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校共育对培智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论文_柳芳

浅析家校共育对培智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论文_柳芳

安徽省宁国市特殊教育学校 242300 柳芳

摘要:由于培智学生的智力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在生活中有些事情很难自理,常常由其父母、亲人包办,久而久之对其的成长及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培智学校在教育当中,也应在此方面发挥效用,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使其逐渐的摆脱对他人的依赖,使其获取到更多更好的进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家校共育;自理能力;培养研究

前言:所谓的自理能力,就是指自己料理生活、事物的能力,可以自己便后洗手、动手吃饭、穿衣脱衣等,这对于正常人可能很简单,但对于部分培智儿童来说却很难达成。因此,培智学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义务,致力于自理能力的培养,使培智儿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升,使得家庭、社会负担得以相应的减轻。

一、培智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的原因

(一)家人的过分溺爱

大部分的培智学生都是先天不足的,父母常常觉得对孩子有所亏欠,所以事事包办,使得学生失去了很多的自理机会,久而久之就会使其形成较为严重的依赖心理,由先天缺陷转化成后天“弱智”。例如,当智障学生自己穿衣、吃饭,做一些最基本的活动时,部分家长看到孩子比较吃力,就会主动提出要帮助孩子,帮助其处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基本事务等,使得智障学生的自理能力很难得到锻炼,久而久之就会使其完全丧失。在此模式下,父母很少教给学生一些自理方法,使得学生很难得到规范性、系统性的训练,为家庭、学校、社会增添了较多的负担,也非常不利于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怕麻烦心理较重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之所以一些培智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弱,与其父母的怕麻烦心理较重,也有着较大的原因。例如,当孩子在穿脱衣服时,家长第一时间不是教授给孩子穿脱衣服的方法,而是对其进行帮助,这样虽然减少了时间、麻烦,对学生本身自理能力的提升却是非常不利的。

(三)教育方法的缺失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部分家长、老师在针对培智学生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在教育、引导方法上还有失妥当,对自理能力培养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1]。例如,当孩子自己吃饭时,常常吃的满桌子都是,或者将垃圾扔在桌子下,在这时部分家长和教师并没有借机引导,只是一味的批评、怪罪等,使得孩子在下次再也不敢做同样的事,即使想做也不敢去做。

二、家校共育对培智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家庭方面的指导方法

1.细心。所谓的细心就是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与学校达成共识,应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细节等,善于发觉孩子的微小进步,并担任起帮助者、指导者、鼓励者的角色,见证孩子自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见证其的成长与发展。

2.耐心。针对于培智学生来说,之所以部分学生学不会吃饭、穿鞋、穿衣,并不是因为其的智力、能力问题,更多的则是学生并没有尝试去做,所以永远都不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此方面,家长一定要及时的联合学校,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如洗手帕、系鞋带、收拾书包等,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其自主、慢慢的尝试去做,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促使其自理能力的逐渐提升,使培养目标得到一一达成。

3.爱心[2]。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陶行知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教育、引导培智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着足够的爱心,应做到源于爱、归于爱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启迪学生、感染学生,保障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和培智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应把其视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而是要善于运用平等、真心来与学生相处,可以在旁边采用语言指导,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事物等,并在其任务完成后予以奖励,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好其的自尊心。但是,家长在理解爱心时,也应秉持着适度性的原则,这种爱并不是过度溺爱,而是适度的爱,应学会适当的放开双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使其在成长、发展中获得成就感、体验感,将培智教育的内涵、价值等最大化的展现出来。

(二)学校方面的指导方法

1.建立家长通信薄。对于培智学生的家长来说,他们是非常辛苦的,不仅要忙于工作,也要在闲暇时间照顾好培智学生,很难将过多的时间、精力放置在其他事物上。因此,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就应承担起主力军,借助自身的力量、秉持着专业性的原则、态度来促进家校合作,家校共育,使学生在家长、学校的双方努力下获取到更多,为其的成长、发展提供保障。例如,学校应建立起家长通信薄,保障与家长间的密切、紧密沟通,也可以以互联网为载体,借助QQ、微信、微博等平台来与家长取得联系,使家长及时的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进步情况,使家校共育得以真正的实现。

2.深化学生的自理意识。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的联合家长一起以身作则,深化学生的自理意识,促使其自理能力的逐步提升。例如,在打扫卫生时,教师和家长就可以站在学生的前面,左手拿着笤帚,右手拿着簸箕慢慢的打扫,在这时学生就会觉得不好意思,也拿起工具亦步亦趋的扫起来。在这样的模式下,可以让家长、教师的行为来牵动学生,使其可以力所能及的干一些小事,达到提高其自理能力的最终目的。

3.借助集体力量[3]。教师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过程中,也可以巧妙的结合集体的力量,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获取到更好的进步、发展。例如,在吃东西之前,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大家互相看一看,还有哪位学生在进食前没有洗手,马上去洗一下。”在这时,学生间就会互相检查、有的去洗手,有的发现手不干净再去洗手等,久而久之就会使其的自理能力逐步的形成,使其养成讲卫生、勤洗手的好习惯,促使其自理能力的逐步形成。

结论:综上所述,培养培智学生的自理能力并不是一项轻而易举就能达成的工作,而是要秉持着持之以恒的态度和决心,才能够逐步的达成预期的培养效果,促使学生自理能力的不断加强,使其在未来拥有更加宽广的发展前景。由于本人的经验有限,导致本文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希望在实践中得到完善,为我国特殊教育的推进贡献一丝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蒙雅.以育代管:互联网环境下的家校共育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6):23-25.

[2]任丽丽,李前进.小学家校共育典型案例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34.

[3]王迎军.运用大数据构建“互联网+教学测评管”家校共育新机制[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6):73-75.

论文作者:柳芳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浅析家校共育对培智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论文_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