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_黄翠香1,贾春生2,赵新闻1*

1.河北省涞水县中医院内科 河北涞水 074100;2.河北省涞水县中医院脑血管科 河北涞水 074100

摘要:目的:探讨中风后眩晕患者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中风后眩晕患者共78例,按照患者入院编号尾数单双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地芬尼多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观察患者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7.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到76.92%,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疗效更加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小柴胡汤加减;中风后眩晕;治疗效果

中风后眩晕是由于内耳迷路积水所致,患者主要临床病症有:眩晕、听力下降、恶心、耳鸣等。当患者病情加重时,还会出现头晕眼花、眼前发黑等现象[1];如果患者感觉事物在旋转、摇摆不定则为晕。既有头晕眼花,又伴有外物旋转则为眩晕。轻度眩晕患者可适度休息后得到调整,而重度眩晕会出现心悸、恶心等,需要及时采取救治措施。要学学认为,眩晕常见于中风、脑血管等疾病[2]。中医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该疾病的效果十分显著,得到患者和医师的认可,现本文针对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中风后眩晕患者共78例进行研究,探讨了中西医治疗中风后眩晕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中风后眩晕患者共7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按照患者入院编号尾数单双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66-80岁,平均年龄(75.5±3.0)岁,病程1-9个月,平均病程(4.0±2.0)月;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6.0±2.0)岁,病程1-11个月,平均病程(4.5±2.0)月。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地芬尼多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1022154,2010-07-30 生产单位: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药品特性:化学药品,25mg)治疗,25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方剂配比:柴胡8g、半夏6g、黄岑6g、党参5g、生姜10g、甘草及大枣各10g。对于脑梗死患者,加用川芎7g、红花5g;对于 颈性眩晕患者,加用钩藤6g、白蒺藜6g;对于前庭神经细胞炎患者,加用板蓝根10g、防风8g。水煮煎服,一次/d。两组均治疗1周,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

痊愈:头晕目眩、眼花、恶心等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恶心、眩晕、眼花、耳鸣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意义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行t检验。对比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39例患者中,总有效38例,较对照组的30例相比,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0.05),详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3讨论

中风后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老年中风患者,常由于脑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患者脑供血不足、缺氧、缺血等局部组织坏死。中医认为,治疗眩晕在于滋养脾气,化痰,重在舒筋养肝,调整肝脾,则眩晕可痊愈[3]。在张仲景《伤寒论》中,对小柴胡汤有所记载,该方剂由柴胡、半夏、黄岑、党参、生姜、甘草及大枣配比而成,具有扶正祛邪、和解少阳等功效[4]。用于治疗目眩、头晕疗效显著。其中柴胡具有保肝护脾的功效,能疏肝解郁;半夏具有能缓解恶心、呕吐等现象,黄岑清热利胆、舒肝养气,疏通胆腑滞气,调理肝脾,党参健脾益气,保护中州,生姜,化痰,甘草健脾,切断生痰之源[5]。

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于脑梗死患者,加用川芎、红花;其中川芎对于行走不便、头风头痛等具有显著疗效,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等功效,用于眩晕能达到化解郁结、通达等作用,红花可用于治疗活血通经、除湿消肿等功效,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能帮助血液循环,缓解中风症状。颈性眩晕患者,加用钩藤、白蒺藜,其中钩藤具有清热平肝的功效,还能明显降低患者血压,对于颈性眩晕,可缓解颈部受压,提高颈部血液循环。白蒺藜能散风、平肝、解郁;对于前庭神经细胞炎患者,加用板蓝根、防风,其中板蓝根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防风可健脾护肝。通过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与学者[6]实践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日常救治过程中,临床在治疗中风后眩晕疾病时,可根据患者眩晕不同致病情况,选用小柴胡汤加减方剂治疗,达到对症下药的理想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疗效更加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建顺.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疗效评价[J]. 医药前沿,2014,11(30):275-275.

[2]陈全叶.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1):146-147.

[3]李华.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5,20(21):1734-1735.

[4]杨军伟. 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948-2949.

[5]张朝阳.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疗效评价[J]. 中医临床研究,2014,05(8):115-116.

[6]付雅峰.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疗效评价[J]. 光明中医,2014,05(10):2201-2202.

作者简介:黄翠香,女,1969年5月29日出生,河北省涞水县,汉,中医主治医师,河北省涞水县中医院,二级甲等,内科,本科,研究方向:中药制剂治疗眩晕。

第二作者简介:贾春生,河北省涞水县中医院,主治医师,脑血管科。

通讯作者:赵新闻,河北省涞水县中医院,中医主治医师,内科。

论文作者:黄翠香1,贾春生2,赵新闻1*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3

标签:;  ;  ;  ;  ;  ;  ;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_黄翠香1,贾春生2,赵新闻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