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计量学视角下的中国档案文献编纂研究_档案文献编纂学论文

文献计量学视角下的中国档案文献编纂研究_档案文献编纂学论文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探析——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献论文,计量学论文,探析论文,角度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档案文献编纂学是研究以编纂出版档案文献方式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科目,旨在探讨如何主动、集中、系统、科学的编纂公布档案信息资源,生产出高质量的档案文献信息产品服务于社会。作为档案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在档案学研究和专业人才素质培养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①

那么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研究现状是怎样的呢?笔者将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近20年来的档案文献编纂学研究进展及现状作出概略分析与评价。科研论文是科研活动产出之一,一个学科研究方向的发展程度和现状与学术研究成果的状况密切相关。而对学科的文献数量进行计量分析是科学研究量化的重要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的运用可以追踪某一学科科研的情况及动向,并可以对科研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潜在的动态趋势进行定量分析、定量评价和预测,从而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目前此学科的发展情况,使他们能够把握将来科研发展的方向。笔者将分别从专著和学术论文两个方面对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研究进行考察。

一、专著

笔者以正题名“档案 编纂学”分别检索安徽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及上海图书馆的馆藏,获得的检索结果见下表1。

表1

安徽大学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6种

18种 11种 10种

8种

在检索结果中,安徽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显示,有关“档案文献编纂学”的著作:分别是曹喜琛的《档案文献编纂学》(1990年)、韩宝华的《档案文献编纂学教程》(1999年)和《档案文献编纂学参考资料》(1987年)及丁永奎的《档案史料编纂学概要》(1983年)等;南京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中,除收藏有曹喜琛、韩宝华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外,还有连贯编著的《新编档案文献编纂学》(1992年)、徐绍敏主编的《档案文献编纂学》(2001年)及赵爱国主编的《档案文献编纂学》(2001年)等;在国家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及上海图书馆馆藏中,有关“档案文献编纂学”方面的专著与上述两个学校的收藏类别相似。

二、学术论文

在中文数据库检索工具中,中国期刊网虽不能覆盖所有学术期刊,但其权威性已经得到认可,笔者将选取“篇名”及“主题”字段分别统计中国期刊网中相关“档案文献编纂学”学术论文的情况,年限为1990年到2006年。具体检索结果按年度分布如表2。

表2 “篇名”字段检索结果。③

900001020305

1篇

4篇

2篇

1篇

1篇

1篇

表3 “篇名 主题”字段检索结果。④

9000010203040506

1篇

5篇

4篇

5篇

3篇

2篇

4篇

2篇

据表2数据,经由“篇名”字段检索发现,在1990至2006年间共发表有关“档案文献编纂学”文章10篇。源于“篇名”字段检索的专指性过高,我们又另在“篇名主题”字段,通过扩大检索范围的方法进一步搜索相关“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学术论文,即便如此,我们据表3数据,可以看到,这期间(1990至2006年)在国内刊物上发表的“档案文献编纂学”相关论文一共有26篇,平均每年的发文量不到1篇。

三、分析及结论

通过对国内“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方向的专著及学术论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在专著方面,根据检索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档案文献编纂学”方面的专著与“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化”的专著相比,尽管从数量总数上相差不大,但其研究成果多是2001年以前出版,近5年内很少有新的档案文献编纂学著作产生。其中,较为突出的主要是曹喜琛的《档案文献编纂学》、韩宝华的《档案文献编纂学教程》及丁永奎的《档案史料编纂学概要》等;在学术论文方面,从发文的绝对数量来看,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研究还很不足,但可喜的是,大批学者的学术论文充实和丰富了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研究,也从中呈现出近阶段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研究的新特点,下面笔者主要根据检索到的学术论文来分析当前档案文献编纂学研究的新特点。

