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研究论文

青海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研究*

高煌婷

(青海大学,青海 西宁810016)

摘 要: 新时代下,能带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并实现升级、能推进经济朝着高质量水平发展的只有科技创新驱动这一重要抓手。我国要紧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党中央召开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步入“新常态”以后,主要通过各种要素投入刺激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这种方法传统的方式借助人口和制度红利,则为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青海省作为西部发展的重要省份,同样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发展科技产业,通过创新驱动来刺激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共同进步,激发青海省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文章旨在研究青海省创新驱动能力,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测算的方式来对青海省创新驱动能力的发展进行测度,论证其目前发展的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促进青海省创新驱动能力得到进一步增长。

关键词: 青海省;创新驱动;熵值法

党中央十七大报告中曾首次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由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做进一步阐述,明确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首要核心是科技创新,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明确了目标。在步入“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背景之下,以劳动力、资源为依托和代价的粗放型传统发展方式不足以支撑我国现有的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因此,依托科技的进步来刺激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和各地方重点研究和探索的新道路。青海省依照国家战略方针指示,始终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青海省发展的导向,本省的经济转型升级有了强大的动力源泉,由于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各种新发现、新发明层次不穷,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但同时受制于其发展基础和地理区位环境等因素影响,青海省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方面普遍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本文在此背景下,通过建立科技创新驱动水平模型,对青海省目前的科技创新驱动状况进行评价,从投入、产出和环境三个方面着手,对其发展过程进行梳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基于熵值法的科技创新驱动水平评价模型

1.1 科技创新驱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科技创新驱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对其水平的测度难以穷尽相关的各个要素。本文拟从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科技创新环境支撑三个方面入手,选取了相关的19 个三级指标构建出评价体系,对青海省科技创新驱动水平进行评价,具体指标如表1 所示。

1.2 科技创新驱动水平评价模型构建

在多指标评价体系中,由于各个评价指标的性质不同,其在量纲和数量级方面往往存在差距,直接利用原始数据进行计算时,会导致数量级较高的指标数据在计算和分析过程中出现较大影响,因此要通过标准化的方式来将数据进行比例缩放,保障结果的可靠性。数据的标准化方法众多,本文选用极差的方式进行标准化,即

表1 青海省科技创新驱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在权重计算方面,选择客观确权的熵值法,具体步骤为设指标为xij,其中表示i 为评价年数,即2008 年到2017 年,i=1,2,…,10;j 为评估指标,即19 个三级指标,j=1,2,…,19。计算公式为:

其次,计算19 项三级指标熵值,计算公式为:

从2008-2017 年这一时间维度来看,青海省科技创新驱动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在2012-2015 年间存在波折,这说明该省在科技发展方面总体势头良好,但是由于体系和政策方面不够成熟完善,在发展上仍旧处于探索时期。一、二级指标变化趋势如图1 所示。

2 青海省科技创新驱动水平评价

2.1 数据来源

在处理和计算数据上,首先依照极差的方法运用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然后将数据代入到熵值法公式中进行计算,来获取各项三级指标的权重,再将相应权重进行加和,得到三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各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2.2 数据处理与计算

本文选择青海省2008-2017 年共计10 年的科技创新驱动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在这一时间跨度下对青海省科技创新驱动水平进行纵向研究。本文所采取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青海省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

最后将处理后的原始数据乘以100,再乘上相对指标的权重值,得出各指标在当年的得分,各自加总,获得一级指标青海省科技创新驱动水平和三个二级指标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科技创新环境支撑的得分。具体得分情况如表3 所示。

2.3 结果分析

最后,计算各三级指标墒值ej、指标Xij的差异性系数gj,并计算权重值Wj

由表3可知,采用SNCR+PNCR联合脱硝NOx控制在100 mg/m3时,20%氨水耗量为4.0 kg/t,PNCR还原剂耗量为2.0 kg/t,运行成本为11.9元/t;根据现场运行情况,NOx去除效率越高,PNCR药剂所需喷量越大,氨逃逸越大,PNCR系统堵料概率越高,导致NOx排放值波动越大。

张家川县位于天水市东北部,陇山西鹿,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海拔2069.5米,1468-2659米左右,县中西部干旱少雨,东部高寒阴湿,年降雨量599mm,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降雨量平均达333mm,降雨量无论在空间还是时间上分布都及其不均,无灌溉条件,属于纯雨养农业区,年平均气温仅有+7.3摄氏度,无霜期短仅有150天左右,全年日照2080小时,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冬小麦,地膜玉米,马铃薯,东部高寒阴湿区种植蚕豆,自然条件较差成为制约张家川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

