出版带来崭新的天地。高校学报作为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潮流,纷纷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走上网络化的道路。网络技术是个全新的领域,本文就高校学报在实现网络化的过程中,应注意和着重解决好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高校学报上网的著作权维护问题
毫无疑问,网络化给期刊传统的编辑观念带来严峻的挑战,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而高校学报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学术期刊网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高校学报实现网络化后如何更好地维护其版权及著作权,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
1996年6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是对传统的版权和著作权实行有效的保护,网络出版是近年出现的新事物,《著作权法》未有相应的条款对网络出版物的制作、传播权益等作出规定,因而也就不能对网络的版权、著作权实施有效的保护。
高校学报是我国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学术思想、理论成果、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递的功能,而且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研究具有促进功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它可将学报所蕴含的学术信息,制作成为文字、图形、图像和声音组成的统一体,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完全不同。作者可通过因特网,实现异地将论文稿件传送到编辑部,而编辑部的编辑则利用网络的有关技术对作者传送过来的文稿进行再加工,如对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作适当的修改、规范,这样编辑所付出的劳动则要大大超过过去的纸质出版时所付出的劳动。编辑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与作者的原创性劳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将成为高校学报实现网络化后著作权方面的第一个问题。网络的出现,使信息实现了交互性、可改变性传播,这就不可避免出现这样问题,即网上信息的传播在某些时候变成无序和混乱。一些人可利用设置的网站,将一些文稿进行篡改,拼凑后重新向学报投送,从而对原作品的完整权和原作者的权益及原出版单位的版权的保护造成极大的危害。高校学报是一种综合性的学术刊物,它刊出科学研究的最新最前沿的成果,如果高校学报上网后,没有相关的技术保护措施和监控手段,那么作者的权益和编辑部的权益将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久而久之,人们不会将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投送到高校学报,而高校学报的利益将受到极大的损害,这是高校学报实现网络化所涉及著作权维护的另一重要问题。由于网络化技术的兴起和网络出版的出现,期间还涉及到著作权的其它方面,如在《著作权法》第52条中,对复制作了明确的界定:“本法所称的复制,指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为。”也就是说复制是有限的、实物形态的,而网络的复制的概念与《著作权法》规定的复制完全不同,它可在时间上实现瞬间复制,异时提供,在数量上达到无限制复制,这些行为著作权人是无法得知的。当然,高校学报在走网络化的道路上所涉及的这些问题,应该说是网络出版所存在的普遍性现象,但高校学报作为一种特殊的期刊,它联系的对象都是科学研究人员、大中专院校教师和学生,因此,高校学报网络化后其著作权的维护就显得更为突出,研究此问题就更有意义。
高校学报网络化应是一种趋势,这是毫无疑问的,但高校学报上网后,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技术对传统的著作权维护所带来的冲突,认真研究高校学报网络化后可能出现的著作权保护的问题,协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网络技术开发部门,共同制定出高校学报网络化后著作权益的维护措施或条例,从而实现一方面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则更有利于社会对知识产品和信息的共享。
二、高校学报上网的编排规范化问题
可以肯定地说,高校学报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一方面是对学报所蕴含价值在更大范围的实现,另一方面又是对学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提高学报的质量,实现学报的更大的价值,高校学报在网络化进程中,首先必须解决好学报编排的规范化问题。
在编排的规范化问题上,高校学报界做了许多的工作,随着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高校学报数量越来越多,为统一、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下发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学报编辑排版的规范化、标准化,教育部于2000年1月下发了《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为此,高校学报编辑部应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一是编辑人员要提高对规范化的认识,熟悉《规范》中各种要求,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编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报上网后人们能迅速、准确地浏览其内容,这是学报上网提升质量的最为关键的一步;二是要将规范内容准确详细地传达给作者,让作者了解规范化的意义,从而使作者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按照规范的要求行事,减轻编辑的劳动强度,加快编排速度;三是规范与形式多样的问题,各高校学报在遵守规范化要求的前提下,都尽量在版式的设计等方面努力体现出各自的特色。同样,学报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或中国学术期刊网,首先要严格遵守编排规范所制定的各种要求,以得到各方的认同,在这个前提下,根据各学报的情况,尽量消除千篇一律、呆板的做法,突出个性,使网络视听者(读者)提高阅读的兴趣、加深印象,从而获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三、高校学报上网的管理问题
网络是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网络的出现使原来的编辑出版手段面临一场革命,原有的出版工作模式,包括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将发生质的变化,如编辑可以通过E-mail向作者约稿或通过电子公告栏(BBS)公开征集作品,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向学报投送文稿;编辑可利用网络实现对作者的文稿进行网上审读、编辑加工和编排校对等。高校学报上网后,对编辑部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学报编辑部在管理方面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安全保密意识,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报上网,编辑部的计算机联网,安全保密成为重要课题。由于各种计算机病毒的存在,编辑人员要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以确保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和资料的保存。我们还要教育编辑人员决不能通过联网泄露党和国家的机密,正确使用网上信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建立稿件流程网络化管理和监控制度。高校学报是纯学术性刊物,稿件的处理是一个责任复杂、细致而又重大、要求严格的过程。学报编辑部实现联网后,作者通过E-mail投送的稿件将越来越多,如何及时保护好和处理好这些稿件,就成为学报管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管理手段,造成文稿的“失踪”,将是对作者的不负责任,同时也是编辑部的一种损失。编辑部要利用计算机、利用数据库,对每一篇稿件的去向、各稿件在每一环节中的处理信息实行监控,做到心中有数,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是内部管理网络化和编后业务处理自动化。优秀高校学报的背后一定有一套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编辑流程和一支优秀的编辑队伍。学报编辑部要对编辑出版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管理性数据,如编辑工作量化考核、编辑质量系数、稿件处理周期等,以动态的、真实的数据分析为基础,建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学报出版后,为使读者、作者、编辑部方便查询相关资料,必须对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如制作全年总目次、制作各种索引(作者索引、关键词索引、中图分类号索引等)。另外,对各种编辑费用,如稿酬、审稿费的发放也可采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提高工作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易管理性。只有实现编后业务处理自动化和内部管理的网络化,才能保证学报上网后,提高编辑部工作效率和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