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论文_马巧玲

马巧玲

(甘肃省平凉市第四人民医院<平凉市精神卫生中心> 甘肃平凉 744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方法:择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抽签的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应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磺必利在临床中治疗首发精神分裂患者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153-02

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精神类疾病的一种,在临床中比较常见[1]。患者生病初期,临床表现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表现为思维衰退,行为和情感均出现障碍[2]。有些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延误了病情,致使病情严重后患者出现攻击性行为,严重伤害旁人。因此,临床对于精神类疾病的治疗用药非常重视。精神类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药物控制是治疗的关键。氨磺必利与利培酮都属于临床常用治疗精神分裂的药物,但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本文择取从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60例首发精神分裂的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取自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的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首发精神分裂的诊断标准,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其中男患30例,女患30例。将其中的男患15例,女患15例,平均年龄在(30.67.±5.16)岁,病程在(23.49±11.32)个月,用利培酮治疗,设为对照组。另男患15例,女患15例,平均年龄在(31.41±5.22)岁,病程在(20.49±10.37)个月,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分析对比两组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氨磺必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常用药物。一般在精神分裂症初期,患者每天的用药剂量控制在100mg/d。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和自身情况的改变,用药剂量可增加到400mg-800mg/d之间。如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病情有好转,可逐渐减量,调整到患者治疗有效剂量的最小剂量。氨磺必利主要通过肾脏代谢,因此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服用此药。

1.2.2利培酮: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中用利培酮的时间要早于氨磺必利。在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初期,患者每天用药剂量1mg即可。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医生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将药物剂量调整到3~6mg/d。患者在服用利培酮的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干,焦虑,失眠,头晕头疼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8周以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躁动、皮疹、头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分析,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均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一旦发病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科属于常见疾病,一般患者在发病初期不易被察觉。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语言混乱,行为冲动,情感淡漠等症状。病情发展严重时,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思维障碍和行为障碍,甚至有些患者表现出一定的攻击性。若不尽早治疗会延误病情发展,甚至发生不良事件。因此,临床中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非常重视。氨磺必利属于非典型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临床治疗首发精神分裂患者效果较好。氨磺必利可以抑制多巴胺受体,多巴胺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该药可以有效的抑制脑内多巴胺生成,阻止脑内多巴胺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从而达到缓解神经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发展。临床大量实验证明,氨磺必利在临床治疗中不良反应较少[3]。与氨磺必利相比,利培酮在临床使用的时间比氨磺必利早,临床效果也非常明显,并且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4]。但是与氨磺必利比较,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认知方面,利培酮比氨磺必利效果要差一些,并且患者服用利培酮的不良反应要较氨磺必利多一些。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两种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可以得出:在临床中患者使用氨磺必利治疗比使用利培酮治疗的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较小。因此,临床可以用氨磺必利代替利培酮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钟育年.氨磺必利、利培酮和喹硫平治疗首发及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评价[J].心理医生,2017,11(24):104-105.

[2]兰智勇,胡伟明,张驰,等.帕利哌酮缓释片、氨磺必利、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社会功能及服药依从性比较[J].中国医师杂志,2018,13(2):216-219.

[3]罗晓玉,王惠玲,冒海赢,等.复发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比较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22(3):225-227.

[4]陈冬,徐璐,赵珂.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照[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12(z1):328-329.

论文作者:马巧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  ;  ;  ;  ;  ;  ;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论文_马巧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