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晋陕豫边区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研究_黄河论文

蒙晋陕豫边区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研究_黄河论文

蒙晋陕豫四省区交界地带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发展论文,四省论文,产业布局论文,地带论文,蒙晋陕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蒙、晋、陕、豫四省区交界地带北起内蒙古托克托,经晋陕峡谷,至河南孟津,包括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四省区黄河中游两岸的几十个县、市。

一、区位优势及经济发展潜力

1.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

本区域正处于我国的中部地带。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开始向内陆移动,整个经济流向呈“西进”的态势。在这个“西进”的大推移过程中,本区域具有承东启西的优势。随着环渤海经济区的开发,本区域同样可以发挥逐鹿中原、推进西北的传递功能。加之本区域经济近50年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完全有能力承接沿海地区转移出来的加工工业,并向西部地区转移,获取附加价值。

2.资源丰富,且组合良好

(1)水能资源丰富。 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晋陕峡谷的黄河干流段,理论蕴藏量为1179.3万kW,可发电装机容量达414.9万kW。 如果再加上黄河中游河南段,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占黄河流域的30%以上。(2 )煤炭优势突出。本区域煤炭资源集中在三个区域:河东煤田、准格尔煤田、神府煤田。三个煤田探明总储量达2468亿吨, 占全国同类储量的1/3。(3)有色金属资源分布广。铝土矿集中在陕西府谷、山西中阳——保德、平陆——夏县、河南新安、陕县、渑池等县、保有储量在2 亿吨以上;铜矿,仅山西中条山地区保有储量就有320.3万吨。 其它有色金属资源有:河南灵宝的金矿与银矿,陕西渭南金堆城钼矿;潼关——华阴一带的金矿。(4)油气资源也较丰富。陕北石油地质储量约6-7亿吨,探明储量为3.6亿吨,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000亿m[3], 不仅为中国大陆之最,而且进入了世界级行列,有“中国的科威特”之美誉。 (5)化工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山西运城地区。运城地区探明芒硝矿石总储量27465亿吨,硫酸钠探明储量5474万吨,居全国第9位;硫酸镁探明储量1045万吨,居全国第2位;岩盐矿总储量59270 万吨, 氯化钠储量1423万吨,白钠美矿总储量27659万吨。(6)旅游资源独特。①有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中心的一大批革命纪念地;②有各种古代文物遗址,有以秦、隋、明长城及其沿线附属建筑为代表的古代军事防御遗存,以蒙恬墓、司马光墓、白居易墓、西候渡遗址等为代表的古墓葬、古遗址;③有九朝古都洛阳;④还有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古代石窟艺术;⑤以白马寺、关帝庙、永东宫、普救寺为代表的古代文化艺术遗存;⑥山水景观丰富,有华山、壶口瀑布、禹门口等黄土风情。

二、交界地带产业布局构想

1.黄河北干流(托克托——禹门口)段产业布局

(1)建设河西(东胜——准格尔——神木、府谷、 榆林——宜川)纵向工业轴带,重点开发沿线煤炭、油气等矿产资源,包括准格尔、东胜能源综合开发基地;神木、府谷、榆林优质动力煤基地和火电基地;佳县、吴堡红枣开发区;延长石油、化工基地。(2 )建设河东(河曲、保德、偏关、兴县——离石、柳林——吉县、乡宁)纵向工业轴带,重点开发煤炭、铝土矿资源和旅游资源,包括:河曲、保德、偏关、兴县煤电铝联合工业区;大武、三交、临县、碛口炼焦、水电、红枣开发区;方山饮料、轻纺工业区;离石、柳林、中阳煤电能源三角工业区;交口、石楼冶金、煤化、建材工业区;吉县、乡宁煤炭、旅游开发区。

2.黄河中游河津、韩城——孟津段产业布局

(1)建设韩城、河津煤、电、铝及旅游开发区,重点开发煤、 铝土及旅游资源。(2)晋、陕、豫接壤地区有色金属、贵金属、化工、 水能、旅游开发区,重点开发有色金属、贵金属、化工、水能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3.构建黄河中游地区三个“三角增长区域”

