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人格教育对策的优化_教育论文

青少年人格教育对策的优化_教育论文

青少年人格教育对策的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人格论文,青少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1999)03—0065—68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人格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问题。人格是什么?在不同的人那里,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学科,如心理学、伦理学、哲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有不同的定义,同一学科又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据有的学者统计,关于人格的定义有100多种。 人格定义的多样化,说明人格问题的复杂性和研究的广泛性。人格是包涵多学科含义的综合性、整体性的概念,可表述为:以精神面貌为核心,以伦理道德为主导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特质的总和。它是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的综合表现,是人的知识、能力、德行、意志、情感、信仰、作风等多因素的共生体。人格健全就是人格中的各种因素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一个功能完善的成熟的人。

人格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但它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在遗传、环境、教育、学习、实践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教育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健康人格的塑造更要依赖于教育。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研究重心已从原来的“智力开发”转向“人格培养”,纷纷把人格教育作为其他教育的基础,作为优先发展的教育,可以说着眼于发展和完善青少年人格品质的人格教育成了世界教育的潮流。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人们价值观念的变革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人格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人格健全的青少年才是祖国、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当前我国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和人格发展状况都还没有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如何搞好人格教育问题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作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如何优化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对策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格教育作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和完善受教育者的人格品质的教育活动,本身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它的实施是一个较为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种变项,需要遵循必要的原则。实施的途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功效各有千秋,不能绝对化。因此,搞好人格教育,最有实际意义的莫过于对人格教育对策进行优化组合。根据人格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我国当前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实际情况,青少年人格教育对策的优化主要是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核心是激发青少年自我建设的意识。

人是能动的、自主的,是万物之灵。人具有选择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人的自我意识在自身人格发展中发挥着组织者、推动者的作用,影响并塑造着人格品质结构的其他成分和这些成分的相互关系,制约着个人行为。任何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受教育者内在积极性的发挥才能起作用。从根本上讲,人格的发展、完善是个人主动自觉的过程,其成效主要依赖于个体人格自我建设意识的强弱和所付出的努力。青少年是自我意识发展最快的时期,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强,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青少年的主体能动性,想方设法促使青少年成为人格建设的主人,使其意识到自我的需要,自我存在的价值。要激发其进行人格建设的意向,确立人格建设的目标,培养人格建设的方法和能力,依靠青少年人格自我建设积极性的发挥。教育者能给予受教育者最重要的帮助,应是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意识的高度觉醒。

(二)重点是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发展。

人格教育、人格建设本身是一个人格整合的过程,随着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人格的各方面要素总是逐渐由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由最初的互不相关发展到和谐统一状态。人格的整合永远不会停止,而且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发生着变化。对于青少年来说,经历了儿童期人格的发展已使人格素质具备了一定水平,对其进行人格教育应在重视发展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人格素质的整合发展上。要在继承和发扬原有人格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及改进,发展那些新时代、新生活所需要的新的人格成分,补充已有人格成分的不足,抛弃那些已落后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旧有人格成分,把新老人格成分按照新时代、新生活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融合,实现生理与心理的统一,思想与行为的统一,知识、能力、品德的协调。在这个问题上,对年龄越大的受教育者进行人格教育更要把重点放在人格整合上。

(三)基础是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构成人格的要素不少,但其核心是人的内在素质,即人的精神境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这一切,无不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关,与人的整体素质、综合素质有关。文化素质既是人的整体素质的基础,也是现代人格的基础,较高的文化素质是形成现代化人格的理想条件。文化素质体现着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折射出人的信仰和情感,体现着人的精神风貌,代表着人的品位和品质。广博的知识是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重要基础。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文学使人善辩。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1](p13~14)可见,人格的教育与塑造必须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为前提和基础,特别是面向青少年和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格教育更是如此。现实工作中尤其要注重:一是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切实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靠综合教育培养全面的素质;二是在丰富文化底蕴的同时,要强化思维训练,思维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精髓”,人格的水平与思维能力直接相关;三是要注意传授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及时用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新科技武装青少年的头脑,促使人格尽快现代化。

(四)强化情境陶冶与行为训练。

一般认为,良好的人格品质是知、情、意、行等要素的和谐发展与统一。重视认知的教育无疑是正确的,这是良好人格形成的前提。但不能指望仅靠认知教育就能顺利产生良好的行为,实现知行统一,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换句话说,忽视了情感、意志这些把知转化为行的中间环节的培养,往往会造成知行矛盾的恶果,这也正是当前我国德育工作和人格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青少年的人格教育中要注意和尊重情感、意志等因素在人格品质形成中的特殊地位和功能,要强化情境的陶冶以及行为的训练。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的建设,丰富青少年的生活,培养青少年取得成功的体验和耐挫力;要搞好学生的班集体建设,提高教育者人格感染力,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解决冲突的技能;要净化、美化生活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要加强艺术教育功能,发挥艺术熏陶作用,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接触社会生活,学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要努力创设专门的情感与行为训练活动,培养青少年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及行为习惯。在现实生活和特定情境中获知、育情、炼意、导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均衡、健康的发展,达到身心的统一,人与社会的协调。

(五)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教育正合力。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格正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下发展和形成的,环境影响在人格的发展中意义重大。环境的健康化与人格的健康化是密切相关的,健康的环境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好对人格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成为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教育自然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有着特殊责任和意义,但人格教育绝非学校一家可以奏效。学校进行人格教育时,不仅要在学校内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局面,而且也要依赖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各自功能的发挥和三者的密切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标准不一,取向不协调,则会使青少年面临种种矛盾和冲突,从而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必须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的人格教育体系,实现人格教育的整体化、系统化、一体化。当前,不仅要注意改进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师的人格水平,强化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更要注意消除电视、网络和其他传播媒体的副作用影响等问题,尽可能使三方面的教育趋于协调,促使青少年的人格健康发展。

(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生活,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重点,青少年心理品质和心理教育长期以来受到忽视的情况也已经得到了逐步改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已被确定为德育的目标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也已列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级学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还是令人忧虑,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及水平都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存在一定的距离,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不能令人满意,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有增多的趋势。在认识上和政策上都还没有真正到位,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是当前德育及其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格教育的水平,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发展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心理障碍、矫治行为偏差等等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来完成,这样才有可能促使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

(七)建立健全人格健康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青少年的人格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是一个多方面影响的过程,教育环境、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在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要使各种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实现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完善的管理和评价机制,需要靠制度、法规来提供保障和导向。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仅对组织教育过程是必要的,而且对青少年自身进行人格自建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身心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青少年不可能不受社会规范和制度的制约。积极通过健全的规范和机制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进行调控,是保证其思想品德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必要措施。通过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和强化那些社会需要的思想行为,制约或惩罚那些超越社会规范的言行,让青少年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社会倡导的,什么是社会反对的,从而明确是非,掌握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逐步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

实施人格教育,培养青少年真、善、美的高尚人格是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取向,也是新世纪的呼唤。我们应当及时把人格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点,深入研究并遵循青少年人格发展的规律和人格教育的规律,优化人格教育的对策,努力搞好青少年人格教育,这将是我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收稿日期]1999-02-28

标签:;  ;  ;  ;  ;  

青少年人格教育对策的优化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