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题组关于成都大学部分专业学生语文学习力的调查报告论文_陈祖均,郭远林 刘顺洪,廖安敏

四川省彭州市濛阳中学

一、调查目的

为了有利于濛阳中学高中语文课题组承担的成都市级课题《基于语文文本导学提升农村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力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更有利于掌握高中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后语文学习力的现状,同时,以此调查结论作为反思高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力的提升成效,我课题组开展了此次调查活动。

二、调查路径

课题组本次调查是按照课题组顾问、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大学副院长张建锋老师提出的“课题研究中的难度:辐射问题——追踪毕业之后学生进入大学的学习力状况研究,从而突出研究价值。”

(一)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该次调查,课题组精心准备:首先,通过几次主研会议,在教科室的牵头下,在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力调查初表的基础上,参照全国实验研究、省市课题和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导学案调查表的思路,结合我校课题特点,完成大学生语文学习力调查表的制定。

此次问卷调查的标题“成都大学部分大学生语文学习力的调查”。调查项目共设计四个维度:语文学习动机、语文学习毅力、语文学习顺应力和语文学习能力,共计12个调查项。每项设置四个分值梯度,分值设置为4、6、8、10,以偶数值设定,便于分数统计。调查对象分为文学专业类和非文学专业类,并各选取样本50名。尽管说语文学习力的四个要素的内涵还可以细分,如语文学习动机还可以分为兴趣、态度和意愿,语文学习毅力还可分为持久力、抗挫力和忍耐力,语文学习顺应力还可分为适应力和建构力,语文学习能力可以分为记忆力、思考力、批判力和表现力,但是,为了受调查对象通俗易懂,保持受调查对象对概念的习惯性的理解,所以,调查表并未分那么细,也减少专业性称谓。

(二)问卷调查的真实性

此次调查是由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我校实习的学生朱静、成凤娇和杜茂珊等三位学生协助完成,为了保证该次调查的真实,未告知调查对象的真实目的,只要求调查对象按照表格内容如实做出选择。

三、被调查对象的数据统计

课题组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调查表,回收100份。调查对象包括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2、3、4、班学生50名,2015级国际教育1、2、3班学生50名。他们对调查表上的12个选择项都做出了自己真实意图的选择。

1、语文学习动机: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8分,最高分10分,平均分9.32分,总分466分;非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6分,最高分10分,平均分7.6分,总分380分。

2、语文学习毅力: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6分,最高分8分,平均分7.6分,总分380分;非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4分,最高分10分,平均分7.76分,总分388分。

3、语文学习顺应力: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6分,最高分8分,平均分7.6分,总分380分;非文学专业最低分6分,最高分10分,平均分7.4分,总分370分。

4、语文学习能力:

该维度分为9项,它们的分值情况如下:

(1)听的能力: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6分,最高分10分,平均分7.8分,总分390分;非文学专业50非答卷,最低分6分,最高分10分,平均分8.32分,总分416分。

(2)说的能力: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6分,最高分10分,平均分7.4分,总分370分;非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6分,最高分10分,平均分7.2分,总分360分。

(3)读的能力: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4分,最高分8分,平均分7.8分,总分390分;非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6分,最高分10分,平均分8.04分,总分402分。

(4)写的能力: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6分,最高分8分,平均分7.64分,总分382分;非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4分,最高分10分,平均分7.72分,总分386分。

(5)理解信息能力: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6分,最高分8分,平均分7.68分,总分384分;非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6分,最高分10分,平均分7.92分,总分396分。

(6)筛选信息能力: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6分,最高分8分,平均分7.64分,总分382分;非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6分,最高分10分,平均分8.16分,总分408分。

(7)分析信息能力: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4分,最高分8分,平均分7.52分,总分376分;非文学专业50份试卷,最低分6分,最高分10分,平均分7.28分,总分364分。