青海省在2008 到2017 年十年的发展中,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科技创新驱动水平的推动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投入来提升,在2009-2015 年这一发展的初始阶段特征更加明显,科技创新环境支撑的得分要高于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在2015 年后,科技创新产生能力得分上升到第二位,且在近几年中上升幅度明显,青海省推动科技创新的付出初见成效。

根据得分结果可以看出,青海省科技创新驱动水平在2008-2017 这十年间有了明显上升,三项二级指标,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科技创新环境支撑相较于初期都有所提升,其中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对青海省科技创新驱动水平提升的贡献最大,达到46.73 分。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在贡献上始终居于首位,在推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2009-2015 年科技创新环境支撑的贡献要高于科技创新产出能力的贡献。这一状况表明在这一时期,青海省注重扶持科技产业的发展,在科技发展环境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而由于科技发展基础较弱,在科技创新产出方面贡献较低,经过数年的发展,在2016 年以后,科技创新产生上的贡献超过了科技创新环境支撑。

为保证建筑物挡水并节省工程量,同时保证左、右岸交通的畅通,确定麻石水电站扩建工程坝轴线与一期工程坝轴线一致。同时由于左右侧空间的制约因素较大,因此,厂房只能采用安装间与主机间上、下游的布置形式。

3 青海省创新驱动发展对策建议

3.1 巩固青海省科技创新投入能力

青海省政府要从资金和政策两个方面着手,加大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和投入,尤其是在基础科学、新能源、材料和符合青海发展特色的盐湖化工、生态农业等产业上增强扶持力度,锻造出一批极具创新力的重点企业。优化本省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大力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来到青海、留在青海,并为青海省科技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为本省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大量专项资金支持和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创业、经营环境,保障科技企业的运营发展,同时把握好创新绩效的实现,在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上严格把关,做好市场监管与服务,保障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使用效率,保障青海省科技创新水平的稳步提升。

表2 科技创新驱动水平指标权重值

3.2 提高青海省科技创新产出能力

青海省在科技创新发展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科技创新产出能力较弱,需要依赖科技成果的处置和收益管理等方面来促进产出。依赖改革,将财政资产支持下的科研项目所收获成果的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交还科技研发单位,同时借助政策激励,加速科研成果与市场接轨,转变到经济实用的商业成果,提高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完善对科技人员的管理机制,借助人才分类评价,打造信息畅通的人才交流市场,实现科技人员在科技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间的流动,提高优秀人才利用率,从而增强青海省科技创新的总产出。

藿胆片在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治疗的应用研究(李慧 韩跃峰 张明洁 王晓敏 陈德尚 马士崟)6∶440

表3 青海省科技创新驱动水平得分

3.3 完善青海省科技创新环境支撑

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成果的转化,离不开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作为支撑。青海省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应当始终把科技创新环境支撑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这对于科技水平和科研环境相对落后的青海省来说十分重要。要坚持完善包括基础设施、科研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为内容的科研环境,构建体系将创业孵化、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等作为重点科技创新服务项目,建立体系适用于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业。同时加大科技金融服务改革力度,大力发展金融产品服务,帮助科技创新企业和人才在省内能够获取到有力支持。

图1 青海省科技创新驱动状况折线图

参考文献:

[1]钟春平.创新驱动战略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现实、政策选择及制度保障[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6):28-36.

[2]李维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地方政府制度供给——以山东为例[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02):84-90.

[3]吴春雷.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政府职能定位[J].云南社会科学,2015(06):17-23.

[4]周琳.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企业创新绩效研究[J].经济问题,2015(05):124-129.

[5][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6][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7]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11-10(2).

[8]Schumpeter,Joseph A.,Capitalism,Socialism,and Democracy,New York.(1942)熊彼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与民主[M].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2.

[9]Young,A.,"Gold into Base Metals,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3:6,pp.1220-1261.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only thing that can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owards a high quality level is driven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hina should unswervingly take the road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which was put forward at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fter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the "new normal", the extensive economic growth mode, which stimulate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inly through the input of various factors, can not meet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method is traditionally based on population and institutional dividends. It has ushered in new challeng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n the future. As an important provi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Qinghai Province also needs to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stimulate the common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and emerging industries through innovation, and stimulate the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of Qinghai Provinc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innovation-driven ability of Qinghai Province,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novation driving ability of Qinghai Province by establishing the index system, and demonstrate the current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so as to put forward targeted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growth of innovation-driven capacity in Qinghai Province.

Keywords: Qinghai Province; innovation-driven; entropy method

中图分类号: F12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2945(2019)36-0031-04

*基金项目: 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立法研究(编号:2018-ZJ-610);青海省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十三五”评估研究(编号:2019-ZJ-601)

作者简介: 高煌婷(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

标签:;  ;  ;  ;  

青海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