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班评估在煤矿安全评价中的应用论文_焦守存

现场班评估在煤矿安全评价中的应用论文_焦守存

内蒙古双欣矿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000

摘要:煤矿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煤矿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而如何提前发现并判别潜在的安全风险是煤矿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安全评价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减少和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工作。对煤矿生产进行科学、规范的风险评价,不仅便于消除影响生产安全的因素,减少煤炭生产事故发生,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安全状况的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风险,保障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煤矿;安全;评价

煤矿安全事故给煤炭企业一线职工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的同时,也对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残、职业病及停工停产等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进而会影响我国的对外形象和对外贸易。所以,无论从保护煤炭行业从业者的人身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还是从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保障对外贸易的有序进行的角度,都应该着力加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按照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风险评价可以分为定性风险评价和定量风险评价。定性风险评价就是对评价对象的风险状况做定性的分析,如是否达标、是否符合等;定量风险评价就是对评价对象的风险状况做定量的计算,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数理统计等方法。归纳下来,目前用于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如下。

1、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是普遍使用的一种定性方法,它是根据经验或系统分析的结果,查出各环节的隐患,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顺序制成表格,再根据表格所列出的项目进行检查和评审。检查表的形式多样,大多用于系统安全性工作计划的检查、设计评审,系统运行前或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检查等。但缺点也很明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对系统安全结构的控制缺乏深度和系统性,一般只能作为安全管理辅助的分析方法;②检查表大多是由有经验的人编写,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观和经验的局限;③检查表一般采用评分法或回答“是”或“否”的形式进行,对一些主观指标难于作出客观的评价;④由于是一种静态评价方法,无法作出系统整体的动态安全评价。

2、概率风险评价法。概率风险评价法是一种精度较高的定量安全评价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元件的性能及其致灾结构关系,推算整个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来综合反映系统的危险程度。概率风险评价法可以提供事故情况、概率、后果及危险等级,其优点是可构建导致不希望后果的事件链或者事故树,帮助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但缺点是:①由于数据的不完整与失效的数据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②假设和专家判断存在偏差;③存在表达方式的不确定性;④概率分析存在很大的复杂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由于煤矿井下生产环境的复杂性,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涉及到人员、管理、环境、设备等多个方面,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煤矿监管部门对煤矿安全管理的评价和管控。构建科学、规范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基于科学的依据,所选指标应能够体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客观实际,能够反映影响煤矿安全程度的主要因素。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所构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结果才具有借鉴意义。

(2)系统性原则。由于煤矿安全生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导致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涉及到矿井管控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按照目的性、相关性、层次性、集合性等系统特性加以梳理。所构建的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以对煤矿安全状态进行准确评价。

(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由于煤矿安全生产影响因素众多,评价指标体系过于复杂,所以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定量化的同时,兼顾到定性指标。只有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形式,才有利于全面评价煤矿安全生产所处的风险状态。

三、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通过对矿井安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人、机、物、环、法”的框架思路和煤矿安全相关理论分析,依据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矿井生产系统的所有环节。

1、人力资源配置。由于风险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所以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对于矿井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人力资源配置风险主要包括: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情况、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经过培训考核并取得煤矿安全技术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按要求参加相关资格培训,并取得操作资格证书、作业人员日常安全培训及考核、新工人的比例等五个指标。

2、地测及防治水。该二级风险指标分为地测和防治水两个方面,地测主要包括:矿井基本矿图是否符合要求、地测部门所派发的相关通知单是否完备两个细分指标;防治水包括:主要泵房出口及矿井主要水仓设置是否符合要求、矿井是否配备与矿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排水设施、矿井是否有完善的水文观测系统、矿井防治水基础资料是否完备、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是否建立水闸门与水闸墙或安装排水能力不小于最大涌水量的潜水泵、防水煤柱的留设是否符合规定等六个细分指标。

3、防止煤与瓦斯突出。随着我国采掘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煤层开采深度得以进一步深入,个别地区深达上千米。导致目前的防突风险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风险之一。本论文梳理出的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细分指标主要有:在突出煤层进行采掘作业的工作面,须进行预测预报;突出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应根据预测预报的结果,按照批准的防止突出措施进行作业;采取防突措施后的工作面,应进行效果检验;突出煤层作业的采掘工作面,须按照《规程》要求有经批准的防突措施;开采突出煤层的矿井,应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门的防突机构,有专门的防突施工队伍;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必须采取经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的安全技术措施,并探测突出煤层的有关参数等方面。

4、采掘系统。由于部分细化指标在采煤系统和掘进系统都同时出现,难以对采煤系统和掘进系统的风险评估指标完全区分罗列,所以本论文对其进行综合描述。采掘系统主要包括:矿井采掘关系是否正常,三个煤量可采期是否符合规定;设备是否定期检修并记录完好;是否对支护质量及顶板进行动态监测;能否认真开展班评估工作;工作面地质预报;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迎头空帮空顶;留煤顶开采是否符合规程;安全出口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支架顶梁与顶板设置是否符合要求;井下图板悬挂布置是否合理,便于作业人员观看;采掘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并定期校正;采掘设备安装与拆除流程化、规范化等十三个细化指标。

结束语:

通过煤矿安全评估感到,煤矿企业将为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改,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矿井安全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煤矿安全评估是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有益补充,是引进社会专业技术力量推动煤矿安全基础建设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龚红鹏,李建伟.关于煤矿安全程度评估方法[J].煤炭工程,2011,11.

[2]张忠温,吴吉南. 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方法[J].煤矿安全,2012,13.

[3]范明建,刘义新.浅谈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评估[J].煤矿开采,2016,80 .

论文作者:焦守存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  ;  ;  ;  ;  ;  ;  ;  

现场班评估在煤矿安全评价中的应用论文_焦守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