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驱动通货膨胀_物价水平论文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利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关于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学术界看法不一。本文认为造成我国1994年以来通货膨胀新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文章指出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发育不全,在这种不完全市场上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直接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文章还用经济模型表述了价格调整方式对通货膨胀惯性的影响,并针对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提出了抑制性对策。

关键词: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完全市场 不完全市场 经济模型 价格调整 通货膨胀惯性

本文提出的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论,以一个有微观经济基础的物价总水平模型,较好地阐释了1994年以来通货膨胀出现新特点的成因。

1994年以来出现的一轮通货膨胀具有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一段时间后,物价涨幅仍在高价位上运行,物价水平回落缓慢,而且消费品价格涨幅高于生产资料。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80年代的几次通货膨胀都在国家实行紧缩政策后较快地得到抑制。经济学界对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点提出种种理论解释,各种观点异彩纷呈,且人言人殊。这些观点所依据的经济理论主要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强调要素价格作用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运用上述理论说明以往通货膨胀原因时,显得十分得心应手,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但是,同样的理论在解释这一轮通货膨胀新特点时,却显得左支右绌。如: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不能解释为什么国家紧缩政策实施一年多,总需求已受到一定程度控制后,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价位徘徊;仅强调要素价格上涨作用的成本推动型膨胀,不能说明原材料价格上涨势头已得到遏制,而物价总水平却无明显下降的趋势。这启示人们:需要探寻因事制宜的理论,才能较好地解释这次通货膨胀的新特点。笔者认为,除以上几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在这一轮通货膨胀中继续起作用外,导致这一轮通胀出现新特点的重要原因是: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论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结合的视角探讨通货膨胀问题。目前,在讨论通货膨胀问题时,从宏观经济方面找原因多,而从微观经济视角找原因少。1994年以来的通货膨胀或被归咎于总需求过大,或被归因于宏观调控体制的改革。除了讨论要素对通货膨胀的作用外,极少从理论上分析经济中企业行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论不仅从宏观经济角度(如货币量、物价总水平等),而且从微观经济运行机理(如企业定价策略等)来探讨通货膨胀问题。尝试着建立有微观基础的通货膨胀模型,并以模型为基础分析本次通货膨胀的特点。

本文首先概述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与利润最大化的关系;其次,以经济模型表述价格调整方式对通货膨胀惯性的影响;然后,说明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是导致近期通货膨胀新特点的原因;最后,对关于抑制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提出几点政策性建议。

一、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和利润最大化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有定价能力的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利用企业自身的市场力,交错调整价格,推动总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而形成的通货膨胀。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既可能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同时出现,也可能单独出现。当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与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相伴而起时,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表现为企业利润率的增加幅度高于成本的涨幅。当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单独出现时,它表现为成本不变、但产品价格不断攀升。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仅出现于不完全市场中。它出现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有定价能力。然而,不是每种类型市场中的企业都有定价能力,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就没有定价能力。在完全的市场中,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没有定价能力,不能通过调整价格实现利润最大化。单个企业独自改变价格只会导致利润的下降,因为企业若将价格调整到高于市场价格的水平,那么企业的销售量就会减少,从而利润下降;若企业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调低价格,企业就会亏损,这是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降价的后果是其平均利润的减少或消失,降价后销量越大则利润减少得越多。所以,企业不能从调价中得益。因而,在完全的市场中,没有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 各种类型的企业在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企业调整价格的能力越强,从调价中获得的利润增量越多,推动总物价上涨的幅度就越大。企业调整价格能力的强弱与市场类型有关。不完全市场中有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各市场中企业定价能力大相径庭:垄断市场中的企业独家控制了整个行业,市场上不存在相近的替代产品与之竞争,且产品占据了整个市场,它调整价格的能力最强,驱动通货膨胀的能力最大;寡头市场中,少数几个生产有差别或无差别产品的企业控制了整个行业,各企业在定价时要考虑对手的反应,不能像垄断企业那样独断专行地调整价格,所以,寡头企业的定价能力弱于垄断企业,对通货膨胀的驱动力也小于垄断企业;在不完全市场中定价能力最弱的是垄断竞争企业,因为垄断竞争市场中企业数众多,竞争性较强,各企业的产品有差别,企业有一定的垄断性,迫于竞争的压力,垄断竞争企业的调价能力小于寡头企业,驱策通货膨胀的能力也最弱。

