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中药热敷治疗急性肩周炎386例经验体会论文_彭建东

(江苏省如皋江防医院中医针灸科 江苏 如皋 226500)

【摘要】目的:研讨急性肩周炎患者接受穴位针刺与中药热敷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86例急性肩周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Ⅰ组单纯接受穴位针刺治疗,Ⅱ组在针刺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热敷,观察分析两组的肩周炎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与Ⅰ组的疗效(71.5%)相比,Ⅱ组施治后在临床总有效率上显著提升,达到92.7%,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施治前的肩功能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施治后,Ⅱ组的肩功能评分较Ⅰ组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肩周炎患者施以穴位针刺配合中药热敷,总体疗效较理想,且对患者肩功能的恢复更有利,值得推荐。

【关键词】急性肩周炎;穴位针刺;中药热敷;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331-02

本研究中,笔者对386例患者施以上述两种中医疗法治疗,经证实二者联合实施在改善急性肩周炎患者的病情方面有重要价值。现作如下表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6例患者均于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一系列相关检查后证实为急性肩周炎。其中男性186例,女性200例,年龄段25~73岁,平均(49.6±10.2)岁;病程时间14d~3年,平均(1.2±0.3)年。按随机非盲法对入选病例进行分组(193例/组),两组间各项基线数据(如年龄、性别等)由统计源软件分析处理,P>0.05,满足研究对照条件。

1.2 方法

Ⅰ组单纯接受穴位针刺治疗,(1)选穴:主要选择患侧肩贞穴、肩髃穴、骨髎穴、曲池穴、手五里、臑俞穴、臂臑穴、合谷穴及外关穴诸穴;(2)针刺方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及针具后,对上述诸穴进行针刺,得气后留针约30min,每日1次,持续治疗2周。

Ⅱ组在针刺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葛根60g,伸筋草、羌活、独活、白芍、桂枝、威灵仙、鸡血藤、苏木及干姜各30g,红花、桃仁、当归及白术各20g,大枣、甘草各15g)热敷,将上述诸药加水3000mL煎煮后,取2块毛巾交替热敷于患肩,持续30min左右,每次热敷后再嘱患者适当活动患肩5~10min,每日1次,疗程同上述。

1.3 评估项目

以杨氏肩周炎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法为参照,评估两组施治前后的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2]。

1.4 统计数据分析

研究数据通过SPSS20.0统计源软件处理。

2.结果

2.1 两组方案对患者疗效的提升效果分析

与Ⅰ组的疗效(71.5%)相比,Ⅱ组施治后在临床总有效率上显著提升,达到92.7%,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方案对患者疗效的提升效果分析[n(%)]

 

3.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急性肩周炎其病机在于营卫不利,气滞血瘀,筋骨有失濡养,外加风、寒、湿等邪气侵犯,外邪内滞,致肩周经络、气血受阻引起。因此中医学治疗多讲究温经活血、逐瘀通络。针刺、中药热敷是中医学治疗急性肩周炎的两种特色疗法。其中针刺能够循证选穴,起到扶正祛邪、通经活络的效果。现代医学称,针刺对局部病灶的刺激作用,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而中药热敷能够通过药力、热力的双重作用,扩张肩周血管、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感,进而起到缓解疼痛的目的[3]。本研究中,我院所拟肩痹汤中当归、桃仁及伸筋草诸药还有活血通络的功效;羌活、独活可祛风止痛;桂枝可调和营卫;配合甘草、白芍及干姜诸药,全方能够祛风散寒、温经活血,发挥标本同治的作用。本研究显示,Ⅱ组在针刺、中药热敷联合治疗后,其获得的临床疗效明显更令人满意,总有效率高达92.7%,并且在肩功能的改善方面,Ⅱ组施治后的肩功能评分相比Ⅰ组也有显著提高,说明针刺配合中药热敷用于急性肩周炎的治疗是可行、有效的,效果优于单纯针刺,与上述资料观点大致符合。

综上所述,对急性肩周炎患者施以穴位针刺配合中药热敷,总体疗效较理想,且对患者肩功能的恢复更有利,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金建伟.“四联疗法”治疗肩周炎30例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2,21(1):39-40.

[2]杨云.针药并用治疗急性肩周炎6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9):45.

[3]吴宇欢.中药热敷联合推拿针灸治疗肩周炎6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10):124-125.

论文作者:彭建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针刺配合中药热敷治疗急性肩周炎386例经验体会论文_彭建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