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快速扩弓的口周力研究

上颌快速扩弓的口周力研究

钱红, 段银钟[1]2004年在《上颌快速扩弓的口周力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上颌快速扩弓(RME)治疗前后及保持后口周力的分布特征和变化。方法:选择 18 名上颌牙弓狭窄患者,男 9 人、女 9 人,年龄 11.3-15.8 岁,应用新型计算机辅助口周力测量系统在 RME 治疗前后及保持后上下颌两侧第一磨牙及第一双尖牙

钱红, 段银钟, 金作林, 田美玉[2]2010年在《上颌快速扩弓的口周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上颌牙弓狭窄患者在上颌快速扩弓(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治疗前后和保持后的口周力分布特征和变化。方法:选择上颌牙弓狭窄患者18例,男女各9例,年龄11.3~15.8岁,应用计算机辅助口周力测量系统在RME治疗前后及保持后上下颌双侧第一磨牙和第一双尖牙颊舌侧进行口周力测量及分析。结果:RME治疗前,同一牙弓内左右两侧的颊舌侧压力无显着性差异。RME治疗后,上颌各测量区域颊舌侧压力大于治疗前;下颌各测量区域颊舌侧压力小于治疗前。RME保持后,上下颌各测量区域与正常后牙覆盖时上下颌牙齿颊侧压力分布特征相似;上下颌各测量区域舌侧压力与治疗后无显着性差异。结论:RME治疗后,牙弓形态的改变能引起口周力发生显着性变化,经过保持,口周软组织对于变化了的牙弓形态能够发生适应性改变。RME治疗后必须采取良好的保持措施,使发生显着性变化的口周软组织对于扩大的牙弓发生适应性改变,这样RME治疗结果才能稳定。

钱红[3]2002年在《上颌快速扩弓的口周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从1873年Tomes首次提出了口周力的概念以及牙弓内外肌压力平衡理论以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口周力的研究已成为口腔基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上颌牙弓狭窄,后牙反(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1860年Angell首先报道应用上颌快速扩弓(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矫治此类错(牙合)。此后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其中RME的治疗及保持是临床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但RME引起的口周力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RME治疗和保持的关系鲜有报道,国内尚未开展此项研究。 本课题应用自行研制的口周力测量系统研究了RME引起的口周力在治疗前后以及保持后的分布特征和变化,旨在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论文分为两部分: 一. 口周力测量系统的建立 该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微力传感器、KZ-I型口周力测量仪和PC机。KZ-I型口周力测量仪由接线桥盒,高精度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显示部分及PC机接口组成,其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完全满足口周力的测试要求。由于采用了温度补偿片,可靠的粘贴技术,接线桥盒,零位输出的细微补偿,高精度、高增益、低漂移的放大电路,故而使传感器的输出较为稳定,保证获得可靠的测量数据。PC机配置:硬件:586以上CPU,8M以上内存,1G以上硬盘,1.44M软驱,14″彩显,24倍速光驱,主板上至少有一个空闲的“ISA"扩展槽。软件:UCDOS7.0。PC机采集信息及处理数据的速度极快,所以本系统能够扑捉到口周力的瞬息变化,通过快速分析处理数据,在屏幕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真实描绘出口周力的瞬间变化情况,误差小,效率高,为口周力 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直观真实的依据。 软件采用C语言编写,程序采用模块化结构,可以进行口周力 值的显示、绘图、统计、存储及查询,实现了口周力测量过程的微 机化,便于科研和临床实际应用。 二.上颌牙弓狭窄患者RME 治疗前后以及保持后口周力分布 特征和变化 筛选出患者18人,男9人,女9人,年龄范围门.3~15.8岁, 选择标准如下:恒牙列早期,下领牙弓宽度正常,上颌牙弓狭窄, 双侧多数后牙反腊,下颌第一磨牙宽度之差)4mm,无口腔不良习 惯,全身发育正常,未做过正畸及手术治疗。 测量患者RME治疗前后以及保持后上下颌两侧第一磨牙、第 一双尖牙、尖牙颊(唇)舌侧口周力,并进行分析,结论如下: 1.RME治疗后,随着牙弓宽度的增加,上颌颊侧压力有显着 性增加,下颌颊侧压力有显着性减少;舌的位置趋于正常,上颌舌 侧压力有显着性增加,下颌舌侧压力有显着性减少。 2.RME保持后,颊肌发生适应性变化,与正常后牙覆盖时上 下颌颊侧压力分布特征相似;舌处于正常位置,舌侧压力趋于稳定。 3.牙弓形态的改变能引起口周软组织的显着性变化,经过保持, 口周软组织能适应变化了的牙弓形态。 4.RME治疗后必须采取良好的保持措施,以使口周软组织能 够发生适应性变化。

