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旅游增长的概念内涵、实现机制及政策建议_性旅游论文

包容性旅游增长的概念内涵、实现机制和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包容性论文,内涵论文,机制论文,概念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 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75(2011)-05-0010-13

1 引言

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理念是由世界银行(WBG)和亚洲开发银行(ADB)提出的。2003年12月,世界银行出版的《全球化增长与贫困(建设一个包容性的世界经济)》政策报告提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包容性问题(蔡荣鑫,2010)。2004年5月,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在亚洲发展中国家持续性减少贫困的包容性增长:基础设施发展的强化角色》报告初步界定了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提出要通过提高穷人的市场进入程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手段来引导穷人参与经济增长进程(Ifzal,Xianbin Yao,2004)。亚洲开发银行(2008)的《2020年发展战略》(参考文献1)将包容性增长与环境可持续、区域融合列为其三大战略支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已经将其“国际减贫中心”改名为“国际包容性增长政策中心”(the International Policy Centre for Inclusive Growth/IPC-IG)。2010年11月,该中心提出包容性增长不仅是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手段,更是在应对经济危机基础上对未来发展和繁荣的投资(IPC-IG,2010)。

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进入中国,始于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在北京主办的“以包容性增长促进中国社会和谐”研讨会①。此后,胡锦涛主席多次在APEC组织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倡导包容性增长,并将之界定为“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的重要途径②。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发布的《上海宣言》倡导世界各国“追求包容协调的增长方式”③。2011年4月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也聚焦于包容性增长,并将之视为全球的“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④。可见,包容性增长理念在我国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其与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思想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申曙光,侯小娟,2010),实现包容性增长也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主题(王红茹,2010)。基于此,本文把包容性增长理念引入到旅游研究领域,探讨其实现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这将对推动我国旅游业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包容性旅游增长的概念与内涵

目前国内各界对包容性增长的认识尚停留在发展战略的概念层面,还未将其与国家或地区产业实践进行系统性的结合。

2.1 包容性增长的概念与内涵

包容性增长的概念与内涵主要由亚洲开发银行的Ifzal和Hyun(2007)、Zhuang(2008)、Ganesh和Ravi(2010)等专家提出并阐释的。根据他们的观点,包容性增长是指参与机会平等的增长,既注重创造发展机会,又注重让所有人都能平等得到这些机会。首先,经济增长是包容性增长实现的基础,但经济增长不能仅仅是单一GDP模式的增长。其次,包容性是包容性增长的目标,要让处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们都能够平等地参与经济活动、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并公平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⑤。就其经济维度而言,包容性增长要求收入分配的公平,重视就业机会的公平,尤其要求经济增长要给穷人等弱势群体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就其社会维度而言,包容性增长要求重视社会安全,支持弱势群体,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人类健康并加大政府扶贫力度。就其制度和政治维度而言,包容性增长追求社会包容和增权,要求革除限制经济增长的制度和政策障碍,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发展进程;要求扩充公民政治参与度,保证其合法地位和受法律体系保护的权力(Ganesh,Ravi,2010)。

2.2 包容性旅游增长的概念与内涵

包容性旅游增长是包容性增长理念的产业应用和具体实践,也是旅游业发展本身的应有之义。本人认为包容性旅游增长应为各相关利益主体平等参与旅游,公平分享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并能够推动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旅游增长。

具体来说,包容性旅游增长的内涵应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旅游业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巩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关联带动作用和产业融合效应,拉动更广泛领域的增长;2.旅游业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综合性产业的优势,更广泛地吸纳劳动力就业,要特别注重所在社区居民的旅游就业;3.旅游业发展要重视推动落后地区的旅游扶贫,通过发展旅游来带动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全面的发展;4.旅游参与机会平等,即公众能够公平地参与旅游活动,特别是要重视弱势群体旅游活动参与能力的提升;5.旅游业发展要追求旅游利益在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公平分配,要给目的地居民提供更多参与旅游开发、经营、管理(政策制定、监督与管理)的机会,架构各利益主体公平获取旅游利益的机制。

旅游业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其利益的多领域性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劳动密集型特点决定了其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规模大、层次广。同时,旅游活动的空间移动性则使旅游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空间延伸性,这需要而且也能够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协作和利益协调。这表明,旅游业有条件成为国家或地区包容性增长实践的“先行者”。

