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治理现代化之路论文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治理现代化之路论文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治理现代化之路

钟书华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东湖自创区)规划总面积518平方公里,下辖光谷生物城、武汉未来科技城、东湖综合保税区等8个园区,8个街道,人口180多万,其中,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328家、瞪羚企业355家、独角兽企业5家,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环保节能、高端装备、现代服务五大产业为支柱,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数字经济两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产业体系。东湖自创区先后被批准为武汉东湖首批国家高新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央企集中建设人才基地、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等,这既表征着国家对东湖自创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目标期待,也是对东湖自创区科技、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高度认可。2018年,东湖自创区实现企业总收入1.25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6.1%;2019年第一季度,东湖自创区生产总值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4%,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东湖自创区始终坚持走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国道路,积累了极具“东湖特色”的治理经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社会组织共同参与,通过不断改革开放,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以创新驱动发展,长期坚持,厚积薄发,稳行致远。

其中,M是一个很大的数值.如果xi大于0,那么ci必须等于1.如果xi小于0,那么ci也设置为1.ci设置为0的情况仅仅在xi为0的情况下,即是说无需调整.

1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激励创新的政策体系

1978年之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可以快速集聚资源,高效配置资源,但也容易造成部门之间、区域之间、部门与区域之间的权责、利益冲突。其中,最典型的问题是“踢皮球”和“条块割据”。此外,计划经济体制对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社会组织管理严格,导致这些社会组织只能被动地按照上一层级管理组织的指令行事,缺乏主动性和活力。

1991年东湖高新区作为东湖自创区的前身,在批准建设之初,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特别明显。当时,东湖高新区面临的创新发展问题是:如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让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动起来、活起来”,积极参与东湖高新区创新发展;如何进行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以适应东湖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为解决好这两大问题,湖北省、武汉市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改革开放指向的政策法规。以武汉市为例,先后颁布的政策法规有《关于加快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及其9项配套政策、《关于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若干意见》(“黄金十条”)、《东湖高新区先行先试实施方案》《先行先试工作清单》和《先期启动工作清单》等。这些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初步打破了体制机制的藩篱,释放了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吸引、凝聚了大量创新资源,并围绕研发、孵化、小试、中试、大规模生产和市场营销整个技术创新链,形成了完整的“专用制度通道”。

作为区域创新系统,东湖自创区创新发展的关键是融资、投资和公共创新服务。在完成整体性基础制度安排后,东湖自创区体制机制改革重点转向三大领域:

科技金融改革。东湖自创区出台了“金融十五条”“上市十条”等系列政策,大力发展科技支行、科技保险等专营机构,集聚知识产权交易、众筹交易等新型要素市场,支持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探索发展投贷联动、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科技金融新业态。

具体来说,东湖自创区的开放战略包括三方面内容:

投资贸易便利化制度改革。东湖自创区搭建了外贸服务“一带通”平台,提出了“先出区、后报关”等4项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举措。

积极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东湖自创区已建设武汉光电、生物、装备、新能源等1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出禾元生物、尚赛光电、梦芯科技等创新型企业342家,在孵团队达426个,建设公共服务平台52个,成为园区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的重要平台。

在体制机制改革中,东湖自创区以创新发展为指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在国家政策朦胧期先行先试,抢抓机遇,获得了大量改革红利。当前,东湖自创区已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之一,是中西部创新发展的“政策高地”。

鸡腺病毒病主要发生在1~3周龄的鸡群中。被感染的鸡通常会在3周龄后出现死亡现象。从感染到死亡时间极短,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死亡高峰,具有较大的威胁。鸡腺病毒病具有普遍性、易垂直感染、水平传播以及人工授精传播的特征,以下进行详细介绍。

2 广泛聚合创新资源,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和组织支撑

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表明,专业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创新资源,创新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竞争。东湖自创区充分理解人才的重要性,从两个方面入手,积极推进人才工作:

