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论文_路晨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论文_路晨

身份证号码:21010219880720xxxx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地震是破坏性较强的自然灾害,不仅对社会基础设施、建筑工程有着很大的破坏性,还给受众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地震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受众人身财产安全以及国家公共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此,现代化城市发展建设进程中,为了更好地防治地震灾害,实际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工作中,务必要全面加强抗震设计工作,只有从根本上保证了工程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和稳固性,才能够在遇到地震灾害时对国家社会财产以及受众人身财产安全进行保护。由此可见,加强现代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控制要点

1导言

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水平发展飞快,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水平的追求,对建筑结构的性能也有了关注。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建筑物结构损伤的基本现状、重点理论和基本设计分析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具体来说,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结构体型简单的原则,即在抗震设计中要做到结构简单明了,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确保建筑结构只要通过简单的力学计算便可以分析清楚其受力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精度并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再者,在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其结构的复杂程度,也有助于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减少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所以可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第二,科学、合理的原则。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突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即参照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并着眼于整体进行设计,从而避免由于设计缺陷而造成的建筑结构受损。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着眼于全局考虑这方面的设计问题,尽可能保证建筑结构中每一个构件都能够衔接稳定。在楼盖、柱体、梁体设置中,尤其需要重视上述问题,以提高工程结构的刚度。地震灾害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它会对建筑物的结构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新形势下,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已经成为了国内建筑设计企业、建筑研究所重点关注的问题,这预示着在国内房价一路飙升的今天,人们在关注建筑物居住舒适性、功能性的前提下也对其安全性提出了新要求。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地震灾害,无论是唐山大地震还是汶川大地震,均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所以,我们需要从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入手,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眼下,针对建筑抗震设计有关单位和企业提出了“小震不破坏建筑结构、中震可加固、大震震不倒”的设计理念,相关工作的推进落实均应以此为出发点展开

3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控制要点分析

3.1严格遵循地震设防标准

抗震设防标准是与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的。我国目前实行抗震设防依据的“双轨制”,即采用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参数。地震设防标准的制定是基于一定事实为依据的,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之中,严格遵循地震设防标准,针对不同建筑的抗震度要求进行设计,确保所设计的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更好地满足当地对于地震设防的相关要求。即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建筑类型的不同,结合地震设防标准来考虑建筑的实际抗震要求,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地追求建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重视抗震结构设计方式的选取,强化非结构位置构件抗震设计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我国各地区地质土质情况各不相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因地质土质柔软、不稳定因素引发的工程结构不稳定问题频繁出现,因此,现代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能力设计工作中,工程设计师一定要全面根据施工现场地质土质情况展开设计,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结构设计全面符合施工场地位置抗震能力的实际需求。实际工程结构设计工作中,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方式的选取,直接决定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利用选取强度较高、刚度较强的工程主体架构设计方式,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工程结构弯曲变形的发生几率,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能力。这就要求工程结构设计师要仔细对抗震结构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全面根据施工现场土质地质情况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从根本上确保抗震结构探究的全面性和非结构位置构件设计的有效性。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非结构位置构件设计,设计师务必要针对容易发生风险隐患的短柱进行有效的设计处理,全面遵循整体性原则,着重强化短柱位置的抗震性能,从而从根本上强化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3.3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在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中,前提是正确的计算,这直接影响抗震设计,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要求设计师应当具备一定的计算水平和业务水平,准确计算建筑结构所有区域,保证参数计算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后在地震设计结构模型中得到合理运用,以此达到显著的建筑结构抗震效果。在具体工作中,分析抗震参数计算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因为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难度系数较大,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应当采用适合的技术。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普遍应用,其中BIM技术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在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中运用该技术可以使抗震设计的正确性、可靠性得到提高。

3.4科学设计多重抗震防线

地震防线对于建筑抗震性能的提升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旦地震灾害发生,抗震防线如果多一道,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就因此而多了一份保障。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还可以采取设置多重抗震防线这样一种方法,借助多重防线来实现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多方面提高。具体而言,建筑材料应尽可能选择具有较好延展性的材料,这主要是由于当地震灾害发生时,如果建筑建造的时候采用的是延展性好的建筑材料,那么就能够使自身具有更强的抗变形能力,如果再辅以相关材料和合理的抗震部位,那么建筑的抗震效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设计人员应结合不同建筑的设计情况,找到相应的多重抗震防线设计策略,努力使建筑抗震性能得到有效提高,增强建筑对于地震灾害的抗冲击能力,减少损失的发生。

3.5减轻自重,对建筑物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

地震等自然地质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与建筑物的高度和重量成正比,因此在保证其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减轻建筑物自重也就成为了抗震设计的关键。以高层建筑为例,一旦地震发生,倾覆力矩会因建筑本身的重量而被无限放大,而这方面的变化将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所以需通过减轻建筑物自重来提高其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还应当通过相应的手段提高短柱的延展性以及承载能力,这一环节的优化改革也能够达到提高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现代建筑工程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施工企业务必要聘用专业的工程结构设计师,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强化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工程结构设计师在实际结构设计工作中务必要在重视抗震结构设计方式的选取,强化非结构位置构件抗震设计的同时,重视结构基础防震性能设计,全面提高工程整体抗震效果;并密切关注多重抗震防线铺设工作,加强结构机敏减震支撑设计,从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黄山.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中国住宅设施,2017(02):15-16.

[2]聂世杰.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8(21):125-126.

[3]陈晶晶,王呈志.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4):66-67.

论文作者:路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  ;  ;  ;  ;  ;  ;  ;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论文_路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