(1)晋、陕、豫黄河三角增长极协作区,包括山西运城地区、 陕西渭南市、河南三门峡市。上述三地、市经济互补性很强。运城的铝土矿、有色金属资源、化工原料,渭南的人力资源、农业资源,三门峡的天然地理位置及依托河南广大的市场容量,加之来自区外的西安、太原、郑州乃至其它发达地区及国外的资金、技术,这些要素整合的巨大潜力使该三角区域正成为中西部地区的增长极。(2)晋、陕、 蒙黄河三角增长极协作区。由于共同的资源秉赋及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它要求三方密切协作,其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离石、柳林、神木、府谷、托克托和河曲等地是本区重点发展的城市。(3 )韩城——河津——乡宁三角增长区域。其资源及资源加工的互补性极强,有乡宁、韩城的煤炭工业、河津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河津的火电厂、拟建的禹门口水利枢纽、黄河丰富的水资源及区域内共同拥有的旅游资源,地理位置正好处在黄河中游河段中间部位。这一增长极的崛起对于四省区交界地带的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未来河津、韩城是本区的两个中心城市。

三、交界地带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1.基础设施较差,地方经济落后,协作能力差

整个区域缺乏纵贯南北的交通线。运输主要依靠公路,有的乡至今不通公路。晋、陕、蒙接壤地区已建、在建和拟建的运输通道有4条, 即使这些通道全部尽快建成,到2000年运输缺口仍有3000-4000万吨, 到21世纪运输缺口更大。蒙、晋、陕、豫四省区交界地带尤其是黄河北干流两岸均是全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能源基地建设需要地方积极支持和配合,但对于本区来讲难度很大。

2.缺乏能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城市

蒙、晋、陕、豫四省区交界地带,尤其是黄河北干流段城市数量较少,且城市规模较小,缺乏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城市。

3.生态环境脆弱

四省区交界地带是我国生态环境蜕变的敏感地带,现有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晋、陕、蒙接壤地区位于毛乌素、库布齐两大沙漠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至今“破坏一亩植被,沙化三亩农田”的严重后果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水土流失严重的乌兰木伦河两岸神府——东胜煤田无约束地开采,不到5年时间开矿堆积已使该河道变窄、河床增高约3米,年输沙量由5000-6000万吨猛增到1.3亿吨。由此可见,如果开发不当,该矿区的大规模开发很可能导致大面积土地沙化和极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山西吕梁地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梁峁交错,植被稀少,水土流失面积达1.45 万km[ 2] , 占土地总面积的68.5 %, 土壤侵蚀模数平均达10000t/km[2]·a,其中西部黄土丘陵区高达30000t/km[2]·a。严重的水土流失与生态失调使得本区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与治理任务非常艰难。

4.黄河泥沙及断流问题

黄河是一条高含沙河流,且主要发生在中游,含沙量(三门峡站)为36.9kg/m[3]。因此托克托至河南孟津段,尽管水能资源比较丰富, 但开发条件不及龙(羊峡)青(铜峡)段,主要问题是河水含沙量过大,泥沙问题需慎重解决。黄河断流造成的严重后果尚难全面估价,但至少影响到胜利油田的稳产高产、沿黄河下游两岸的农田灌溉,和大小几十座城市的人民生产和生活用水,以及带来的生态恶化。断流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水利工程的兴建,黄河耗水直线上升。此外是在黄河干流上修建的水电工程,出于自身出力的需要,枯水期需保有发电库容,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黄河断流。需要慎重考虑的是,大规模开发黄河水能资源,会不会加重黄河的断流。

5.“三废”污染失控

“三废”污染日趋严重,是蒙、晋、陕、豫四省区交界地带面临的又一突出问题,其中个别地区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陕西神府地区90年代初废水年排放量已达687.21万吨,其中工业废水556.80万吨,占81.0%,废水中95%以上的污染物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废气年排放量为71.8亿标m[3],其中经过消烟除尘和净化处理的分别只占总排放量的0.18%和0.007%。随着本区域能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三废”的排放量还将迅速增加,势必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

四、加快蒙晋陕豫交界地带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建立经济特别开发区

实践证明,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地区优势产业的成长与发育,有利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可以促进区域市场的建立,有利于地区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有利于以交通运输为主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四省区当务之急是要克服“肥水怕流外人田”的观念,继续强化协作意识,在协作中求区内优势的发挥,求经济的协调发展,求效益的不断提高。为了加强四省区交界地带的经济合作,建议国家设立“蒙晋陕豫交界地带经济特别开发区”。在本区设立经济特别开发区已有诸多建议和各种提法,但在实践上要国家通过法律程序批准设立,还需要四省区积极创造条件:①联合提出进一步的论证,从现实性和国家全局的角度看,设立国家级内陆经济特别开发区有希望成为现实;②在设立国家级经济特别开发区之前,各省区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省级政府的权限,在交界地带划出一片或数片小区域,设立省级的开放开发区,加大开放力度,通过开放促进开发。