设计10×10均匀分布的矩形LED阵列如图3所示。相邻2个LED之间的距离d相等且未知。根据各LED的坐标值,建立对应的评价函数,利用斯派罗法则可求得斯派罗极值d=3.40 cm,从而求得矩形LED阵列各个光源的坐标位置。为验证使用斯派罗法则计算后产生的光照强度是否均匀,可通过光学仿真软件Tracepro进行仿真,得到斯派罗法则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引进“增量人才”。早在2009年,武汉市就提出在东湖高新区建设“人才特区”,在光电子信息、生物、环保节能、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产业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同时引进新兴产业领域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高层次人才。2012年,为加快构筑武汉国际性人才高地,发挥东湖自创区人才特区的引领示范作用,东湖自创区决定延伸和拓展“3551人才计划”,深入实施“3551光谷人才计划”,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014年,东湖自创区修订发布《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3551光谷人才计划”暂行办法》,设立1亿元光谷人才投资基金,探索建立“无偿资助+股权投资”的人才资助方式。东湖自创区引进人才政策已见成效。目前,东湖自创区累计集聚4名诺贝尔奖得主、58名中外院士、397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84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82名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1701名“3551光谷人才计划”、6000多个海内外人才团队,以及1万名博士、6万名硕士、30万名本科生。2018年新增留汉大学生13.2万余人、落户3万余人,产生了高端创新人才的“磁吸”效应。

东湖自创区清醒意识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各种创新及服务组织支撑,需要大力培育、发展面向市场、立足创新,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创新及服务组织。为此,东湖自创区不断探索,勇于实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激活“存量人才”。湖北是中国的科教大省,而东湖自创区则是湖北科教人才的密集区。东湖自创区云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众多高校,集中了中科院武汉分院完整建制的大批研究机构。为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2012年,武汉市实施了被誉为“黄金十条”的激励政策,明确允许和鼓励在校教师离岗、兼职创业,离岗创业期限为3—8年,并可保留原有的教职工身份和专业技术岗位;2018年,武汉市实施了“新黄金十条”政策,支持高校与职务发明人共同申请专利,按“三七开”比例分割现有知识产权,保障创新者利益。两项“黄金政策”解决了科技人才“想创业,不想离职”的后顾之忧,形成了高校科技人才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

在全球化时代,区域经济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实现资本、技术、资源和产品的内外流动,才可能建立起有序程度高、应变能力强,具有竞争优势的开放技术经济体系。东湖自创区深刻认识到这一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坚持实施开放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丝路基金、各类专项资金等方面加大对合作项目支持力度。东湖自创区聚焦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建设和人才、资本、技术流通的关键问题,进一步疏通高端创新要素的国际流通渠道,建设国际化服务平台和国际化营商环境,支持在全球范围内集聚要素资源。

东湖自创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跨越发展,2018年产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已建成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光通信领域最强的科研开发基地。当前,东湖自创区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光纤光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6%,国际市场占有率为25%;光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60%,国际市场占有率为12%;激光产品国内占有率超过50%,“光谷制造”和“光谷创造”已成为中国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东湖自创区正在将光电子产业沿产业链上下、左右拓展,下一步将继续做强光电子产业。重点聚焦光通信、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移动互联网等细分产业,以“互联网+”融合、“光谷智造”为突破口,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产业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加快形成“光联万物”的产业生态体系。

“放管服”改革。东湖自创区建立了园区服务企业、街道服务群众、机关服务基层的“三条线”服务体系;落实了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园区服务企业清单、街道服务群众清单的“三个清单”管理;实行了企业设立审批一次性、产业项目审批一体化、建设项目审批一条龙的“三个一”模式。

发展壮大创新服务体系。东湖自创区已建成孵化器60家(国家级17家)、众创空间98家(国家级25家),打造了光谷青桐汇、东湖创客汇、楚才回家等品牌活动,每年举行双创活动2000多场,形成了便捷、高效“找人、找钱、找技术、找场地、找市场”的创新服务体系。

(1)对于特定瞬态故障,架空输电线路上出现故障将使得电压降低,保护系统检测到故障并打开断路器并建立次级电弧,经过一段时间后电弧完全灭弧,但仍会有小的系统频率电压分量出现,这是由于在断裂相和两个正常相之间的静电耦合所致。