3 包容性旅游增长的实现机制

从实践视角来看,包容性旅游增长需要确保各相关利益主体在旅游系统运行的内外部各个环节参与机会的平等,从而实现旅游利益公平分享。旅游系统包括旅游客源地系统、旅游通道系统、旅游目的地系统以及旅游支持系统四个子系统(克里斯·库珀,等,2007)。同时旅游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其运行必须要与外部的其他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因此,探讨包容性旅游增长的实现机制,必须要考虑旅游系统外部包容性增长和内部包容性增长两个层面,而后者更为重要。

图1 旅游系统外部包容性增长模型

来源:作者自行绘制。

3.1 旅游系统外部包容性增长

旅游系统外部包容性增长要实现的是旅游系统与外部其他经济系统在经济资源分配、公共资源使用、利益分配、外部性补偿等方面的平等以及各不同产业之间的协调(如产业协作、产业融合与创新)(图1)。

旅游业的经济资源使用、公共资源占用等都有可能与其他产业形成资源竞争,负外部性也会给其他产业带来冲击或额外成本。如旅游开发用地会形成对农业、林业、矿业等原有用地的占用,旅游业带来的高物价、环境拥挤、污染等负外部性也显然会对其他产业的生产及其成本产生影响。旅游系统外部包容性增长的目标是要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进行利益协调,创造平等的产业发展机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利益分配层面,对受到冲击或影响的外部系统进行补偿,如资源使用费、资源补偿金等;二是提高其他系统参与旅游系统的机会,加强产业协作,强化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创新,如发展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

从国家或地区整个经济系统长期协调运行的角度而言,包容性旅游增长最终要求逐步建立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共存、共生基础上的公平竞争机制,并在各产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产业发展机会的平等。

3.2 旅游系统内部包容性增长

旅游系统内部包容性增长需要通过各子系统之间、旅游客源地系统、旅游通道系统、旅游目的地系统、旅游支持系统的包容性增长来共同实现(图2)。

图2 旅游系统内部包容性增长模型

来源:作者自行绘制。

3.2.1 各子系统之间的包容性增长

各子系统之间的包容性增长主要通过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协调平等、信息共享、收益分配公平之途径来实现。

首先,协调平等要实现各子系统在资源配置、公共设施使用、旅游者权利保障等方面的平等协作。但是在当前旅游系统运行中,这种平等经常被“机会主义”所打破,各部门之间尚未真正建立平等竞争与合作的有效协调机制。其表现是知名目的地、经济基础较好的客源市场、大型旅游中间商等往往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而成为协调规则的主导者和制定者,对方则仅是从属者和接受者。

其次,信息共享要实现各子系统平等获取信息、使用信息和进行信息沟通。建立立体化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是信息共享的直接途径,其中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最为重要。

收益分配平等要求建立和完善各子系统平等参与和公平分享旅游利益的机制。主要是建立旅游系统上下游主体之间在平等基础上的良性合作关系,其中各旅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共享是重要引导力量。如,团体旅游中组团社和地接社之间合理的收益共享,旅游预订中中间商与供应商之间公平的利润分配等。

3.2.2 旅游客源地系统的包容性增长

旅游客源地系统包容性增长的核心是旅游需求增加和旅游机会平等。如何让居民产生更多的旅游需求,获得更平等的旅游机会是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当前我国居民旅游需求的实际情况,旅游客源地系统包容性增长主要通过旅游意识引导、旅游权利增强、旅游参与能力提升、旅游实现机会增加等途径来实现。

首先,旅游意识引导是要让更多的居民发现自己的旅游需要,并追求该需要的满足,从而产生旅游动机。主要途径有三:1.加强媒体的旅游宣传,提高居民对旅游性质、内容和功能的认识,建立正确的旅游认知;2.加强旅游营销,激发居民的旅游意识;3.充分利用已参与旅游活动者的示范效应、引导效应、推荐效应,让其成为居民旅游意识的催生剂。

其次,旅游权利增强要关注居民旅游权利意识的提高及对该权利的保障。《世界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人人拥有自由迁移的权利和享受休息、休闲的权利⑥,《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进一步强调人人有利用闲暇时间的权利,尤其是度假、旅行和旅游自由的权利⑦。旅游权利增强要在强化居民休息权意识的基础上,将旅游纳入到人的基本权利范畴,从而让居民认识到旅游是个人生活应有的内容之一,是人人都有权利参与的活动。