2.制定资源性产品保护价格政策,改革资源产权制度

广大中西部地区近20年来经济发展实践表明,由于能矿资源价格偏低,而由区外调入的工业品价格偏高,利益的双向流失成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为了促进本区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必须彻底改革我国原有的价格体系,理顺资源性产品和制成品之间的比价关系,故建议国家应制定对资源性产品规定保护价格政策,主要是确定对资源产品的最低保护价格,而对某些制成品则应确定最高限价。要改革资源产权制度,如在资源分成税上,对资源省区的分成比例应该高一些;或者为了调动地方积极性,无论哪种资源,都应当在国家统一管理、不破坏资源的前提下,用资源换项目,用资源入股;或者应当区分不同矿产种类,以不同比例划归地方开采,让地方利用这部分开采权去招商引资,开发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在资源开发上,必须真正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去开发。一种资源是否应该开发,开发多少,不仅取决于本区的资源秉赋和开发能力,而更取决于市场需要。

3.建设黄河两岸高等级公路运输

包括黄河东岸高等级公路和黄河西岸高等级公路,以促进沿黄地区的经济联系。

4.广开渠道,全方位筹集建设资金

(1)通过金融机构吸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事业单位存款, 把分散的、暂时不用的消费资金和社会闲置资金转化为开发投资;(2 )挖掘资金潜力,加快资金周转,节约出一部分资金;(3)发行股票、 债券以及通过其他集资方式吸收一部分社会闲散资金;(4)管好、 用好扶贫资金;(5)根据国家产业倾斜政策, 尽可能争取国家的政策性投资;(6)以资源换资金,这方面已有成功经验,如山西向江苏、 山东送电,江苏、山东提供电厂及部分输变电工程的投资;(7 )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

5.延长产业链

黄河北干流两岸,不仅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水能资源非常丰富,便于火电、水电相互配合,发展电力工业条件十分优越。仅晋、陕、蒙接壤区规划建设的火电厂装机容量就可达4000万kW,这些电厂能把煤田大规模开发后的劣质煤就地转化为电力,一方面可将区内极为丰富的铝钒土资源加工转换成载能体输送到消费地;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对交通运输的压力,改善负荷中心的环境状况。加之煤炭加工伸缩性极强,潜力极大,将其作为燃料销售和将其作为化工原料销售以及加工成化工产品销售,其价值相差上百倍、上千倍。有关资料表明:如果将煤焦油炼成苯、增效剂,产值分别增长42.5倍和200倍,再深加工成染料、 医药和化纤产品,产值可分别增长500倍、750倍和1750倍。因此要设法延长产业链,变狭义的能源输出为广义的能源输出,发展清洁、优质、高效的型煤、水煤浆、液化煤气等能源加工,同时注意发展甲醇类、染料、化纤等煤化工产品。

6.注意替代产业的培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蒙、晋、陕、豫四省区交界地带是典型的资源富集区。国内外资源开发地区的兴衰表明,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区忽视对替代主导产业的及早培育和环境保护工作,使该区域在资源枯竭之后陷入严重的发展危机之中。因此本区在制定资源开发和区域发展规划时,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培育替代主导产业,形成主导产业结构多元化,以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

7.积极改善投资环境

本区投资环境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差,人才、智力条件弱,政策环境不够宽松、灵活。因此应加快交通(尤其是黄河两岸高等级公路)、通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本区经济的大规模开发做好准备;把教育科技作为战略重点,办好基础教育、专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培养各类人才,以适应当前经济启动、未来经济发展乃至腾飞的需要;还应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如根据不同产业,制定相应的减免税政策,尤其是对一些依靠资源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更应予以优惠。

8.开发与治理并重

“开发促治理,治理促开发”。要把治理的投入负担逐渐向开发终端产品的受益者和使用者转移。根据本区销售原煤,生产电力、天然气等的单位量收取环境治理费,作为环境整治基金,专款专用,统一管理。并根据有关环境问题的临界值确定治理目标,且统一规划,这样就由经济手段确定了开发与治理的关系,既减轻了建设基础产业的投资压力,又能保障治理,同时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以降低生产成本,参与市场竞争。

标签:;  ;  ;  ;  ;  ;  

蒙晋陕豫边区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研究_黄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