3 坚持专业化、产业化战略导向,形成竞争优势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智慧专业化理论认为,智慧专业化是一种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模式,主张通过政策引导激发创新“增长点”,依托产业聚集实现协同增效发展,从而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区域经济活力,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发展路径。智慧专业化也是一种区域创新发展的政策框架,倡导通过阐述战略结构和公共政策,培育和发展区域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专业化,提高区域的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国外,实施智慧专业化并取得成效的国家有西班牙、芬兰、澳大利亚、比利时、挪威、德国、英国、罗马尼亚和韩国;智慧专业化的产业领域集中在食物、化纤、造纸和森林、石油产品制造业、化学产品制造业、医药产品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产、基本金属产品、自动化交通工具、电力行业、水能开发、基础建设和交通运输等。

在东湖自创区,光电子产业发展正好印证了OECD的智慧专业化战略。多年以来,东湖自创区一直将光电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并在产业政策、产业规划、产业环境等方面,不断改革、不懈努力,终于将光电子产业“做强做大”,成为“中国光谷”,成为迈克尔·波特所说的“国家竞争优势”。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集群,突破性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为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东湖自创区发布了《关于加快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实施方案》《鼓励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东湖自创区设立了主导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高端人才、龙头企业的培育引进,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光电子产业集群快速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实力不断增强。

重点扶持“瞪羚企业”。东湖自创区于2011年启动“瞪羚企业”认定培育工作,对在光电子信息、生物、环保节能、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具有“专、特、精、新”特点,且成长性好的中小科技企业,在银行贷款贴息、咨询业务费用补贴、拓展发展空间、原始创新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目前,“瞪羚企业”从2011年的30家,激增至2018年的355家,已成为园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3)在椭圆所在平面另一侧,再放置一个同样的小球且与平面相切,切点记作F2,则MF2与下方小球相切.当点M在椭圆上运动时,MF1,MF2分别与上下两个小球相切吗?能否用数量关系表示椭圆上的点的运动规律?

东湖自创区光电子产业发展表明,立足区域实际,具备国际视野,尊重市场规律,通过政策引领,可以走出一条现代化水平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4 实施开放战略,主动融入国际技术经济体系

加快培育领军企业。2011年,东湖自创区发布《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促进“领军企业”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实施细则,明确领军企业实施动态化管理,公开遴选,一年一认定。目前,东湖自创区已涌现一大批收入过百亿元的领军企业。领军企业总收入占园区总收入比重超过20%,已成为引领园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第一,改革开放40年,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国崛起、中国强盛、中国梦想的最大受益者,当然是年轻一代,80后、90后、00后、10后,你们将挑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重任。

“引进来”。东湖自创区对接世界创新尖峰地区,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化高端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国际先进技术、创业团队和科技型企业落户东湖自创区,促进国际要素资源集聚。东湖自创区在法国巴黎、英国伦敦等地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举办“楚才回家”系列活动。目前,已有霍尼韦尔、IBM、辉瑞等10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东湖自创区设立了研发(创新)中心、共享中心。东湖自创区建设了中欧重大合作项目——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科技园“中比技术中心”“中比加速器”等合作平台,使东湖自创区的创新网络融入全球创新链。

此外,东湖自创区为吸引外资,设立了科技型融资担保公司、成套设备进出口保理公司,鼓励境内外金融机构在东湖自创区设立区域性总部;支持境内企业在境外进行人民币及外币贷款,开展企业外债“比例自律管理”试点;支持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业务互联网化,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环境。

“走出去”。东湖自创区鼓励园区内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社会机构通过在国外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等形式参与国际竞争。在东湖自创区,以阳光凯迪、华工科技、中冶南方等为代表的明星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外工程项目建设,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目前,东湖自创区已有70家企业在欧美50个国家(地区)建立离岸研发中心或制造工厂,东湖自创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营造国际化环境。东湖自创区集中建设了一批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和国际休闲娱乐设施,定期举办光博会、华创会、WTA等国际化活动,引进和承办许多国际化赛事和会议,举办了常态化艺术展、艺术节等节庆和展会。此外,东湖自创区还积极推动光谷与国外著名科技园区合作,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产业分工。2013年以来,东湖自创区以东湖综合保税区为核心,在对外开放、行政审批等方面实施了100多项改革事项,探索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相衔接制度体系。同时,为进一步优化生活环境,东湖自创区还加快建设了国际学校、医院和社区。