再次,旅游参与能力提升要求通过法律、福利等各种手段增强居民参与旅游的时间能力、经济能力、行动能力等。时间能力是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基础条件,要依靠法律和政策(如公共假期和带薪假期制度等)的制定和实施来增加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时间,从而保障其休息权利和旅游权利。经济能力旨在关注居民能够用于旅游消费的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尤其要关注低收入者参与旅游的经济能力的提升问题。行动能力提升主要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能力受到限制的特殊群体,要通过特殊设施供给、专门产品设计等措施提高他们参与旅游活动的实际能力。

旅游实现机会增加则旨在给那些愿意且具备参与能力的居民提供更多的旅游需求实现机会,以使需求能够有效转化为现实的旅游消费。这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1.合理扩大旅游供给规模,确保各相关要素供给量增长与旅游需求扩张的协调,并要关注供给的空间结构优化;2.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以满足日益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同时还要开发能够引导旅游需求转型的新型产品;3.通过影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立体化的宣传和营销,以增加居民与旅游信息接触的机会,从而提高其旅游产品选择的自主性和科学性。

3.2.3 旅游通道系统的包容性增长

旅游通道系统包括信息通道和交通通道两个层面,参与主体是所有信息沟通者、交通服务人员、途经地和中转地旅游服务人员等。该系统的包容性增长要特别关注无形的信息通道,要通过旅游信息化工程等的推进来建立和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从而保障各相关主体的信息机会平等,即在信息及时、高速高质传播的基础上,保障相关主体能够平等地发布信息、接受信息和沟通信息。同时,要扩大交通通道中各相关主体参与旅游服务的机会,从而真正将途经地、中转地纳入到旅游系统之中。

3.2.4 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包容性增长

旅游目的地系统是整个旅游系统中最复杂的部分,其表现是数量众多的利益主体集中共存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同时,旅游支持系统的大部分主体也是在目的地进行相关支持活动。该系统包容性增长的核心是公平参与、公平竞争和利益共享,主要实现途径是主客关系的和谐、旅游需求的公平实现、旅游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与合作、社区居民参与机会和获取收益机会的平等。

首先,主客关系的和谐要实现的是旅游者与目的地各相关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公平交易、平等交往、社会容纳、文化认同。旅游伦理特别是旅游者伦理构建是和谐主客关系的基本保障。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全球旅游伦理规范》第一条就提出“旅游:对促进人民和社会之间相互了解与尊重的贡献”,倡导负责任的旅游,并要求各利益主体要以平等、尊重、理解、热情的态度对待其他主体(世界旅游组织,2000)。在此基础上,要关注旅游需求实现的公平,即要确保在目的地中旅游者的旅游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能够公平地消费旅游产品、使用相关设施和参与相关体验活动。

其次,旅游企业间的公平竞争与合作要求在公平基础上实现各旅游企业之间的良性博弈关系。目前,我国旅游供应链中各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常被片面理解为价格、利润的互相挤占(刘中华,2006)。因此各旅游企业经常会利用自己在供应链中的某些优势,做出价格控制、利润多占、经营垄断等非理性行为。其表现有纵向博弈中大型旅游中间商对上游供应商的价格挤压,横向博弈中的旅游价格战等。如,2009年发生的“携格之争”⑧,出境游中持续多年的“东南亚游”价格战⑨。包容性旅游增长运行中,各主体参与竞争的机会是平等的,其博弈关系的表现应该是公平竞争和平等合作。

同时,社区居民参与机会和获取收益机会的平等则要以不断扩大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等活动为基础,提高其在旅游收益分配中的份额。这既是旅游业综合功能实现的途径,又是旅游业因使用当地经济资源、占用当地公共设施以及负外部性而应当给予社区居民的报酬或补偿。当前,我国旅游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合理,直接经营者和政府公共财政往往是最大的收益方,而社区居民有时甚至连基本的资源使用补偿都难以获得。“旅游飞地”趋势(聂晓玲,2009)、旅游经营者与居民的冲突等已经在我国不少地区出现。如,海南旅游业发展中就曾出现多次居民与旅游企业的冲突,2004年三亚甚至出现南山文化旅游区保安被村民殴打致死的恶性事件(吴钟斌,2004)。这就要求旅游业发展必须重视社区参与和扩大旅游收益注入当地社区的比例,以实现旅游业对当地发展的贡献和提高社区居民对旅游业的支持。

3.2.5 旅游支持系统的包容性增长

旅游支持系统涉及多个部门,职能是为其他子系统提供政策、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其包容性增长实现的主要途径是部门协调与合作、责任共担和利益共享、有效监督管理。

