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化浊方对恶性肝脏肿瘤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论文_马云峰,杨俊恩

唐山市工人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目的 研究疏肝化浊方对恶性肝脏肿瘤(MHC)临床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96例MH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介入治疗,观察组介入治疗的同时给予疏肝化浊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7%),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VD计数及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肝化浊方对MHC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疏肝化浊方治疗MHC可能与降低肿瘤组织MVD及VEGF水平,减少血管生成有关。

关键词:疏肝化浊方;MHC;MVD;VEGF

外科根治术是肝脏恶性肿瘤(malignanthepaticcarcinoma,MHC)治疗的最佳方案,但受到诊断手段的限制、在MHC确诊时多数患者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或肿瘤细胞转移,使得外科根治术的应用受限,中晚期或肿瘤细胞转移的患者只能利用介入或消融等手段治疗,介入或消融在临床治疗上对患者正常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对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无明显作用[1-2]。中药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低等特点,对于MHC的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利用常规介入治疗同时给予疏肝化浊方治疗MHC,通过对治疗有效率的比较,评价其在MHC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对MVD计数及VEGF水平的影响,探究疏肝化浊方治疗MHC的作用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96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影像学、病理诊断为确诊为MHC、KPS≥70,共涉及病灶139个。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48例/组),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0~59岁,平均年龄(38.4±7.3)岁,其中原发性肝癌30例,肝转移癌18例,观察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21~62岁,患者平均年龄(38.1±7.5)岁,其中原发性肝癌21例,肝转移癌27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TACE治疗,以表阿霉素、顺铂、丝裂霉素等作为化疗药物,以超液化碘油10~30ml为栓塞剂。观察组在接TACE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肝化浊方,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对用药剂量及组方进行调整,治疗时间3个月以上。

1.3指标检测

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病情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肿瘤病灶区域明显减小,坏死区域面积显著扩大,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7%),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MVD计数及VEGF水平变化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VD计数及VEGF水平均出现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MVD计数及VEGF水平比较(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MVD计数比较(P>0.05),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MVD计数及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VD计数及VEGF水平见表 1。

表 1两组患者MVD计数及VEGF水平(`x±s,n=48)

3讨论

外科手术切除为目前MHC治疗首选方案,由于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难度大、病情变化迅速,在完成确诊后多数患者病情已发展至中后期并伴有肿瘤细胞转移情况的发生,使得外科手术切除无法进行。介入治疗是目前中晚期MHC治疗最为有效的手段,但介入治疗对正常细胞具有较大毒副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肿瘤是由邪毒积聚,毒发五脏引起的,对于MHC 的治疗应以疏肝化浊为主[3],疏肝化浊方具有疏肝解郁行气、健脾利湿化痰、活血化瘀等功效。MHC病灶区域伴有典型的血管病理性生长,MVD为血管形成的重要指标,MVD计数代表了肿瘤血管形成程度,MVD计数及VEGF水平反应了肿瘤组织血流情况及血管形成情况[4]。

本研究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利用疏肝化浊方治疗MHC观察临床疗效并对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介入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肝化浊方可促进肿瘤组织的坏死,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MVD计数及VEGF水平,抑制肿瘤组织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疏肝化浊方对MHC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肿瘤组织血管形成,阻断肿瘤组织营养供给有关。

参考文献:

[1] 彭承宏,赵舒霖,金佳斌.腹腔镜及机器人技术在肝脏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6):610-614.

[2] 黄志刚,杨世忠,揭中华,等.射频消融术对肝脏肿瘤患者临床疗效及肝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6(3):638-640.

[3] 黄幼异,黄伟,孙蓉.柴胡皂苷对肝脏的药理毒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7):298-301.

[4] 杨军妍.肝细胞癌螺旋CT增强征象与其VEGF、PLGF和MVD表达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4):272-278.

作者简介:

马云峰,男(1975.7~),学士学位,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的中医治疗及康复研究;

通讯作者:杨俊恩,女(1973.1~),学士学位,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护理,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研究项目(编号:2016121)

论文作者:马云峰,杨俊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疏肝化浊方对恶性肝脏肿瘤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论文_马云峰,杨俊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