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前列腺癌行等待观察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论文_何顺利

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移植泌尿外科 湖南岳阳 414021

【关键词】前列腺癌;等待观察治疗;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干预

前列腺癌等待观察指对确诊前列腺癌断患者,密切观察、随诊,对局部或系统症状,采取一些姑息性治疗,缓解转移灶症状的一种保守治疗方法[1]。我科对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31例前列腺癌行等待观察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在我院行活检穿刺确诊前列腺癌患者31例,年龄62~88 岁,平均75.1 岁。其中农村户口23例,城镇户口8例。所有患者均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病病史。其中因直肠指检发现异常患者5例,常规体检PSA升高5例,经腹彩超发现前列腺影像学异常20例,腰骶部疼痛1例,后所有患者均查PSA及前列腺MRI,其中3例前往上级医院行PET-CT,进一步行前列腺穿刺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强烈要求行等待观察治疗。

1.2 心理护理干预方法

1)患者认知干预。确诊前,告知患者大部分新诊断的前列腺癌本质是惰性的,即便确诊为前列腺癌,治疗手段丰富,效果亦较好。护理人员认真倾听患者所担心的心理问题并给予详细的解答,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心理负担。确诊后,患者主治医生会对患者的治疗方法予以详尽告知,并将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告知患者。对预期生存期小于10年的老年患者运用观察等待策略被证明并不缩短其疾病特异性生存期也不增加前列腺癌患者相关死亡风险,使患者了解等待观察亦为治疗方法之一。2)对患者情绪干预。当一名患者被诊断为前列腺癌时,“ 癌症恐惧” 的反应将让其感到恐惧,特别是传统观念认为:癌症等于绝症,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否则将会很快死亡。尤其是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年龄大,认为自己已步入人生的黄昏,走向生命的终点,抑郁症、偏执心理、变态心理、人格障碍等问题较严重,疾病给个人带来的心理痛苦,导致消极厌食的不良心理。通过交谈,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控制自身负性情绪的能力。3)家庭及社会的支持。随着年龄进一步增加,身体机能减退以及前列腺癌噬骨性转移,容易发生一系列老年病症及外伤。家人应尽力照顾患者。患者亲人的关怀、理解及喜怒哀乐,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应指导家庭成员充分地考虑患者的思想顾虑,不随便谈论患者的病情,引导家属在患者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不仅要给予生活上的照顾,还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向患者家属介绍一些前列腺癌的知识,引导其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体谅、理解患者,帮助患者重建精神和生活信念;加强患者家属及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与家人的密切联系,鼓励患者与家人的沟通,让患者如实表达内心需求,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1.3 心理状况测评方法及评估标准

采用国际认证的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在心理干预前,持续心理干预后3-6个月行2 次测评。自评量表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回收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 表示,干预前后的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1例患者经过持续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有所好转。出院后均获3-6个月的随访。SAS、SDS 评分下降,见表1。

*P<0.05 与干预前比较。

3 讨论

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明显地理种族差异,亚洲国家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发病率。为防止前列腺癌的过度治疗,在充分尊重患者意愿的基础上,学术界提出了等待观察和主动监测两种处理方法。

等待观察的指征为[1]:1.晚期(M1)前列腺癌患者,仅限于个人强烈要求避免治疗的不良反应,对于治疗伴随的危险和并发症的顾虑大于延长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预期。2.预期寿命小于5年的患者,充分告知但拒绝接受积极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3.临床T1b-T2b,分化良好(Gleason2-4)的前列腺癌,患者预期寿命大于10年,经充分告知但拒绝接受积极治疗。本组病例所有患者均因个人强烈要求避免治疗的不良反应,且患者未出现局部或系统症状(下尿路梗阻、疼痛、骨相关事件等)。本组选择等待观察的患者,全部为晚期(M1)前列腺癌患者,且80%来自农村,经济因素或许间接影响了患者的选择。

癌症的存在,使得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3]。人是身心统一的有机整体,心理治疗是一种自主调节,它可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从而调动各种生物因子的共同作用,产生一种良好的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细胞免疫水平,增加了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5]。心理干预前,患者焦虑、抑郁的评分为长期过度焦虑会因精力的过度消耗而对患者造成威胁。抑郁则影响人体自主系统、脑的各级组织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降低人体的防御能力和加重患者的心身症状。本研究31例患者干预前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1.61%、54.84%,SAS、SDS 评分分别为57.38±13.25、51.04±14.07。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SAS、SDS 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提高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熊建萍,石超. 对低危前列腺癌治疗策略的再认识及思考[J]. 医学与哲学,2011,32(2):25-26.

[2] 顾成元(综述),朱耀(综述),叶定伟(审校). 主动监测在局限性低危前列腺癌中的应用[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4,19(6):415-418.

[3] 陈虹,姜潮,刘启贵,等. 晚期癌症患者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2):108-110.

论文作者:何顺利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前列腺癌行等待观察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论文_何顺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