(8)整理探究能力: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6分,最高分8分,平均分7.68分,总分384分;非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4分,最高分10分,平均分6.96分,总分348分。

(9)阅读能力: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6分,最高分8分,平均分7.72分,总分386分;非文学专业50份答卷,最低分6分,最高分10分,平均分8.16分,总分408分。

四、被调查对象数据分析

1、语文学习动机:文学专业的学生均分高于非文学专业学生1.72分,说明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动机与所学专业保持一致性。

2、语文学习毅力:文学专业的学生均分低于非文学专业学生0.16分,说明文学专业学生的语文学习毅力因高中阶段高考学习的紧张度进入大学后存在一种专业倦怠感,但非文学专业学生最低分4分,说明语文学习毅力的个性差异较大。

3、语文顺应力:文学专业的学生均分高于非文学专业学生0.2分,说明文学专业学生保持了高中阶段语文方面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适应能力不断增强的优势。

4、语文学习能力

(1)听的能力:文学专业的学生均分低于非文学专业0.52分,说明文学专业的学生因高中阶段语文学习教师教法未得到改变而产生了持续的听觉疲劳,但是非文学专业学生的最高分为10分,说明学生听的能力因专业不同产生了较大影响。

(2)说的能力:文学专业的学生均分高于非文学专业的学生0.2分,说明文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因专业的原因而略有差异,而文学专业学生和非文学专业学生的最高分均为10分,说明两个专业学生说的能力差异不大。

(3)读的能力:文学专业的学生均分低于非文学专业的学生0.16分,说明文学专业的学生因高中阶段高考学习的紧张度进入大学后存在一种专业倦怠感。但是文学专业最低分4分,说明读的能力的个性差异较大。

(4)写的能力:文学专业的学生均分低于非文学专业的学生0.08分,说明两个专业学生写的能力差异不大,但是,非文学专业的最低分4分,说明写的能力的个性差异较大。

(5)理解信息的能力:文学专业的学生均分低于非文学专业的学生0.24分,说明文学专业的学生因专业的差异略有差异,但是,非文学专业的学生最高分10分,而文学专业的学生最高分只有8分,个性差异较大。

(6)筛选信息能力:文学专业的学生均分低于非文学专业的学生0.52分,说明文学专业的学生在筛选信息方面的能力弱于非文学专业的学生,但是,非文学专业的学生最高分10分,而文学专业的学生最高分8分,说明个性差异对筛选信息的能力影响较大。

(7)分析信息能力:文学专业的学生均分高于非文学专业的学生0.24分,说明文学专业的学生分析信息能力略微高于非文学专业的学生,但是最高分不及非文学专业学生,最低分4分,说明文学专业学生的分析信息能力的个性差异较大。

(8)整理探究能力:文学专业的学生均分高于非文学专业的学生0.68分,说明文学专业的学生整理探究能力大大高于非文学专业的学生,但是非文学专业学生的最低分4分,说明非文学专业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个性差异大。

(9)阅读能力:文学专业的学生均分低于非文学专业的学生0.44分,说明文学专业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如非文学专业的学生,但是最高分10分,文学专业学生最高分8分,说明不同专业学生的阅读能力个性差异大。

五、调查得出的结论

1、语文学习力四要素综合来看,文学专业的学生与非文学专业的学生相比,各有优劣。

2、高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力提升的效果,能够影响到学生进入大学的学习。

3、提升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力的语文文本材料的选择应该多样化。

4、提升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力的导学策略应该改变,即以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

5、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在语文学习力的四要素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落实,即动机、毅力、顺应力的品德培养和能力的养成。

附调查表

四川省彭州市濛阳中学

大学生语文学习力的调查表

高中语文课题组、教科室

论文作者:陈祖均,郭远林 刘顺洪,廖安敏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  ;  ;  ;  ;  ;  ;  ;  

高中语文课题组关于成都大学部分专业学生语文学习力的调查报告论文_陈祖均,郭远林 刘顺洪,廖安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