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效果观察论文_段子永

施甸县中医医院 云南施甸 6782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外科治疗方案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 年3 月至2014年9 月26 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与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两组各13 例。对两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基本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治疗后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等特点,可有效提高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043-01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疾病,约占急性胰腺炎(BP)的60%左右,具有病情复杂、发病急、病死率高的特点[1]。近年来,胆囊切除仍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术方法。本文对我院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不同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且利于术后恢复的治疗方法,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3 月至2014 年9 月26 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2],排除存在恶性肿瘤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与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两组各13 例。对照组中男8 例,女5 例,年龄36~58 岁,平均(46.48±2.5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 1~6d,平均(3.05±1.55)d;合并高血压病者4 例,合并冠心病者6例,合并糖尿病者3 例。观察组中男7 例,女6 例,年龄38~56岁,平均(45.62±2.2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5 d,平均(2.31±0.55)d;合并高血压病者6 例,合并冠心病者5 例,合并糖尿病者2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以及合并疾病分析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3]:患者于全麻下进行手术,选择右肋下为手术切口,分别将皮肤、肌肉及皮下组织等组织进行逐层分离,胆囊部位完全暴露后进行胆囊切除治疗,待胆囊切除成功后,需对胆总管进一步进行探查,若发现胆总管存在结石,则需对胆总管进行切开取石治疗。手术完成后,认真冲洗腹腔,留置引流管成功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2)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4]:患者同样于全麻下进行手术,分别于右侧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处及剑突下建立手术操作孔,并于脐下建立气腹。先对患者胆囊部位进行仔细观察,在明确病变部位后行胆囊切除手术。手术过程中需对胆总管进行探查,确认存在结石后也需进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同样成功留置引流管后并缝合手术切口。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补液以及适量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以及术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患者术中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观察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腹腔引流量等。住院期间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对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取得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 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相关情况分析详见表1。

表1 手术中相关情况分析

3 讨论

目前,开腹胆囊切除术以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两种手术方法均可对胆囊进行有效切除,并且对胆总管结石进行取石清除以达到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目的[5]。笔者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以总结出更好的治疗方法。相关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应用不同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治疗的手术时间对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应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手术中患者出血量比较,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腹腔引流量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可以得出,观察组可以在不增加手术时间的情况下,能有效改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相关指标的效果。另外,本次观察、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期间观察组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相关情况,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病情恢复。进行腹腔镜手术技术仅需在患者腹部行三处微小切口,通过微小切口行腹腔内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对患者损伤较小,还可以增进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6]。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等特点,可有效提高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淑牖,李江涛,刘笑雷.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2007(01)

[2] 周军,李宜雄,汤恢焕,王宪伟,龚学军,胡国潢,何群.外科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06)

[3] 王建球,杨廷燕,王建平,陈跃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72 例诊治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2011(03)

[4] 冷凯,曾鹏飞,主鹤亭.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2008(07)

[5] 彭淑牖,李江涛,刘笑雷.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2007(01)

[6] 靳智华.腹腔镜与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4(05)

论文作者:段子永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3

标签:;  ;  ;  ;  ;  ;  ;  ;  

外科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效果观察论文_段子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