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体验式阅读模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探究论文_刘吉琼

运用体验式阅读模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探究论文_刘吉琼

刘吉琼(习水县同民镇中学 贵州 遵义 564619)

摘要: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十分明显,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当中,应掌握这一点,在教师阅读教学中要时常引导学生,让学生融入课本当中,用心感受,感悟课本内容中蕴含着人物的哪些情感。从而让学生可以体验到不同文本中的情感表达内容和阅读的乐趣,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本文分析了运用体验式阅读模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期望经过此研究为未来的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阅读模式;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9-050-01

在语文阅读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阅读体验往往被忽略,教师的讲解也压制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热情,从而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应采取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自主参与到阅读课堂当中,并能够将阅读和生活实际经历相结合,从而加强学生对阅读的趣味性,来提升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

一、创设合理情景教师模式,加强学生阅读兴趣

由于初中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与阅历体验层次较低,对教材中的语言形象以及人物表达的丰富情感理解还不透彻,进而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获得更多的挖掘和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语文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讲《皇帝的新装》内容时,这篇文章主要揭示了人性的自私自利、虚伪等特点,启发学生要保持一颗童心。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到文章含义时,教师可以构建课堂情景,并导入课文内容,当学生在朗读《皇帝的新装》课文时,可采用PPT方式展示课文内容,学生可结合课文内容来描述从阅读中了解到皇帝是怎样的人。通过情境式的创设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课文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初中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在语文教师合理的创设教学情景中,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感悟,并激发出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强烈兴趣。

二、以问题情景来深化阅读体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针对于学生的阅读体验,怎样才能有效地让学生把握其中课文内涵,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教师可在构建阅读情境时,可从趣味性的角度去设置问题,来激发出学生对参与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巧妙的设计问题情景,教师可从阅读资料中深入挖掘,提取阅读的主旨与思绪,让学生能够在合理的想象中开拓视野,加强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并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师讲《归园田居》课文内容中,对文这篇课文的阅读,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但对于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文中写作的初心及所寓意的感情又是什么?假若只让学生进行阅读,没有深入的理解和体会陶渊明表达的真实情感,从而让教师的教学效果显得格外通俗。教师可从引入诗句的情况中分析,提出陶渊明隐居山林,表达的主要内容就是不想与普通人相同随波逐流,并以此来完成自身独立于世俗以外的高尚追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借助课外资料,引发学生共鸣

由于当前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表明,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且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来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将自身掌握的语文知识广泛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阅读水平。因此,在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可被课文内容表面所束缚自身的眼界与思想,可以在语文阅读中大胆尝试,可借助课外有关资料,从多种角度体验文本内容,开拓文本阅读的视野,从而和文本内容达成共鸣。例如:在《斑羚飞度》语文阅读时,教师向学生展示斑羚羊的机智勇敢精神,让学生从中学习更多的道理,但是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依然会提出相应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针对文章中内容感人的场面,人类会那么四肢僵硬无动于衷?根据过去的课堂教学情况分析表明,学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对课文内容产生质疑,假若教师不能给学生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的话,这种质疑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从而让学生对语文阅读理解产生误区。因此,要想更加有效地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广泛运用课外资料,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语文知识,进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拓,让学生在实际阅读活动当中站在多个角度进行感悟与体验,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

四、读写体验,提高写作能力

在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文章的认真阅读与深层了解,进而深入感悟文章内容当中的人物情感,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人性存有的善恶。通过阅读学习中,学生的思维逻辑会变得更加灵活与宽阔,可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与语文方面的技能,然而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在学生学习《孔乙已》课文内容时,鲁迅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描画孔乙已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其中描述了孔乙已的人物形象主要是站着喝酒并且穿着又破又旧的长款衣服唯一人物,这样的话语中表明孔乙己的身份具备特殊性以及明显的个性化人物特征,孔乙己的社会位置较为低下,并且不会抛弃自身读书人的实际架势,长时间穿着自身的长衫,这主要是为了凸显出其读书人的位置,展现出他的独特性身份,在阅读这篇文章时,鲁迅作家通过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动作描写等多种写作手法,描述了孔乙己这一生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将封建社会的衰败与人情冷暖突出的完美无缺。学生可通过文章阅读以及词语的仔细斟酌与合理分析,能够精准地把握鲁迅作家的写作情感,并从中课文内容中可以体验到鲁迅的文化渊源与文笔风采。

结束语:综合上述内容,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多加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对课文内容情感体验的投入,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到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自身感悟,让学生深层次掌握文本知识中的内涵,从而有效地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促使初中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景英琪.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2]石红梅.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浅谈[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7(16): 244.

[3]曹朝辉.让“体验式阅读”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06):38-40.

论文作者:刘吉琼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运用体验式阅读模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探究论文_刘吉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