实现各部门间的有效协调与合作是该系统包容性增长的基础,否则就会出现多头管理、目标冲突、抢权推责的管理困境。而部门协调与合作的实现又会受到各部门之间责任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的直接影响。基于此,旅游部门要主动联合各支持部门参与旅游服务、监督和管理等相关事务,建立正式的共同参与机制,并拓展多元化的非正式参与渠道;当地政府要认识到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是当地的整体利益,提高各支持部门对自身既是旅游业发展参与者又是受益者的认识,并通过公共财政配置等机制来实现旅游收入在各部门之间的公平分配和对各部门参与旅游事务的合理回报。同时,有效监督管理是实现旅游资源保护、科学开发、市场规范等的前提,是旅游系统良性运行的保障。旅游、环保、卫生、安全等政府部门是监督管理的主要部门,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的作用正在日益提高。

4 包容性旅游增长的政策建议

基于前面提出的包容性旅游增长概念内涵和实现机制,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尚存在着产业合作与融合不够深入、公众旅游需求实现难以公平实现、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与包容性增长相背离的实际问题。这表明要推动我国包容性旅游增长的实现尚需诸多的政策推动。具体来说,这些政策一方面是基于国家或地区整个系统层面而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之间合理配置各项资源的整体性政策,即旅游系统外部包容性增长政策;另一方面是基于旅游系统层面的部门性政策,即旅游系统内部包容性增长政策。本文的研究着重于后者,这主要是考虑到部门性政策易于为旅游系统所自主制定和实施。

4.1 旅游系统外部包容性增长政策

旅游系统外部包容性增长政策涉及两个层次:一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如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二是部门之间合作制定的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政策。在此,拓宽产业融合的广度和提高其深度是政策的主要立足点。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加快国务院各部级层面的合作框架协议制定,即积极推进国家旅游局与其他各相关部门签署合作发展旅游的协议;另一方面要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现有产业融合的深度,科学灵活、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级地方政府层面的具体实践方式。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已经同文化部、农业部等部门签署合作发展旅游的协议,但尚缺少深层次的持续性具体行动方案和长效推进机制,同时在地方政府层面的落实机制多为上级政策的简单复制而缺少针对性和创新性。

4.2 旅游系统内部包容性增长政策

基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旅游系统内部包容性增长政策的立足点是扩大旅游需求、加强旅游扶贫、优化旅游利益分配机制、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其中扩大旅游需求是基础,加强旅游扶贫和优化旅游利益分配机制是最直接手段,而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则是基本保障。

4.2.1 出台全国性的“国民休闲计划”,大力发展国民旅游,使我国居民旅游权利得到有效实现

“国民休闲计划”又称“国民旅游休闲计划”。从该计划自2009年以来在广东、浙江、山东等地的试点情况来看,国民性和福利性是其核心特征,福利旅游、修学旅游、银发旅游、奖励旅游是其关注重点,休假时间保障、消费券、门票优惠是其主要手段。应该说,该计划不仅是当时拉动内需和旅游业应对经济危机的应急性政策工具,也是国民旅游活动机会增加、旅游权利实现的有效保障机制。我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旅游业是民生产业,国民旅游是“惠民生”的实现途径。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应该尽快出台全国性的“国民休闲计划”,并通过行政和市场手段的有效组合来加快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从而大力推动国民旅游需求的释放和实现旅游“惠民生”之社会功能。

在国民旅游发展中,我们要重视社会旅游的发展。社会旅游又称补贴性旅游,是指“由那些没有社会干预就无力负担费用的人参与的旅游活动”,即低经济能力者的旅游活动(格德纳,里奇,2008)。可见,社会旅游的宗旨是旅游权利实现和旅游参与机会平等,属于包容性旅游增长的范畴。“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要在国家宏观层面的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基础上,继续通过价格优惠、门票减免、消费券、消费补贴等政策来提高低收入者等特殊群体参与旅游活动的经济能力。同时,政府要主导或引导相关公共或私人部门针对较为稳定、规模较大的某些目标群体提供专门的设施和服务,以确保社会旅游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英国和法国在推动社会旅游发展中就已有政府和市场主体合作,专门针对青年学生群体开发价格较低的露营地和青年旅舍的成功案例(格德纳,里奇,2008)。

4.2.2 加大针对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力度,创新旅游扶贫方式,使贫困人口能够有机会参与旅游发展并分享其成果

