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虚拟资产的实证分析_实证分析论文

上市公司虚拟资产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上市公司论文,资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背景

虚拟资产是企业资产的特殊组成部分,是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前提的产物。从本质上说,虚拟资产并不是资产,而是企业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按照权责发生制和会计配比的要求,暂时作为资产进行核算的部分。它具体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直观的虚拟资产,它包括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失等,这部分虚拟资产可以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一目了然,其中待处理财产损失在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后已从年度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另一部分是隐含的虚拟资产,即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的部分,如应收账款中的坏账、报废和滞销的存货、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差额等等,这部分虚拟资产在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要求将其作为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项目反映,作为各项资产价值的备抵项目,从企业的资产总额中加以剔除,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实行以后更是将它扩展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当然这种计提属于会计职业判断的范畴,有可能出现偏差,只有在企业资产重组或破产清算时才能最终得到验证。

由此可见,虚拟资产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一个“虚”字上,由于它的界定需要参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而且受益和分摊的期限也难以精确估算,因此往往成为上市公司用以调节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一种工具。例如,“ST中华”由于1999年末高达3.66亿元的巨额海外债务重组收益,当年每股收益高达0.417元俨然成了一只“绩优股”。但是,分析其财务报告可以发现:在该公司27.2亿元总资产中,应收账款净额高达13.88亿元,所占比例为51%。而应收账款净额中三年以上账龄的达8.8亿元,其中包括了对大股东香港大环自行车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5.22亿元,后者当时因担保责任已在香港被法院判处清盘,因此该笔款项极有可能无法收回。此外,公司存货净额高达2.4亿元,其他长期应收款2800万元,待摊费用1132万元,长期待摊费用1625万元,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561万元。剔除上述虚拟资产后,公司总资产约为18亿元左右,而其净资产早已为负值。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为该公司财务风险极大,其年报利润中所含的水分也可能较多。果然,2000年中期,该公司再度出现亏损。一般而言,利润及其构成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财务信息,但是虚拟资产的大量存在意味着即使企业利润较高,人为调节的可能性却极大,同时往往预示企业的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欠佳等,因此对上市公司虚拟资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思路

本文比照陈文的研究思路,以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差异率作为衡量上市公司虚拟资产的相对程度的指标,并分区段研究差异率的构成,陈文的研究时间为1997年一个年份,本文的研究范围将从1997扩展至2001年5个年份,以便从中得出上市公司虚拟资产的变化趋势,由于2001年是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实行的第一年,还可以借此考察一下新会计制度的实行对虚拟资产确认的影响。

(一)样本选择

本文的样本选取截止1997~2001年末在深交所与上交所两地挂牌上市的公司,研究其每股净资产和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及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差异率。

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1997~2000年调整后每股净资产的公式如下: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3年以上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待处理资产净损失-递延资产)/年度末普通股股份总数2001年公式: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报告期末股东权益-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待处理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年度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差异率=1-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

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差异率用来表示上市公司虚拟资产存在的相对程度。

(二)数据来源

1.本论文所使用数据资料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数据库:

(1) CSMAR中国股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查询系统2.0

(2) CSMAR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库查询系统2.0②

2.本文所使用处理软件.Access、Excel。

3.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来分析1997~2001年末上市公司虚拟资产差异程度状况。

(三)指标说明

本文比照CSMAR的分类将上市公司分为房地产、工业、公用事业、商业、综合等五大板块;同时将对不同程度差异的企业进行分类,即分为A类、B类、C类、D类等四类。A类由差异率区间在[0,0.01]的上市公司构成,B类由差异率区间在[0.01,0.05]的上市公司构成,C类由差异率区间在[0.05,0.1]的上市公司构成,D类由差异率不小于0.1的上市公司构成。A、B、C、D依顺序虚拟资产程度由低到高。由于CSMAR数据库缺少三年以上应收款项的数据,本文用下一年坏账准备减去上一年坏账准备作为替代变量,此时有可能出现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大于每股净资产的现象,即差异率出现负数,此种情况无意义,予以剔除,这样各年的样本量如下:1997年495家,1998年617家,1999年683家,2000年738家,2001年701家。

三、实证结果

各上市公司1997~2001年的每股净资产、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及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差异率,参见表1-1~表1-3。

1997-2001年按类划分公司数及比例情况表

表1-1

表1-2

表1-3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1997年有79.2%的上市公司属于A、B类,1998年有95.14%的上市公司属于A、B类,1999年有66.18%的上市公司属于A、B类,2000年有85.23%的上市公司属于A、B类,2001年有88.87%的上市公司属于A、B类,新制度似乎压缩了一些虚拟资产的空间。综合来看,似乎虚拟资产程度在1999年达到高峰后,以后逐年呈下降趋势,换句话说上市公司的总体资产质量趋好。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下图中清楚地看到各类所占的比例情况。