完全竞争市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目前尚未实现,当前的市场还是不完全市场。在本次通货膨胀中,水、电等垄断企业的定价仍受国家控制,这些企业在国家指导下所作的有限的价格调整主要是冲抵成本上涨,不是此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以下的分析中不再考虑完全竞争企业和垄断企业,只考察寡头企业和垄断竞争企业定价行为在通货膨胀中的作用,不完全市场仅指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不完全市场中的企业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调整价格。企业调整价格的方式大体有两种:一是同步调整价格的方式,即市场中各企业在某一时点同时调整价格;二是交错调整价格的方式,它是指各企业都想在观察到其他企业的价格决策后再调整本企业产品价格,但是,由于市场不完全,企业只能获得有限信息,所以,没有一个企业能坚持到其他所有企业的价格都变动后,最后改变价格,因此,市场上企业调整价格有先有后,形成一个各企业调整价格的时间序列。各企业调整价格的时点散布在某一时间区域内,而不是集中于某一时点,故称这种调整价格的方式为交错调整价格。不完全市场中的企业可以通权达变地选择其中一种方法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各种价格调整方式对通货膨胀的持续有不同的影响,下面进一步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与价格调整方式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总是伴随着交错调整价格,这引起通货膨胀惯性,一个价格调整模型有助于阐明不同调价方式与通货膨胀惯性的关系,以及在利润推动通货膨胀中企业如何采用交错方式而不用同步方式调整价格。

1.价格调整模型

设在不完全市场中有n(n>1)家企业生产有差别的产品, 每个企业只具备有限信息,有定价能力,但不是连续地调整价格,而是在调整价格后的二个时期内保持价格不变。当劳动市场不变时,产品市场中各企业所面临的需求Y[,i]与物价总水平 P、实际平均货币均衡M和企业产品定价P[,i]有关,企业产品需求函数为:

式中各变量都是时间t的隐函数;M/P表示实际总需求;(P/P[,i])[a]表示企业在市场上的份额,P>P[,i],说明企业产品低于总价格,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大,反之,亦然;a>1是常数,与产品的替代弹性和需求弹性正相关;U[,i]是随机项,反映企业所受到的局部冲击。

生产要素投入量是第i个企业生产数量为Y[,i]的产品所耗费的实物,

企业根据(7)式来调整价格,能得到最大化利润。该式说明企业在t时作出的最佳价格调整,是依据t时以前的信息。 调整价格的决策与信息量有关,而信息量的多寡又与价格调整方式密切相关。

2.价格调整方式与信息

企业采用不同的方式调整价格,从市场中获得的信息量有明显的差异,交错调整价格比同步调整价格能得到更多的附加信息。企业需求方程(1)说明,不论是以同步方式还是交错方式调整价格, 企业都是从本企业产品价格、产品销量和市场上总物价水平等信息来推断总需求和局部需求的冲击,然后作出价格调整的决策。对企业来说,价格和销售量是最重要的信息。

若企业都在偶数期同步地调整价格,企业是根据t-1 时观察到的实际价格和销售量等信息来估计总需求m[,t]和局部冲击u[,it],而t-1时的信息反映的是t-3时期的总需求和局部需求之和(m[,t-3]+u[,it-3])。

若企业交错地调整价格,且有一半企业在偶数期调价,另一半企业在奇数期调价,那么,同样在偶数期调整价格的企业就比同步调整价格企业所获得的信息多。在偶数期调整价格的企业所依据的信息,不仅有t-2时期观察到的反映t-3时期的总需求和局部需求之和(m[,t-3]+u[,it-3])的价格、销量等信息,而且还有 t-1时期观察到的反映t-2时期总需求和局部需求的实际价格等信息。企业采用交错方式调整价格比同步调整价格多获得的信息是:反映 t-2 时期总需求和局部需求冲击之和(m[,t-2]+u[,it-2])的价格与销售信息。企业可以依据多获得的信息因时制宜地调整价格,获取更多的利润。

企业以不同的方式调整价格,从市场中获得有差异的信息,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而且影响着宏观总物价水平的持续时间,导致通货膨胀惯性大小不一。

3.价格调整方式与通货膨胀惯性

不同的价格调整方式会使总物价水平自身持续时间出现很大的差别,进而导致通货膨胀的惯性有明显的差异。

不完全市场中的物价总水平P[,t]可视为各企业价格的加权平均值:

