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建筑工程的管理创新。项目公司代表了企业的形象、企业的实力,它就是企业的缩影和企业与市场的交集。企业通过施工管理创新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和灵魂。
关键词:创新思维;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一、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时代的要求
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不管是在什么领域以及什么方面,如果始终保持一个较为静止的状态,不会随着外部的改变而去及时地调整,那么等待它的唯一结果就是,因无法适应社会而被淘汰,这个道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面也同样是一个真理。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应该最大化地提升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管理方面的体制以及制度要求,尤其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的承包商进入到国内市场,我们更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由此以来,在巨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在巨大的时代改革环境面前,就更加迫切地需要我们去做相应的创新和改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当前,由于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正在不断地走向市场化,这就导致人们的价值观、管理理念、竞争意识都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而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的主要体制并没有随着当前时代的大变化而发生大的变化。建筑工程本来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项目工程。不仅仅是在管理的观念方面,在整个体系的激励方面以及在日常的项目工程的实施方面,都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来不断创新,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管理自身发展的要求。
(三)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
管理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科学,从本质上说,管理科学是为了实际需求的科学。管理科学的真正目的就是通过科学的计算、分析、运用,然后制定完善的策略去科学地管理和应用到生产当中,去取得企业生产的效益,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财富、把创新成果转化成一种核心竞争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更新得十分迅速,如何将其及时有效地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当中、生产实践当中,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最为关键的是结合项目工程的实施来进行创新、只有这样的创新才能保证项目工程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1、建筑工程管理法规和体制不健全。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管理规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当前的管理要求,它没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以及标准化的准则规范,导致对建筑工程管理约束性较差。同时它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也比较落后,不适应当前的快速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与此同时,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协作机制,专业性较差,没有科学而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专业队伍,这就导致了管理上的不科学、不规范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
2、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意识薄弱。目前我国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其发展和复兴建立在大量的基础工程建设之上。建筑业已经是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工程项目管理本应该在建筑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很多建筑行业业主的工程项目管理意识很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项目管理的优势。使得项目管理的优势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而建筑工程管理更多的是依靠行政手段达到目的。往往业主认为在技术上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额外的支出来进行项目管理。因此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并未建立与工程项目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和项目管理体系。
3、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总体水平不高,缺乏竞争力。建筑工程的设计单位、承包单位、施工单位总体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建筑行业国际化发展需求是因为竞争力薄弱。目前我国的设计单位多为综合设计单位,包含着结构、建筑、机电等多工种。由于组织过于繁杂,从而导致设计单位不适应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以设计为主的总承包体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监理单位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监督机制的性质、任务、理解不到位,监督乏力,局限于对施工质量的监控。令人遗憾的是,国内众多工程项目,如小浪底水电站鲁布革水电站、深圳地王大厦大亚湾水电站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许多大型项目的项目管理被国外的项目管理公司所包揽。
三、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创新思维
1、组织机构上的创新
建筑行业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在建筑工程的管理方面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组织管理机构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陈旧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建筑工程管理机构的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合同签订后就有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有较大的权利,有权支配施工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监管起来很不方便。项目经理不能承担法人能够承担的责任,这样一来若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存在职责不明确而耽误工期或工程安全事故。所以,建筑工程的投资企业要完善、健全工程管理制度。成立特定的管理部门或单位,负责监督建筑工程管理;实行工程管理责任制,制定监管管理规则,将责任明确的分配到每一个管理人员或部门;就工程的不同时段制定不同的管理计划和目标;制定考核制度。全面规范工程管理的各个细节,对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进行统筹的计划管理,做好对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2、管理理念的创新
建筑行业要想长远发展,首先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管理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培养工程管理人员,在制度、组织机构、方法等的创新上敢于投资;明确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采取措施并实施落实。在建立创新的管理模式时,要根据每项工程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建筑工程开发企业决策人员首先要充分认识工程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在资金上提供支持。改变落后的思维方式,理解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紧迫性。建筑开发企业未来的发展是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紧密联系的,企业要着眼于未来,把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立足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制定管理方案时要结合企业发展的状况,充分反映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只有改变了管理理念才能进一步改变制度、方法,才能使建筑企业、建设公司的利益得到保证,使建筑工程发挥它最大的社会价值。
3管理技术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以及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它包括:对现有的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方式进行的技术改进或创造活动。技术创新分为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引进再创新三种模式。技术创新既可以由企业单独完成,也可以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完成。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包括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单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来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应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建筑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对大量的工程设计图纸、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资料及参建各方的信息资料等进行及时、有效地分类和归档,建立相关的技术文档,同时,参建各方通过网络技术对这些信息资源可进行共享。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能大大提高工程管理工作效率,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4、人才培养的创新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水平决定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才是最大的竞争力,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建筑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建筑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用新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来武装工程管理人员,这样才能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工程管理团队,从而带领企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结束语
总之,只有采取科学、合理、创新的建筑工程管理措施,才能提高工程管理效率,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建筑企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建筑企业的决策者们要培养创新意识,要高度重视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有力地推动建筑企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航亮.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3(15):151-179
[2]李瑜洋.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应用及发展[J],城市建筑.2011(18):227:-246
论文作者:李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企业论文; 工程论文; 是一个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