李然[4]2018年在《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口周力与牙弓形态相关性的研究附20例临床病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裂侧与非裂侧的上下颌牙弓形态,及其在息止颌位时的口周力分布情况,并进行口周力的分布与牙弓形态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口周力与牙弓形态之间的关系,为替牙期UCLP患者正畸与手术治疗的时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选择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替牙期非综合征型UCLP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8.52±0.72岁)。获取每个研究对象的上下颌石膏模型,然后对石膏模型进行定点,测量上下颌裂侧与非裂侧的牙弓长度和牙弓前段、中段和后段的宽度。测量UCLP患者息止颌位时上下颌裂侧与非裂侧的第一恒磨牙区、第一前磨牙/乳磨牙区、裂隙区/非裂侧尖牙区、中切牙区唇(颊)舌侧的口周力。使用统计软件SPSS 22.0对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替牙期UCLP患者上下颌双侧牙弓长度和各测量区段的牙弓宽度,以及双侧各测量区域的口周力测量值;并对口周力测量值与牙弓长度及宽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原因。结果:1、牙弓的对比替牙期UCLP患者上颌裂侧前、中段牙弓宽度均小于非裂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颌双侧牙弓后段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裂侧牙弓长度小于非裂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颌双侧牙弓长度及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口周力的对比替牙期UCLP患者上颌裂侧各测量区域唇颊侧口周力均大于非裂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颌双侧各测量区域舌侧口周力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双侧测量区域唇(颊)舌侧口周力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口周力与牙弓形态的相关性替牙期UCLP患者上颌裂侧中切牙区唇侧口周力与牙弓长度之间具有高度负相关性;上颌裂隙区唇侧口周力与牙弓前段宽度之间具有高度负相关性;上颌裂侧第一前磨牙/乳磨牙区颊侧口周力与牙弓中段宽度之间具有中度负相关性;上颌非裂侧中切牙区唇侧口周力与牙弓长度之间具有低度负相关性;下颌双侧第一恒磨牙区舌侧口周力与牙弓后段宽度之间均具有低度正相关性;下颌双侧中切牙区唇侧口周力与牙弓长度之间均具有低度负相关性。结论:1、替牙期UCLP患者的上颌牙弓发育是不对称的,裂侧前段和中段牙弓发育明显不足。2、替牙期UCLP患者上颌双侧口周力不对称,裂侧口周力均大于非裂侧。3、替牙期UCLP患者上下颌双侧切牙区唇侧口周力均与牙弓长度呈负相关,上颌裂侧的相关程度最大;上颌裂隙区唇侧、前磨牙/乳磨牙区颊侧口周力与牙弓宽度呈负相关;下颌双侧恒磨牙区舌侧口周力与牙弓后段宽度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 上颌快速扩弓的口周力研究[C]. 钱红, 段银钟.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4

[2]. 上颌快速扩弓的口周力研究[J]. 钱红, 段银钟, 金作林, 田美玉. 中国美容医学. 2010

[3]. 上颌快速扩弓的口周力研究[D]. 钱红. 第四军医大学. 2002

[4]. 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口周力与牙弓形态相关性的研究附20例临床病例[D]. 李然. 青岛大学. 2018

标签:;  ;  ;  ;  

上颌快速扩弓的口周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