(一)档案文献编纂学理论研究宏观化。

根据上述检索结果,笔者发现,在2001至2006年这不足6年的时间里,有关“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宏观理论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以学术论文方式呈现的主要有:载于《档案学通讯》2003年第2期胡鸿杰的《档案文献编纂学评析》、潘玉民的载于《档案学研究》2001年第5期的《论档案编纂学的性质》和载于《档案学通讯》2005年第6期的《创新有中国特色的档案编纂学理论》以及载于《档案学通讯》2003年第5期四川大学陈丽的《试论档案编纂理论的创新》等。其中,在《档案文献编纂学评析》一文中,中国人民大学的胡鸿杰认为,档案文献编纂学作为中国档案学中以传播档案文献为目的的主干学科,必须能够对传播的主体给予科学地定位,这样才能确定其工作活动的空间和适用范围:必须对档案文献传播的方式和成果给予正确地评价,这样才能确定其有效的社会效果;必须对其发展的历史进行认真地总结,这样才能从中找出规律性的认识,在继承中保持其时代的先进性:必须对档案文献工作的活动程序和方法进行科学地筛选和组合,这样才能保证其成果的质量及其传播前景。⑤ 由此可见,随着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档案文献编纂学理论研究的宏观化已经逐渐得到应有的重视,相信有了编纂理论的宏观指导,档案文献编纂学理论的微观与细化研究也将更加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加强了对前期档案文献编纂理论研究的关注与吸收。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均伴随着对其自身源流演变研究的吸收与借鉴。因此,在我们不断深化档案文献编纂学研究的过程中,部分学者也将研究视角投入到了对前期档案文献编纂理论研究的领域。根据笔者的检索结果,在近3年中,有关对前期档案文献编纂理论关注的研究的论文有:载于《兰台世界》2005年第8期林荣的《春秋时期的档案文献编纂——成文法的编纂公布》、载于《兰台世界》2005年第1期李淑芳的《从档案文献编纂管窥孔子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载于《档案学通讯》2004年第5期李晓菊的博士论文摘要《宋代档案文献编纂研究》等。其中,在李晓菊的博士论文《宋代档案文献编纂研究》中,作者认为建立在原始资料基础之上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揭示宋代档案文献编纂的成就与特征,还可以为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史的整体研究提供有意义的成果。⑥ 或许正是源于这种理念,作者在其博士论文中,分别就影响宋代档案文献编纂的主要因素、宋代档案文献编纂的概况与特征、宋代诏令文献的编纂、宋代奏议文献的编纂及宋代国朝会要的编纂问题进行了论述与分析,为我们了解宋代档案文献的编纂开启了一扇知识之门。

(三)注重档案文献编纂理论的创新研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生活、生产、科研等各个领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档案文献编纂而言,其研究也需要与时俱进,即与科学技术和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发展的实际相适应。近年来,学者们在注重关注与吸收前期档案文献编纂理论成果的同时,对档案文献编纂学理论的创新研究也进行了更多的思考。纵观检索结果,可以看到,在近5年间,有关“档案文献编纂理论创新与发展研究”的学术论文有:载于《档案学通讯》2005年第6期潘玉民的《创新有中国特色的档案编纂学理论》、载于《中国档案》2004年第8期方鸣的《档案编研开发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载于《档案与建设》2003年第4期严永官的《档案编研工作创新琐谈》及载于《中国档案》2001年第3期严永官的《档案编研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其中,在陈丽的《试论档案编纂理论的创新》一文中,作者认为我们应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理论的创新,应该逐步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档案文献编纂理论的创新体系。

(四)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影响日益加强。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影响日益加强。档案信息化、档案网络化构建的个个环节均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保驾护航。电子出版物、档案光盘库、多媒体数据库在各个档案馆馆藏资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中央档案馆编纂的《革命历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一史馆编纂的《清代档案文献光盘库》、二史馆编纂的《民国档案文献光盘库》,都是信息技术在档案编纂中运用取得的成果。⑦ 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档案文献编纂公布形式、档案文献编纂加工手段及档案文献编纂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和改变,将为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体系的发展与不断深化带来一种全新的思路。

(五)深化了档案文献编纂学发展脉络问题的理论研究。

我们知道,对某一学科发展脉络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能够清晰地梳理出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轨迹线,通过这些线条可以总结出该学科发展的规律,以利于后人把握规律将该学科理论问题的研究推进到更深更细的层次。笔者通过对检索结果的梳理与分析,可以发现,随着档案文献编纂理论研究的演进、发展及不断深化,学者们越来越关注档案文献编纂学发展脉络问题的理论研究,比如:载于《北京档案》2002年第4期徐威的《浅析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历史演进》、载于《当案学研究》2000年第4期丁华东的《十年来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发展的几点蠡测》及载于《档案学通讯》2000年第4期曹喜琛的《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创建——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均是对档案文献编纂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总结。在安徽大学管理学院丁华东的《十年来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发展的几点蠡测》中,作者对近年来档案文献编纂学理论研究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我们今后更好地深化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工作提供了帮助。

伴随着档案网络化、档案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研究思路及研究领域将继续拓宽,其结构体系、研究内容都将会有新的拓展,最终会出现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注重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大背景下,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发展之路将会更繁荣、广阔。

注释:

① 丁华东:《十年未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发展的几点蠡测》,《档案学研究》2000年第4期。

② 该表格数据显示的是2006年7月份各馆馆藏的检索结果。

③④ 该表格数据显示的是截至2006年7月24日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

⑤ 胡鸿杰:《档案文献编纂学评析》,《档案学通讯》2003年第2期。

⑥ 李晓菊:《宋代档案文献编纂研究》,《档案学通讯》2004年第5期。

⑦ 潘王民:《创新有中国特色的档案编纂学理论》,《档案学通讯》2005年第6期。

标签:;  ;  ;  ;  ;  ;  ;  ;  

文献计量学视角下的中国档案文献编纂研究_档案文献编纂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