1997-2001年按类划分公司数及比例示意图

(编注:鉴于版面限制,本文略去了按房地产、工业、公用事业、商业、综合板决划分的情况表。)

四、结论、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对1997~2001年上市公司的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差异率的分析,发现总体来说,上市公司虚拟资产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总体趋好,新制度似乎压缩了部分虚拟资产的空间,从均值来看,2001年的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差异率最低。然而各年份,各行业的虚拟资产分布不均衡,大部分行业1999年虚拟资产的比重达到一个高峰,随后逐年下降,但部分行业的虚拟资产比重不降反升,例如工业板块,这一板块的上市公司数量众多,其虚拟资产比重上升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本研究的的局限性

许多虚拟资产非常隐蔽,上市公司有时会采取一些非常“巧妙”的方法进行规避,这其中大多涉及关联交易。当上市公司出现业绩滑坡时,为了避免产生亏损或损失,常将虚拟资产和等额债务剥离给关联公司,以达到账面止亏的目的。在我国较为常见的是将虚拟(不良)的长期投资转卖给集团公司,特别是在按照市价难以收回投资的情况下,为提升上市公司业绩,按协议价格与关联公司进行交易,这样上市公司不仅可以完成收回投资成本,甚至还可能因买卖价差获得一定数额的投资收益。同时集团公司往往将外部的优质资产低价卖给上市公司或与上市公司内部的不良或低效资产进行置换,虽然上市公司业绩在短期内有大幅改善,但对集团整体来说,增加的只是业绩幻觉。另一方面,当集团公司不景气而且又占用了大量的上市公司资金时,可能就需要上市公司做出“牺牲”了。近年来许多上市公司对此采用的手法是将挂账多年的应收账款或投资转化为固定资产,以便报表得以改观。例如ST宏峰(000594)2001年报中披露收购桐柏银洞坡金矿,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关联交易将长期应收账款转化为固定资产的案例,其母公司宏峰集团原欠ST宏峰巨额应收账款4.25亿元,先予归还给上市公司,然后ST宏峰立即将其中的3.5亿元分批支付给上海笼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及北京华业诚通科技有限公司(金矿公司的关联法人),以此作为预付款收购金矿,这样大股东就偿还了占用上市公司的巨额资金,而上市公司得到不过是一座还未知实际价值的矿山,巨额应收账款减少,固定资产增加,报表立即改观,ST宏峰也因此项重大关联交易不规范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

本研究主要数据均源自公开报表的相关数据,调整后每股净资产的差异率对于识别上述手法形成的众多虚拟资产或其“虚假消失”无能为力,而这些“隐性”的虚拟资产可能数额巨大,对本研究结论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三)对策建议

虽然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说肯定了多数上市公司提升资产质量、改善经营管理的努力,但也揭示了不少上市公司存在的虚拟资产比重较大,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有些行业还比较严重,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隐性”的虚拟资产还不易觉察,这类企业的危害不容忽视,因为它既影响了资产的质量,也引起投资者对该公司披露信息的怀疑。虚拟资产有可能成为企业进行利润调节的手段之一,不利于投资者客观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增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为保护证券市场信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建议:

(1)完善会计制度或准则的相关规定,尽量压缩虚拟资产造假空间。利用虚拟资产造假的根源有两点:一是虚拟资产确认的模糊性,二是摊销期限的随意性。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制度将这两条明确下来,那么就可以有效地杜绝利用虚拟资产造假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可以考虑根据支出的性质合理地确定虚拟资产的确认标准,明确列示哪些项目可以列入虚拟资产,哪些项目必须由当期消化,还可以在制度或准则中根据不同类型虚拟资产的受益时间长短,规定它们相应的摊销期限。

(2)加强中介机构对披露信息的监督作用。对上市公司信息质量控制,除了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证券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外,中介机构的监督是至关重要的。注册会计师以第三者的身份,独立、客观、公正地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监督,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3)上市公司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改变过分依赖利润来评价管理者经营业绩的机制,因为利润的高低并不总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者的水平,因为有时利润下降的原因是经营者无法控制的如经济周期的变化;市场的突发事件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建立真正反映经营者付出努力的质量与数量的激励指标体系是扭转上市公司利用虚拟资产粉饰报表的行为,从而提高报表资产质量的根本出路。

(4)建立合理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推行虚拟资产剔除法。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当中增加了“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项目(其具体的计算公式见上文)。该项调整旨在向投资者提供相对真实的公司净资产,便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但对资产总额的调整指标尚未建立。为了建立合理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我们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金周转率等项指标时,应将虚拟资产从资产总额中剔除,这样就可以得到相对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5)进一步研究揭示隐性虚拟资产的新方法。如何识别隐性虚拟资产在盈余管理盛行的中国证券市场的确是一个难题,前述的一些手法只是冰山一角,到底利用什么指标及什么信息对于揭示虚拟资产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标签:;  ;  ;  

上市公司虚拟资产的实证分析_实证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