战胜贫困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亚洲开发银行的包容性增长战略同时也是其减轻贫困战略的三大支柱之一。世界旅游组织于2002年制定了“可持续旅游与减轻贫困”计划,提出发展“可以直接提高贫困人口受益的旅游”(即Pro-poor tourism——旅游扶贫)(克里斯·库珀,等,2007)。旅游扶贫的支撑点是旅游业的综合性、关联带动性和劳动密集性,立足点是穷人参与旅游就业和旅游利益分配,主要途径是提高居民参与度、理顺旅游利益分配机制。我国旅游扶贫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2001年1月国家旅游局与财政部等联合发布《关于建设“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有关问题的通知》,由此旅游扶贫进入有序实施阶段。到2009年8月,我国旅游扶贫已经使占贫困地区总人口约十分之一的人脱贫,受益农民约2400万(冽玮,2009)。

目前,我国尚有绝对贫困人口4000多万,低收入群体人口2.7亿⑩。因此,我国应继续扩大旅游扶贫规模,并在传统开发性扶贫方式基础上不断创新实践模式。首先,对于传统开发性旅游扶贫要把握两个关键点:旅游业启动资金的解决,让旅游收入留在本地。在贫困地区旅游开发中,一般要通过政府财政主导来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同时要依托合理的投资优惠政策吸引外部投资者对当地旅游接待设施和景区景点等进行投资;要通过政府组织公益性的旅游服务、旅游经营和管理技能教育与培训来提高当地居民参与旅游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的能力,以使之有能力参与旅游业相关业务活动。尤其要注意的是,要提高旅游收入注入当地社区的比例,减少旅游收入漏出,防止“旅游飞地”现象的发生。其次,要多方拓展就业性旅游扶贫新途径。在就业性旅游扶贫中,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强与人力资源部门、农业部门等的合作,充分利用国家正在实施的“再就业工程”、“阳光工程”等项目开展针对当地未就业劳动力的旅游就业技能培训。同时,要强化面向目的地社区的收入转移性旅游扶贫。具体途径为目的地地方政府牵头、旅游企业参与,依靠旅游收入建立专门性的社区公共发展基金或社会公益基金,通过发展公用事业、补贴、救济金、补助和应急救助等形式对目的地社区进行回报。

4.2.3 推动发展社区利益型旅游业,优化旅游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旅游利益在各利益主体间的公平分配

包容性增长重视但不仅局限于对贫困者利益的关注。贫困问题是其当前要解决的最为迫切的现实问题,但其长远目标是破除旅游业利益分配中的不平等,实现各利益主体都能够平等参与旅游业发展和公平分享其成果。发展社区利益型旅游业(CBTI)是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当前我国旅游利益分配过度集中化等问题的战略性途径。社区利益型旅游业是一种以让目的地社区受益为根本目标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其从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尤其是后者)关注目的地社区及其各利益相关者(包括居民、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利益获取问题(Murray,2008)。

发展社区利益型旅游业,首先要引导旅游业的相关利益主体破除仅仅关注部门利益和经济利益的狭隘旅游发展观,树立追求旅游综合利益、关注社区发展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性旅游发展观;要把追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综合效益作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把推动目的地社区发展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最终归宿。其次还要通过扩大社区参与、深化旅游从业人员薪酬体制改革、加强公共设施投资、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手段来保证企业、社区居民、从业人员等利益主体能够公平分享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利益。具体来说,政府在政策层面应该做好三项工作:1.深化旅游市场体制改革,切实转变自身职能。放宽行政管制、打破人为壁垒和垄断,从而提高各相关主体进入旅游市场之机会的公平程度,这是提高市场竞争公平性的前提。因此,旅游行政部门应该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加快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为旅游企业间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2.发布社区利益型旅游业倡议,引导与协调各利益主体准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及相应的责任。该倡议要明确各利益主体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责任,特别是要明确界定政府、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角色(图3),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和监督作用,以使旅游业相关活动均能够对社区发展起到正面的作用(Murray,2008)。3.建立和健全旅游领域相关法律和法规,依法优化旅游利益分配机制。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工作,要把CBTI理念纳入到正在酝酿中的《旅游法》中,明确相关主体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清晰界定诸如规划、社区受益、公平竞争等基本问题;完善导游人员管理制度,在《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修订中要对其薪酬结构、职业生涯发展等做出合理规定,解决当前导游人员薪酬不合理、职业生涯模糊两大迫切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执法工作,强化相关法规如《反垄断法》、《劳动法》等在旅游行业中的执行,打击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各种垄断行为,规范旅游企业用工制度,依法保障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利。

