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综述论文_唐荣艳

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综述论文_唐荣艳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中医医院 541500

【摘 要】在我国,产后出血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以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等为主,其中子宫收缩乏力位居首位,对于产后出血的治疗目前以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方式为主,本文出于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进行了解的目的,从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发生机制、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治疗进展;综述

产后出血就是指胎儿娩出24小时之内,产妇失血量超过500ml者,产后出血为分娩期一种严重并发症,为我国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威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1],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在分娩总数中所占比例在2%-3%之间,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位居首位,调查显示,70%-90%的产后出血患者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所导致的。目前对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治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发生机制、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等几个方面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治疗情况展开了综述,详见下文。

1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机制

子宫收缩乏力为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这些因素是互为结果,互相影响的,譬如说胎盘因素会引起宫缩乏力,大量出血会致使凝血功能出现障碍,从而使宫缩乏力症状加重,进一步对疾病的临床进程产生影响,从而使治疗难度增加[2]。

产后子宫肌肉的收缩、缩复均会对宫壁上的血管产生显著的压迫止血效果,任何对子宫收缩和缩复产生影响的因素均会引起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譬如说虚弱体质,合并有慢性全身性疾病,妊娠合并贫血,临产后过度应用镇静剂、麻醉剂或者是收缩抑制剂等药物,存在产后出血史,子宫张力过高,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壁受损,产次过多,精神因素,胎位异常或头盆不对称导致产程延长等诸多因素均会引起产后宫缩乏力的发生。

2 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

2.1 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对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包括有以下几种:

2.1.1 注射宫缩剂

研究证实,缩宫素能够对子宫平滑肌产生选择性兴奋作用,是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频率增加,并且也可以增加收缩力,小剂量应用可以使子宫节律性收缩效果,对子宫肌层的血管产生压迫最终实现止血的效果。目前临床上常用缩宫素10-20U+生理盐水或林格液500ml静脉滴注,值得注意的是,没有经过稀释的缩宫素不可以直接静脉注射,或者是给予麦角新碱0.2-0.4mg肌肉注射/宫体直接注射,需要注意的是,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慎用[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 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

血清钙离子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第二信使,具有一定的调节细胞代谢、激活细胞功能的作用,对缩宫素会产生促进激活、加强功能的效果,并且也是一种凝血因子,能够直接参与凝血活动,激活凝血因子Ⅹ生成Ⅹa,后者与凝血因子Ⅱ、血小板因子、钙离子形成凝血酶原复合物,激活凝血酶原,生成凝血酶,进而产生一定程度的止血作用,不单单会参与子宫收缩,同时还参与多个凝血环节,有效减少子宫出血的发生。

2.1.3 应用前列腺素类药物治疗

临床上产科常用米索前列醇,其能够引起全子宫收缩,用药方式主要以口服、含服、阴道给药、宫腔给药以及直肠给药等几种方式,其中以舌下含服的起效最快。针对常规治疗无明显效果的难治性收缩乏力患者可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肌肉注射治疗,剂量为250ug,若是治疗效果不好,则可在15分钟后重复用药,最大剂量不得超过2m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主要成分为氨丁三醇,在进入到血液后会对钙离子的释放进行促进,从而使钙离子的浓度增加,有效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压迫出血的血窦、血管,促进其关闭,最终达到确切的止血效果,并且该类药物的半衰期较长,作用的时间也相对持久,可在2-3小时左右,对子宫收缩乏力所导致的难治性产后出血具有显著的疗效。

2.2 物理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物理治疗手段包括有[4]:① 按摩子宫法。一只手对产妇耻骨联合进行按压,另外一只手放置在宫底,拇指放置在子宫的前壁,其余的4指放置在后壁,并保持用力均匀,有节律按摩宫底,在按摩的过程当中注意将宫腔积血以及凝血块排出;② 腹部-阴道双手压迫子宫止血法。在无菌的条件下,一只手握拳放置在阴道穹窿部位,向上顶住子宫下段,另外一只手自腹壁对子宫后壁进行按压,保证子宫前屈,双手紧压子宫按摩从而促进宫缩。

2.3 手术治疗

2.3.1 子宫捆绑术缝合术

目前已有较多报道[5],子宫捆绑术对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大出血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剖宫产手术中发生子宫收缩乏力合并产后出血,经常规治疗无效时,将子宫娩出宫腔,前屈并对子宫进行压迫,若是没有达到止血的效果,则可证实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应用成功率较高。在确定子宫出血停止后方可对子宫切口进行缝合,上述捆绑缝合术的原理是通过机械性对子宫壁弓状血管进行压迫,从而使血流明显减少,形成局部血栓最终达到止血的效果,并且子宫肌层缺血刺激子宫进一步的收缩,压迫血窦关闭止血。

2.3.2 盆腔动脉血管结扎术

若是患者经以上各种方式进行止血无效后,可考虑对患者实施子宫动脉结扎术、髂内动脉结扎术等进行快速止血。需要注意的是,髂内动脉结扎术会对髂内静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其对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淑玲.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08):1673-1675.

[2]张淑玲.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2(08):252-253.

[3]陆小曲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23(01):23-24.

[4]杨 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08(17):102-103.

[5]况元元.药物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2,05(01):236-237.

论文作者:唐荣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8

标签:;  ;  ;  ;  ;  ;  ;  ;  

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综述论文_唐荣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