式中W[,i]是各企业价格的权重,表示i企业价格对总物价的影响程度,与各企业定价能力大小有关。若市场中企业数量众多,各企业定价能力悬殊不大,那么企业价格权重可简化为 W[,i]=1/n,这表示各企业定价对总物价水平的影响力相等。此时,价格总水平简化为各企业价格的算术平均值。根据简化后的(8)式及(7)式,可求得交错调整价格和同步调整价格时的物价总水平表达式,并可依据物价总水平的表达式分析总物价的惯性。

A.同步调整价格时的物价总水平。当经济中各企业都采用同步方式调整价格时,第i 个企业根据观察到的实际价格等信息作出的条件价格期望在奇数期和偶数期内都相等,依据(4)式和(7)式,第i企业同步调整价格的最优决策为:

设总物价是单个企业价格的算术平均值,将(9)式代入(8)式,考虑到局部需求冲击在整个经济中的均值为零,影响物价总水平的主要是总需求冲击,则同步方式调整价格的总物价水平P[s,t]为:

式中t为偶数,总需求随机项的系数g[,1]、g[,2]的具体表达式见附录2。

(10)式说明同步调整价格时物价总水平的特点。同步调整价格时,物价总水平和平均货币均衡量及其增量的滞后量有关,它随总需求滞后变量的变化而迅速改变,物价总水平有很大的弹性。这是因为:在经济中盛行同步调整时,企业都想尽可能地跟踪总需求的变化。如果总需求缩小,其他企业都降价,某个企业仍维持原来水平的价格而高于其他企业价格,那么该企业的产品会滞销,利润会下降;反之,如果总需求扩张,其他企业都提高价格以适应需求的变动,那么不改变价格的企业会痛失赚钱良机,减少企业利润。总之,不能随总需求变动而灵活调价的企业会蒙受损失。所以,企业价格总是力争赶上总需求的变动,导致物价总水平出现弹性。

B.交错调整价格时的物价总水平。以交错方式调整价格,奇数期内调整价格的企业所具有的信息与偶数期内调整价格的企业不同。第i 企业根据观察到的实际价格等信息,所作出的条件价格期望在奇数和偶数期各不相等,(7)式的价格调整法则不能简化,依据(4)式和(7 )式,采用交错方式调整价格的企业的最优价格决策P[d,it]为:

(13)式说明交错方式调整价格时总物价水平的特征。尤其是一式中的第一项,反映了交错方式所独具的、与同步方式完全不同的特点:物价总水平自身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取决于 b[,0]的值。总物价的惯性使价格总水平对需求总量及其增量变动的反应变得迟缓,总物价出现粘性。总物价的粘性导致通货膨胀出现惯性。

(13)式还说明,只有在几个时期内连续地大幅度地改变需求,才能克服物价总水平的惯性。

4.交错调整价格和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而采取的最佳调整价格的方式是交错调整价格,这与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经济运行机制、信息传递机制有关。任何单个企业都有部分市场力,但是,单个企业所拥有的市场力过小,无力协调其他企业的经济行为,因而,市场经常处于协调失灵状态。在协调失灵的市场中,信息传递受阻,扭曲的信息和正确的信息混杂在一起,企业不能通过价格等信号获得完备的信息,只具备有限信息。然而,企业要在尽可能完备的信息基础上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这就要多收集信息,而收集信息的成本又随信息量递增。因此,企业必须选择一种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信息量的方式定价,这种方式就是交错调整价格。

不完全市场中的企业采用交错方式调整价格使总水平出现粘性。以交错方式调整价格的企业,透过不断地观察其他的价格和销售量等信息来积累信息。在积累信息的过程中,将已知信息与现实经济进行比较鉴别,从中辨识出正确的信息,使企业拥有的信息连续地逼近完全信息。在信息趋于完备信息的过程中,企业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定价决策,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在交替调价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企业特别注重相邻企业(指同一行业的各企业或同一小区域内不同行业的企业)的信息,这不仅可以降低收集信息的成本,而且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例如,当某企业已观察到总需求在下降,但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却仍在涨价,且涨价后销售状况良好,那么该企业就不会根据总需求的减少去降低价格,而会追随相邻企业的决策去提高本企业产品价格,以获得最大化利润。这时该行业产品的价格运动脱离总需求的运动轨迹。又如,企业可以不关心总需求,但必须关注本地区价格变动状况。当总需求收缩、本地区各行业的价格都在提高时,企业必须参加这种竞相抬价运动,否则,企业就会痛失赚钱良机。这时,企业往往不是一下子将价格提升一个很高的水平,而是试探性地提价。提价幅度过大,影响销路,利润会减少;提价幅度过小,则坐失赚钱机会。总之企业会在连续的动态调价中找出自己的最优价位。企业交替地哄抬物价,经济中就盛行交错调整价格。这时,行业价格和地区物价水平都与总需求无多大关系,却会导致物价总水平螺旋式地持续攀升。区际价格螺旋攀升的效应向经济各部门和各地区传播,导致物价总水平对总需求反应迟钝,物价总水平出现粘性。

