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伦理建构的三个层面论文

新时代教育伦理建构的三个层面论文

新时代教育伦理建构的三个层面

于 涛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 200234)

摘 要: 新时代教育伦理的构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宏观层面——教育制度、教育政策公平公正;中观层面——教师职业伦理道德规范和教育管理伦理规范合理健全;微观层面——教师美德价值引领。

关键词: 新时代;教育伦理;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师职业道德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1]人民获得满意的教育,建构科学的教育伦理体系,既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推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关键,更是广大受教育者的迫切诉求,对于保障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尤为重要。本文拟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对新时代教育伦理构建问题展开探讨。

一、宏观层面:教育制度、教育政策公平公正

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人人都有平等接受各阶段教育的机会。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强调:“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2]这是中国向全世界发出的教育之音,不仅是国家教育的发展战略,更是一种使命担当与责任。在教育制度中,“公正”原则是最为重要的原则。所谓教育公正就是要通过一系列合理的教育制度恰当地分配教育资源,保证每个人所获得的教育资源都与实际境况相符合,从而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公正涉及三个层面:第一,教育的社会公正;第二,教育中的公正;第三,教育目的公正。与教育制度相比,教育政策“要在国家制定、实施和调节教育政策的全过程中公平合理地协调社会全体成员之间的教育利益关系,实现教育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3]76。目前,要实现教育制度、教育政策公平公正,就必须改善农村落后教育面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我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明确指出:“到2017年,力争使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4]

坚持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公正,对于新时代教育伦理的构建意义重大。首先,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公正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配合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辐射面的大小。新时代教育,要关注每一个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发现他们的专长,找准他们的前进方向,“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完成他们的人格”。其次,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公正有利于保障基本人权。我国《教育法》第9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可见,“教育是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教育能够为受教育者提供生存技巧。而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公正地加以保障。因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是世界各民主国家必须尊重和保障的基本人权。最后,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公正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这具体体现在:其一,教育公正具有客观性。教育公正虽然具有主观性,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教育公正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不能把教育公正当成抽象概念去理解。其二,教育公正具有层次性。这主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本国的教育发展水平,那么无论这个国家多么努力提升教育质量都可能是无源之水。其三,教育公正具有强制性。国家在制定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时,倘若只考虑一部分人或少部分人的教育利益,而不统筹兼顾各个群体的教育利益,那么国家所制定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必定会发生严重偏离,导致更多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发生。

(1)先要对工程所地区的土质环境进行科学分析,以在实际施工前掌握土质的物理性质。(2)为给后期的施工作业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施工质量控制人员需对图纸物理性质进行检测,以确定土壤环境中的颗粒特性。(3)对于土壤颗粒较细的情况,相关人员可确定其弹模量增加。

二、中观层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合理健全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育伦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涉及教育劳动中的各种道德关系,主要涉及教师与学生、家长、领导、教学科研和集体之间的关系。

第一,教师与学生。教师仁爱、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对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5]“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6],要成为“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就要求每一位教师有仁爱之心。具体来说:首先,师者要和善敦厚。“仁”作为儒家修养的较高理想,在实践上仅次于“圣”,并且“仁”在现实中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礼记·儒行》认为温良是仁的根本。因此,和善敦厚是教师秉持以“仁”为本的一个具体体现。其次,教师要平等待生。平等待生首先要做的是,如何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尽快地建立起信任。只有率先赢得学生信任的教师,才有可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需要教师做到“师其意不师其辞”。再次,教师要公正待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是否公正对待学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一把标尺,教师公正是孩子们信赖教师的基础。最后,学生要尊师重道。一个好老师应该既能教育学生尊重老师,又能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恭敬谦逊对一个人的发展十分重要,从师者应对恭敬谦逊品性持有一种无限追逐的情思。

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比较依赖教材的探究活动。这就对教材中探究活动的实用性提出了较高要求。情境的创设是十分重要的,建议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境,甚至有关地理原理和过程的学习也可以结合真实情境展示。

