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六一”还给孩子论文

请把“六一”还给孩子

朱继文 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幼儿园园长,全国优秀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

临近“六一”,谁是最忙碌的人?老师?孩子?家长?

建筑物的整体和外部环境的设计是基于对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分析,通过外部环境、规划、选址和形态定位等设计可以达到良好的外部小气候环境,达到节能的目的。这样一来,既可以保护环境,也能降低施工的成本,减少投资,确保最终的施工质量[3]。

从百度、微信、公众号上搜一搜,铺天盖地满屏都是六一的开幕词、节目串词、园长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送去五月的芬芳、迎来六月的时光,我们的心像怒放的花朵,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

五月的幼儿园,是音乐声、是教师的指令声,声声入耳;孩子不知所措地跳,教师大汗淋漓地忙碌,人人辛劳。习惯了整齐划一的表演,稍有差错,我们会鼓励孩子练上几十遍,目光苛责,冠之名曰“完美主义”,与孩子较劲,老师喊破嗓子、瞪大眼睛、语气训责……师者慈母之心荡然无存,唯有机械的扭动才能体现水平高低。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又能获得什么样的成长呢?

对于每个幼儿园来讲,“六一”一定是个大日子,在您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是绚丽的舞台,身着盛装的孩子?是欢歌热舞的表演,独具创意的游园健身游戏?是步履匆忙、时刻提示孩子动作的焦灼身影?还是目不转睛、快门不断的家长?

无论场景如何,我想,快乐是所有人对“六一”最一致的观点。不瞒您说,我做幼教工作30年,每年的“六一”,我们都要绞尽脑汁为孩子们庆祝。可是,到底是孩子的仪式感重要,还是老师的认同感、家长的满足感才是最重要的?多年来,在我们的心里是不是一贯认为,如果孩子不跳舞、不演出,就失去了“六一”的仪式感呢?

“请大家回到座位,继续我们的演出,”声音再次响起,“现在,舞台上的椅子只剩下十把,没有抢到座位的人,将接受我们的惩罚。”

“六一”到底属于谁?

可是,这些话孩子真的能听懂吗?又有哪一句家长乐于倾听呢?岁岁年年有六一,年年岁岁皆相似,幼教工作者们是否想过:孩子们想过一个什么样的儿童节呢?

记得一个颇受好评的熊猫动物歌表演,孩子们穿着毛绒的衣服,憨态可掬的动作逗得观看者捧腹大笑。但在这骄阳似火的“六一”,又有谁关注到孩子心里是不是开心?拟定好的表演是不是孩子的想法,是不是孩子的意愿呢?

在炎热的初夏,为完成统一标准化动作,孩子争分夺秒地练习,表现的热情与享受的快乐被枯燥的作业消磨殆尽。孩子们累得不想来幼儿园,导致表演没表情、动作没精神,有的只是机械重复。园方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演出活动中,邀请家长作为评委,对“六一”的安排进行支持和配合。其实,当看到孩子状态不佳,家长对排练方式也不理解时,老师更是一肚子委屈……原来,精心的节目选择,巧妙的台词设计,缤纷的舞台创意,炫酷的服装道具,并不能换取孩子真正的快乐。

然而这样的“六一”真的是孩子所需、孩子所求?

分娩是一个很自然的生理过程,但是分娩阵痛使产妇们的阴道分娩顺应性大大下降。有研究提示,大约98%的孕妇对自然分娩有恐惧感,约82%的孕妇对住院有心理负担,尤其是对分娩疼痛的恐惧使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2]。另外,在产妇进行分娩时,会产生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使产妇出现心率加快、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增多、产程延长等影响自然分娩[2.3]。因此营造轻松的环境,在最艰难、最痛苦的时刻,有专业导乐师及亲人陪伴,不断受到支持鼓励,疼痛的减轻,产程的缩短,是促进自然分娩的关键。

“六一”该由谁做主?

我们强调节目的效果,就让孩子露出八颗牙;我们强调舞台的效果,就给孩子化上浓妆。然而,“六一”是孩子的节日,为什么非要让孩子按照成人的想法、大人的意愿、固定的思维过“六一”呢?过“六一”之前有没有了解孩子希望怎么过“六一”,有没有思考结合孩子的愿望,我们能为孩子提供哪些支持呢?忽略了“六一”的课程价值,孩子的获得必定是被动的,快乐也必定是表面化的。

只有成熟IP才能够进入旅游产业中,不然会适得其反,因为只有动漫IP成为一个品牌,一个名片,才会吸引客户的体验,现今社会已进入了品牌消费时代,日本着力打造动漫旅游的品牌,动漫迷们对品牌有着较高的忠诚度,他们愿意参加关于该品牌的一切活动,不仅是参与旅游购物体验,而且参与到该品牌动漫形象的制作过程和发展历程中。

从这个“六一”开始,让我们把“六一”还给孩子!

标签:;  ;  ;  ;  ;  ;  ;  ;  ;  

请把“六一”还给孩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