物价总水平粘性导致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出现惯性。当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时,不完全市场中的企业会运用其市场力,采用交错方式调整价格,这时价格有粘性,物价总水平对总需求变化的反应变得呆滞,即使在总需求下降时,物价总水平的涨势还在持续,所以,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有惯性。通货膨胀的惯性在各行业之间有差别。产品之间替代弹性大或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惯性就越小;反之,产品之间替代弹性小或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小,通货膨胀惯性就越大。

三、通货膨胀新特点探源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惯性是近期通货膨胀出现新特点的原因。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在经济中的作用日渐重要,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惯性导致本次通货膨胀出现了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而物价总水平居高不下的新特点。通货膨胀的惯性大小由(13)式中惯性系数b[,0]来描述,b[,0]越大,通货膨胀的惯性越大;反之,则相反。此次通货膨胀持续时间较长,是因为本次通货膨胀惯性大,总物价粘性大,对总需求变动的反应显得十分迟缓,总物价不能随总需求的变动而改变,价格总水平不但不随总需求的减少而下降,反而在通货膨胀的惯性推动下继续上扬。加之这次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力图使经济能“软着陆”,总需求不能过度地压缩,由(13)式可知,这使得通货膨胀的惯性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所以,在国家紧缩经济的政策出台后,在货币投放减少,信贷规模收缩,基本建设投资得到控制,社会总需求已减少的情况下,总物价水平仍在通货膨胀惯性作用下持续上涨。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之所以在近期的通货膨胀中有着显著的作用,并引致通货膨胀出现新特点,而在80年代的三次通货膨胀中作用不明显,这是因为近几年企业所拥有实际定价能力和所处的经济环境都大大不同于80年代。

在80年代,市场经济正在经济中逐步展开,而计划经济还有一定的影响,国家对价格控制得比较严,企业定价能力弱。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价格改革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向前推进,并因经济政治情势而时急时缓。国家对价格管制虽然在逐步放松,管理价格的形式和管理范围有很大变化,但是,直到80年代末,国家始终未放弃对价格的控制。与此同时,国营企业的经营权虽逐渐由政府部门下放给企业,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自我定价权从无到有,但定价权一直受企业主管部门和物价部门的制约,企业通常只能在国家规定的浮动价格范围内调整价格。而且,企业调价要报有关部门批准,报批手续繁杂,调价幅度又受限制,这些都阻滞企业经常地调整价格。企业通常是搭车调价,利用某项经济政策或改革措施的出台而乘机调价。这样,企业之间的调价大体趋于同步,极小出现交错调整价格。有一段时期,计划外原材料大幅度涨价,但由于国家对制成品价格进行控制,所以,成品价格交错调整的局面难以形成,成品市场主要以近似同步的方式调整价格。80年代中蓬勃兴起的乡镇企业、个体企业和三资企业都具有调价能力,国家对这些企业的价格控制也松,然而,这些企业在其他企业竞争的压力下,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不得不采用近似同步的方式调价,仅在竞争力较弱的市场采用交错方式调整价格。所以,与交错调整价格相伴而生的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在经济中只是初现端倪。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同步调整价格。企业以同步方式调整价格时,总物价有弹性,它会随着需求的改变而迅速地变化,因此,80年代的三次通货膨胀都有较大的弹性,在国家紧缩政策出台、总需求减小后,通货膨胀迅速得到抑制。