第五,教师与集体。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共同组成学校集体。教师在集体中的主要职责就是培育学生。教师与集体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教师队伍团结能有效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现代教育与以往教育不同,新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劳动,现代教育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任课教师的专业性、政治觉悟的敏锐性以及管理能力的实效性等方面的统筹兼顾。其次,教师队伍关系融洽能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影响。身为教师,为人师表,教师直接或间接地面对学生,其言行举止、举手投足之间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关系融洽的教师队伍会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也会心领神会,更加关心集体。最后,教师队伍团结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教师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育合格新人。因此,教师的职业使命是传播人类优秀的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通过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学工作,把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成才。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7]这为新时代的教师美德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第三,教师与领导。教师与领导间的关系能否和谐,直接关系到教育过程能否顺利开展以及教育效果的好坏。从教师方面看:首先,教师要服从校长领导。校长是教师集体里的中心人物。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有责任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恪尽职守。与此同时,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倘若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就要团结在校长周围,绝不能搞小团体、个人主义。因此,每位教师在充分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要坚持从整体利益出发,客观公正地支持校长工作。其次,教师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教师要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学校交代的各项任务,珍惜和维护学校与教师的声誉,同一切损害学校、教师集体声誉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最后,教师要勇于质疑。每一个教师都有义务按照有关的规定,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合理的评价。当然,教师还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那些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提出宝贵意见,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要与人为善,不可打击报复,不可恶意中伤他人。从校长方面看,校长也应当关注教师的发展。首先,尊重信任关心教师。“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7]具体到校长对教师的尊重与关心问题,就是要求校长要尊重关心教师的职业、名誉、尊严、工资待遇、教育民主、自由权利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其次,公正评判教师工作。校长对教师的公正评价要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相关文件精神为标准,要以教师的表现为依据,要以来自教学第一线对教师的真实评价为参照评价教师的功过。校长不能搞一票否决制,不能随意侮辱教师人格。此外,校长还应当主动承担教学责任,不能只贪功不担责。最后,尊重和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全社会要大力倡导师德师风建设,要大力营造尊重教师的良好环境。尊重教师与否,决定着广大教师能否更好地调动主体积极性,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能否取得成功。

在习近平一系列工作论述和重要指示中,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能人员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知显著提高,落实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也显著增强,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显著增多。 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因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的民族性特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符合中国国情。

第二,教师与家长。教师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正常交往,有利于二者就学生健康成长问题进行良性沟通与协调,从而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首先,教师要勤于家访。只有当学生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懂得教育规律和原则,才能与教师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产生共同的教育行动,也才能主动加强与教师的交往和联系。在家访过程中,教师要宣传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常识,不走过场。其次,教师要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教师要坚持求实精神,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切忌夸大事实。最后,教师要平易近人。教师与社会各方面、与家长之间,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只有靠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教师才能使家长们认识到与其交往和联系的必要性,进而才能促进双方建立起紧密的人际关系。

三、微观层面:教师美德的价值引领

第四,教师与教学科研。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道德调节,对于激励广大教师树立职业道德进取心和道德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教师要授多方之业。对于师者而言,要时刻铭记自身的历史责任,要时刻不停地深入研究自己的平生所学,要不断地巩固与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把最为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其次,教师要解多元之惑。教师以学生为教育对象,应当有敏锐的洞察力,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给予他们不同且适当合理的帮助,通过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帮其解难。最后,教师要创新教学,善于吸收和借鉴他人研究成果。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第一线的经验,努力钻研和开拓自己的业务知识。教学不可脱离实际,教师要多与同行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师取经。

第一,教师要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对教师美德的研究,既要探讨教育工作者美德形成的外在条件和内在动因,又要探讨其养成规律,其目的就是培养一大批内外兼修的合格教师。

关键创新和贡献是提出一种新的、类似研究中没有出现过的面向大型群决策的自动一致性方法(简称ACMLGD)用于自动计算面向在线客户偏好的大群客户偏好。其中,采用了人工蜂群优化算法优化个体的权重与群组权重方法以达到个体之间意见一致性最大化,并结合仿真一致性达成过程,预先设置确定优化的一致性过程的重要参数,以实现在有限时间内达到合理一致性的大群客户偏好计算目的。人工蜂群优化算法具有全局优化的杰出能力而获得大量应用,如神经网络训练、预测股票市场。人工蜂群优化算法超越其他类似的启发式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与粒子组优化等[18-20]。

第二,教师应具有教育责任感。学无止境,一个人终其一生也不能穷尽知识,尤其是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教师有责任感,才可以更好地立德树人。教师能够秉持立德树人,其内在学识修养和外在的君子风貌都表现得很完美,气量宽宏,虚怀若谷,不会以自知而骄傲,给人一种切合时宜、舒适的感觉。

第三,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心智训练。教师要了解学生,坦诚相待。教师如若没有知人之智,就无法了解学生,也就无法对学生施以正确的教导。心智培训的重要一环在于教师要有良心,应秉持良心做事。坚守良知并非易事,有时可能遭遇各方面的干扰。但不管怎样,教师生活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中,自身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水平,既履行着社会道德义务,又履行着职业道德义务,必须让自己成熟的教学理念符合社会良心和职业良心。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的良心培育,要时刻以它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评判自身的行为,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08)[2018-12-05].http://news.china.com.cn/politics/2012-11/20/content_27165856.htm.

[2]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N].光明日报,2013-09-27(1).

[3] 王正平.论教育公正[J].伦理学研究,2016(6):74―79.

[4]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EB/OL].(2015-06-08)[2018-12-0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08/content_9833.htm.

[5] 习近平主席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光明日报,2013-09-10(1).

[6] 习近平: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EB/OL].(2014-09-10)[2018-12-15].http://henan.people.com.cn/n/2014/0910/c3516 38-22260779.html.

[7]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18-09-11(1).

中图分类号: B8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6–5261(2019)05–0031–04

收稿日期: 2019-02-14

作者简介: 于涛(1989―),男,河南通许人,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叶厚隽〕

标签:;  ;  ;  ;  ;  ;  

新时代教育伦理建构的三个层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