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补任督法治疗中风后失眠38例的临床观察论文_罗昕1,王恩龙2

(1.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辽宁沈阳 110032)

摘要:目的 观察调补任督法治疗中风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38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应用任督脉经穴治疗,对照组口服右佐匹克隆,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76.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补任督法针刺是一种治疗中风后失眠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刺;中风;中风后失眠;调补任督法;

中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中风后的患者易伴发多种并发症,如失眠、抑郁等[1]。中医学将失眠归为“不寐”的范畴,《内经》称之为“目不瞑”“不得卧”,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失眠是中风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指出中风后失眠患者高达56.5%[2]。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及家庭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合理的干预。笔者采用调补任督法针刺治疗中风后失眠患者38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8例相对照,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2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脑病科的中风后失眠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①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临床上诊断为脑中风的患者;②失眠以《中国精神科学会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为依据(CCMD-2-R)

2 治疗方法

2.1两组均予以内科常规治疗基础,治疗组采用调补任督法。针刺选穴:百会、神庭、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针用提插捻转补法;另加神阙穴,用灸法。每日1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予口服右佐匹克隆,每日一次,晚上睡前30min服用3mg,连服4周。

3 疗效标准

PSQI评分与《实用中医精神病学》[4]相结合。显效:评分<7分以下,或患者睡眠明显好转,睡眠增加3h以上;有效:评分≥7分但减少≥20%,或患者治疗后睡眠时间增加,但睡眠时间增加少于3h;无效:评分如前或减少<20%,患者失眠症状无改善。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P<0.05

5.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嗜睡、2例头昏、口苦的不良反应,停药后症状消失。

6 讨论

中风后失眠,是指患者发生中风后所导致的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中医将失眠称之为“不寐”、“郁证”等。内因多半是脏腑功能失调而致,外因多社交交往、生活经历、环境变化等所扰。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非风》一书中说:“凡此病者,先伤五脏之真阴……盖其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阴陷于下而阳乏于上,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尔昏聩,猝然扑到。”指出脏腑阴阳失于调和既济是本病发病之关键。现代有医家认为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是中风后失眠的重要病机[5]。患者中风后常常伴发不同程度的失眠,目前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认为可能脑血管病变部位直接影响到与睡眠有关的解剖部位,包括额叶底部、眶部皮质、视交叉上核、中脑盖部巨细胞区、蓝斑、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以及上行网状系统等部位[6]。治疗采用任、督两脉穴位,任脉总任“诸阴”、为“阴脉之海”,主要有宽胸利膈、疏肝理气、协调阴阳平衡等作用。而督脉为奇经八脉之一,“总督诸阳”,有统帅全身阳经脉气,行于脊里,入络与脑,与脏腑功能活动密切相关,两经相配调补五脏六腑的功能,故可以从整体调节机体的使阳气入于阴血,故而阴阳平衡,阴平阳秘,失眠之证自愈。

从以上治疗结果来看,采用调补任督法对中风后失眠的治疗较常规西药更有可取性,无明显副作用及药品依赖性的优点,且经济实惠,操作简单,可以有效的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而且能够改善睡眠的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晨.针刺治疗中风后失眠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4,37(06):35-36.

[2]郭铁,郭洪明.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失眠[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1981-1982.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王彦恒.实用中医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9.

[5]江浩.推拿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失眠89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4):26-27.

[6]蒋安杰,裴正斌.急性脑卒中患者病灶发生部位与患者睡眠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0):80-81.

作者简介:罗昕(1991-),男,湖南娄底人,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神经内科疾病。

通讯作者:王恩龙(1969-),男,辽宁沈阳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

论文作者:罗昕1,王恩龙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5

标签:;  ;  ;  ;  ;  ;  ;  ;  

调补任督法治疗中风后失眠38例的临床观察论文_罗昕1,王恩龙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