5 培育先进文化,为创新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东湖自创区坚持先进文化建设,着力营造“敢于冒险、鼓励创新、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光谷文化氛围。光谷文化融合了充满阳光、活力的大学校园文化,潜心钻研、“十年磨一剑”的科研院所文化,务实、高效、不断进取的企业文化,科学、理性、竞争与合作的外来文化,以及“敢为天下先”的武汉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融合,成为东湖自创区新的竞争力和创新发展精神动力。光谷文化主要有三个特征:

支持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光谷文化的核心。东湖自创区的发展就是一部创业史,从创建国内第一家孵化器,到“启动建设科技型企业加速器”战略部署;从“黄金十条”到“新黄金十条”的发布;从中小企业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到首创“科技悬赏奖”,东湖自创区创新创业政策领跑全国。东湖自创区定期举办光谷青桐汇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汇”的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平台纷纷涌现,分享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活跃了区域创新创业氛围。在东湖自创区,创业正快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创新成为一种人生追求。近十年来,在光谷文化的浸润下,一批又一批精英人才在东湖自创区矢志奋斗、创新创业,研发出一大批高精尖的科技成果,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动人的创新创业故事。

保护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精神。在东湖自创区,政府管理机构与工作人员秉承“先商后政、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谋划推动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打造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的营商服务环境。在东湖自创区,政府管理机构与工作人员形成了一个共识:政府为企业服务,政府不找企业麻烦,让企业找政府麻烦。在东湖自创区,“尊重纳税人、保护创业者”蔚然成风,敢于创新的人受到尊重、善于创新的人得到实惠。在东湖自创区,政府主动邀请企业家参与创新创业决策过程,在产业发展规划、创新创业激励、技术攻关项目评审中,处处可看到企业家身影,企业家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

转化后进生成为每位班主任都会遇到的问题。笔者所带的这个班级,虽说一二年级不是笔者所带,但相处不久,班里的后进生、调皮生就明显地凸显出来,大约有七八个。笔者发现所带班级的学生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拖拉,写作业慢,由于拖拉导致考试时间已到,试卷还没有做完。这不是一两个学生的问题,而是大部分的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而后进生的拖拉现象就更严重了。后来在与这些后进生家长的联系中了解到,这些学生不仅慢,写作业也很不专心,就连在生活中也习惯拖拉。

崇尚成功,宽容失败。在东湖自创区,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光谷文化渗透到全社会。例如,在东湖自创区政务中心入口处就有8个字:“鼓励冒险,宽容失败”,这传达着政府的态度;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院士指出,我们“不要歧视创业失败者,不要漠视非规划创新,不要仅仅重视高端人才,不要以产值利润指标来束缚工业园”,这代表着学界的观点;“骑着自行车进去,开着宝马车出来”,则是公众对成功者的赞许。

东湖自创区还通过制度安排,宽容创业失败者。在东湖自创区,对创业失败者最长给予6个月的失业保险金,补贴已缴社保费用的50%;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贷款本金损失的30%给予风险补偿。正是这种宽容性制度安排,让许多创业失败者敢于“从头再来”,从“归零”再出发,直至“东山再起”,取得最终成功。

迟恒记得,办事处印发的综合治理简报上说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方面的投入是792万元。网上报道过,国家财政专项拨款工程,地方上虚列开支套空额,有些工程,简直就是圈钱工程。所谓砂库废水、扬尘污染已使周边居民不堪忍受,背景离乡,看来也是夸大其词。

滞回曲线是在力的往复加载作用下得到的荷载-变形曲线.它反映出结构在反复受力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刚度退化及能量消耗,是确定恢复力模型和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依据,体现了结构的抗震性能[9].图5为本文不同构件的T-θ滞回曲线,纵轴T为施加的扭矩,横轴θ为扭转角.

【本文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

责编:李 懿 / 唐佩佩

标签:;  ;  ;  ;  ;  ;  ;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治理现代化之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