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灌区节水管理对策及激励机制论文_何丽霞

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昌马灌区管理处 甘肃玉门 735211

摘要:目前,农业节水对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依赖性较强,节水管理及激励机制的建设相对薄弱,做好对农业节水管理相关工作的研究,有助于对不同灌溉用水管理模式的现状与特征进行梳理,对完善节水管理对策与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农业节水管理的相关内容展开分析,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对策与激励机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字:节水管理;农业灌区;水资源;激励机制

引言

我国大部分灌区依然采用大水漫灌等传统灌溉模式,农业用水管理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随着农业水资源利用形势的日益严峻,迫切需要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既要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又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试点工作,提高农民节水意识。

1农业水资源利用及节水管理状况分析

1.1农业用水分析

自2010年采用新的统计标准以来,由于火电等工业用水量的大幅减少,农业用水量占全市用水总量的比例逐年提高,农业己经成为主要用水大户。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的需求的加大,经济作物用水需求也在逐渐扩大。并且,随着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农田灌溉单位面积平均用水量较高,虽然近几年有所降低,但幅度有限,以上海为例,近几年的平均用水量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与此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年下降,农业用水占全市用水总量比例较高,两者呈现倒挂,导致农业水资源配置效益偏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用水效率的衡量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业用水效率的高低,当前的农业用水效率有待提髙,农业水资源利用方面尚有巨大的节水潜力有待挖掘。

图1上海与全国农田灌溉单位面积平均用水量变化趋势图

1.2农业节水管理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提高主要依靠工程设施建设,农业相关管理机制缺失导致节水管理的薄弱,这成为制约农业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源头取水定额管理、计量管理、经济激励及面源管理等方面的不足。第一,计量设施普遍缺失,影响实际取水量核定及用水定额落实,灌区灌溉用水普遍缺少有效的计量设施进行用水量的监管,取水管理较粗放,取水许可证中限定的灌溉定额在实际灌区取用水管理中难以落实,取水许可证的发放与灌溉定额、取水许可量的限制脱节;第二,“农田灌溉费”,收费机制缺乏经济激励,农田灌溉费中不包括农业水资源费,通常按面积征收或纳入土地租赁费中一并征收,灌溉用水费用与实际用水量未直接挂钩,对农业节水的经济激励作用缺失。同时,农田灌溉水费标准偏低,难以弥补农业供水成本;第三,农业退水直排,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农业用水实时监测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排污许可制度、污染者付费方式及水资源论证制度等排水管理相关制度在农业水资源综合管理中有待进一步完善。

2农业灌区节水管理的对策建议

2.1加强计量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业节水管理精细化建设

通过加强设施建设,健全农业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的台账管理,加大对基础数据的核算、统计、上报工作的软硬件投入,由专业人员负责农业水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为定额管理、规范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及技术支撑,提高农业节水的精细化管理。

2.2修编农业用水定额标准,落实取水许可制度

“定额管理,总量控制”是我国《水法》明确规定的水资源利用制度,也是目前农业节水中核心的政府宏观调控措施,也是目前最主要的水资源管理手段。加快开展农业用水定额的修编工作,按照“基于现状,适度超前”的原则,制定各作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定额标准,通过取水许可证向社会公布,使农户“节水有数”,管理者“配水有据”。同时,以用水定额作为节奖超罚的考核标准,出台配套的考核政策,通过取水监管有效落实取水许可制度对农业水资源利用的源头控制。

2.3依托规模化自主管理模式,形成农业节水公众参与机制

完善“农田灌溉费”的形成机制与计费方式,在“农田灌溉费”标准的制定中考虑水资源费,农业水资源费的标准制定需兼顾不同季节降雨量的变化,通过电核量的方式实现农业用水计量收费。根据电量核算用水量,按方征收农业水资源费,和用水量直接关系较弱的人员工资、维修养护等管理成本则通过财政补贴进行转移支付;超定额水量实行累进制水价,按照补偿供水生产成本原则核定,由用水户承担超额水量供水成本。同时强化农业水价提补机制,形成“节水越多,水价越低”的有效激励。

2.4强化节水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节水评价体系

严格依托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农业用水效率考核内容,明确农业灌区节水管理考核目标,根据用电量核算的实际灌溉水量,成立专门的灌溉用水考核小组,对管水员进行考核监督,并从工业用水水费中安排节水奖励专项基金,实现“电核量、以工补农、节水奖励”的农业节水监督考核机制。

2.5扼制地下水开采,实现灌区生态用水多予少取

第一,要争取地下水的管理权限,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统一管理,采取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强行关闭灌溉机井,扼制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第二,要调整空库运行时间和排水强度,经常性的有适量的流量通过,补充干灌区的地下水,确保生态用水有足够的补给。

3建立全面的农业灌区节水管理激励机制

政府宏观调控为农户参与节水管理提供立法保障,运用水价调节激发农户参与节水的积极性,农户通过节水参与为政府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并考核监督节水管理有关工作,促进节水激励措施的有效落实。在政府宏观调控方面,逐步完善计量管理,促进取水许可制度及用水定额管理的有效落实;在公众参与方面,加强节水载体建设及节水教育宣传的针对性;在水价调节机制方面,在农田灌溉费收取中考虑农业水资源费,通过配套计量设施的建设,实现按方收费的计价方式,探讨基于提补机制的农业阶梯水价机制,实现“节奖超罚”的经济激励作用。结合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农业节水考核指标,对农业用水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进行探讨,重点加强农业灌区微观节水管理的考核,促进农业灌区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结语

在农业灌区节水管理方面,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农业节水灌溉管理的重要性,对影响管理工作开展的各项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强计量设施的建设、制定相应的农业用水定额、开展自主化管理、完善节水管理考核机制等措施,不断完善农业灌区节水管理措施,提高激励机制的切实效果,为农业水资源的科学化、专业化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曹金萍.节水目标下的农业水价改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

[2]余根坚.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盐运移与用水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14.

[3]刘帝.灌区水权转让与虚拟水补偿耦合模型的开发及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4]张丽丽.农业节水技术适宜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论文作者:何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

标签:;  ;  ;  ;  ;  ;  ;  ;  

浅谈农业灌区节水管理对策及激励机制论文_何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