进入90年代后,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与市场化进程加速比肩而起。十四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整个经济迅速向市场经济过渡,国家的价格政策也急遽地改变,90%以上的产品定价权都下放给了企业。同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也大大增加,企业定价能力骤增,企业已具有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来调整价格的市场力。但由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处于创立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企业公平交易、平等竞争的机制尚未确立,企业行为不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原有计划体制中行之有效的管理经济方法在处理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又未建立;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法制体系不完备,我国众多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不完全竞争、交易秩序混乱的不完善市场。不完善市场中的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以交错方式调高价格,导致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由初显端倪到日升月恒,引起本次通货膨胀出现新特点。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还能说明最近出现的生产资料价格有所下降,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副产品等消费品价格仍在上扬的现象。将(13)式视为描述行业价格水平的表达式,就可以借该式来说明这种现象。(13)式中的行业价格水平惯性b[,0]是个与参数V有关的量,而 V又与需求方程中的常数a有关,a与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产品替代弹性正相关。当出现通货膨胀时,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越大,a就越大,根据b[,0]的表达式可知,a越大时,参数V就越小,通货膨胀惯性b[,0] 也越小;反之,亦然。简言之,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惯性与产品的替代弹性、需求弹性有相反的关系。由于生产资料大多是替代弹性或需求弹性比较大的产品,其价格惯性比较小,所以,在国家实行紧缩政策时,这些产品的价格首先得到遏制。而农副产品等消费品与此不同,农副产品之间差别大,产品的替代弹性小;有些农副产品之间虽有很强的替代性,但囿于相沿成习的消费偏好,实际替代弹性不大。再加之农副产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很小,所以,这些产品的价格惯性大,不易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化。国家实行紧缩政策后,农副产品等消费品价格仍在行业价格惯性的驱策下继续攀升。正是由于行业价格惯性有差异,所以,在生产资料价格已有所回落时,农副产品价格仍在上扬。

综上所述,引致此次通货膨胀出现新特点的原因是,不完善市场中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作用日益明显,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惯性使总物价有粘性,总物价水平不能对总需求的变动作出迅速的反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被延滞。所以近期的通货膨胀出现了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但物价总水平继续上扬的新现象。

四、几点政策性建议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并非不治之症,由(13)式可知,只要国家持续地压缩总需求,就能克服通货膨胀的惯性,遏制物价总水平上升的势头,据此提出如下几点政策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由于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有惯性,小幅度地改变总需求的政策难以迅速地克服通货膨胀的惯性,也无法有效地阻遏物价总水平在惯性驱动下的攀升。所以,当政府认为通货膨胀已成最紧迫问题时,应采用强有力的抑制需求的政策,果断地、大幅度地减少需求,以抵消通货膨胀惯性。国家可以采取大幅度减少货币投放、压缩信贷规模和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等办法遏制通货膨胀的惯性。这种办法类似于“冷火鸡”〔注〕办法,能增强人们对政府抑制通货膨胀的信心,有利于通货膨胀逆转。

2.宏观调控政策要有一定的延续性,在某些时期内执行宏观调控政策要持之不懈。当国家要兼顾就业率、发展速度等其他宏观经济目标,不能推行强有力的紧缩政策时,只能采取较为温和的宏观调控政策。温和的紧缩政策在短期内不能抑制通货膨胀惯性所引致的物价总水平上涨,但是,这些政策若能坚持一段时间,则对抑制通货膨胀还是有效的。从(13)式可以看出,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一方面有惯性,另一方面它受连续几个时期内总需求的影响很大,所以,只要这一时段内各期总需求的连续减少会导致总物价水平下降。若紧缩政策能持续较长的时间,那么,总物价水平的惯性就会逆转,通货膨胀会得到抑制。

3.利用经济和行政的手段加强对物价的管理。政府在制定物价政策时,要注意企业微观经济行为,努力制定能诱导企业采用同步方式调整价格的政策,以减少通货膨胀的惯性。如宣布企业都应遵守的浮动幅度不大的行业指导价格,在必要的时候也可宣布冻结物价,对那些违反国家规定的企业予以重罚。这样,国家干预就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市场协调失灵,从而诱使企业放弃交错调整价格,转而采用近似同步的方式调整价格。此时,再辅之以其他减少需求的政策,则能达到迅速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4.消除通货膨胀惯性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尽早建立起完善的全国统一市场。在完善的市场中,公平竞争,交易者行为规范,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备完全信息,价格具有弹性。企业受市场价格的约束,它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再是价格制定者,无法通过提价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企业面临价格约束时,只有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各企业都如此行事的后果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下降而不是上扬。这时,单个企业价格高于市场价格,该企业的利润会随销售量的急剧下降而迅速减少。这对企业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对消费者来说,完全竞争价格是最低的市场价格,在这个价格上购买商品,能实现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因此,完全竞争的统一市场建成之日,就是通货膨胀惯性消亡之时。

附录1.企业最优价格表达式(4)式的推导。 企业最优价格是:如下最优化问题的解:

注:高鸿业、吴易风:《现代西方经济学》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34页

标签:;  ;  ;  ;  ;  ;  ;  ;  ;  ;  ;  ;  

利润驱动通货膨胀_物价水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