图3 政府、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在CBTI中的角色

来源:作者参考Murray(2008)的研究自行绘制。

4.2.4 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的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实现旅游活动的无障碍化

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一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短板”,也是限制我国居民外出旅游及旅游需求有效实现的关键性因素。当前,我国居民旅游需求日益个性化,散客自主性旅游方式迅速增加,旅游者对公共服务需求的范围不断扩大、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全社会范围加强公共服务,我国旅游业发展中也同样迫切需要拓宽公共服务领域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其中,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无障碍旅游设施供给是当前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两个重要突破口。

旅游系统的各个环节都高度依赖信息。增加信息渠道,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保证旅游系统中各主体获取信息机会公平是实现各利益主体间旅游信息共享,进而实现包容性旅游增长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强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的立体化旅游信息系统,满足各利益主体生产、消费、经营、管理等相关活动对旅游信息的需求。目前,我国省级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的地区差异较大,有的省仅有旅游政务网单一平台;地市级和县(市)级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很不完善,有不少县(市)既无旅游咨询中心又无旅游网络平台。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是由旅游行政部门主导建立的公益性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是具有高综合性、高可信度、强即时性和高便利性的立体化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具体来说,该体系应该是一个由互联网、电话等多媒介支持的集网络信息服务、现场信息服务、语音信息服务、平面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旅游信息传播系统。从目前上海、北京、山东等省市的实践来看,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要包括旅游网站(如政务网、资讯网等)、旅游导向系统、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呼叫中心(服务热线)、旅游媒体(如电视、报纸、期刊)、旅游宣传册等(11),并形成立体化的信息渠道网络,从而能够即时性满足各相关旅游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信息需求。

无障碍旅游设施是针对特殊市场群体(如老人、残疾人)提供的专门性旅游设施。2009年,我国残疾人总数已经超过8300万(12);201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776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13)。可见,无障碍旅游设施的需求空间极大。无障碍旅游设施供给是旅游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特殊群体旅游参与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其贯穿于旅游者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涵盖食、宿、行、游、购、娱等所有旅游要素,并需要针对不同的具体特殊群体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设计(图4)。因此,无障碍旅游设施供给需要在不同区域之间、区域内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旅游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统筹协调,并在政府主导下由旅游系统中各子系统之相关利益主体通过协作来实现。

图4 无障碍旅游设施供给系统模型

来源:作者自行绘制。

5 结语

包容性增长研究是一个新课题,国内外对包容性旅游增长的研究尚不多。本文仅对包容性旅游增长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尚存诸多不足之处。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在完善现有研究框架基础上,构建更加明确的指标体系,提出更为细化、更具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以及政策建议。

注释:

① Asian Development Bank.Reducing inequalities in China requires inclusive growth[EB/OL].http://www.adb.org,2007-08-09.

② 胡锦涛.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EB/OL].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9-11-15;胡锦涛.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2010-10-13.

③ 中国2010年世界博览会.上海宣言[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0-10/31/c_12722102.htm,2010-10-31.

④ 张辛欣.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将聚焦“包容性发展”[EB/OL].http://news.cntv.cn/20110107/104644.shtml,2011-01-07.

⑤ 亚太经合组织.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通过联合声明[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2010-09-17.

⑥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第217A(Ⅲ)号决议并颁布。

⑦ 1980年10月10日世界旅游组织召开的马尼拉世界旅游会议通过。

⑧ 胡怡琳.格林豪泰叫板携程,引发客源定价权之争[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306/23065943267.shtml,2009-03-06.

⑨ 梁婵,王晶,王坚.东南亚游何时走出价格战[EB/OL].http://www.people.com.cn/GB/news/37454/37462/3006528.html,2004-11-23.

⑩ 赵承,谭晶晶.温家宝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境外代表[EB/OL].http://www.gov.cn/ldhd/2010-03/23/content_1562240.htm,2010-03-23.

(11) 山东省旅游信息中心.山东形成立体化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EB/OL].http://www.cnta.gov.cn/html/2008-6/2008-6-26-16-3444-2594.html,2008-06-26.

(12) 卫敏丽.我国残疾人总数已超过8300万,近5000万有康复需求[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9-10/27/content_12339885.htm,2009-10-27.

(13)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cncaprc.gov.cn/info/15042.html,2010-08-16.

标签:;  ;  ;  ;  ;  ;  ;  ;  

包容性旅游增长的概念内涵、实现机制及政策建议_性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