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论文_陈安强 王丽丽

浅谈如何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论文_陈安强 王丽丽

陈安强 王丽丽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柳梁乡大庄小学

摘要: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是走进新课改后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近年来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老师普遍接纳,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出现了学生自己探究,小组交流讨论,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的局面。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得到了活跃,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不少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只注重这种形式,使“讨论”成为摆设,学生主动接受的信息不多,真正的参与不够;虽然轮流发言,但更多的仍然是个体独立学习,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合作、互动和交流;有的学生成为甚至“发言人”,一人包打天下;后进生仍然缺少学习积极性,很少参与。小组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共同进步”的教学。小组学习的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使其更有效呢?

一、考虑是否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如内容简单一目了然的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作一般性了解;像知识密集的内容,更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根据需要进行。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估测:为什么这节课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么?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把所有内容放入合作学习之中”,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有效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许多教师认为,让多个学生组成一组共同完成任务,这就是合作学习。其实,分成小组只是形式,而实质在于小组是如何构成的,有效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能够愉快的交流,在人员搭配上,要根据每个同学的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来安排,这样才能保证在学习中,各个同学各尽所能、互相帮助,并且得到不同的锻炼。而各组之间,为了体现组间竞争的公平性,每个组的总体实力应该尽量保持一致。成功的合作小组的分组并非“强强联合”,即并不是最优秀人员的组合,而应该是“互补”的,从而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特别对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让优生一对一的直接辅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无论教师如何具有亲和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向同龄学生请教难题,如果教师可以认真的规划、分配小组成员,或许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合理评价是小组合作成功与否的保障

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合作学习评价方式是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调节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间的积极互动关系,促使学生尽一切努力达到共同学习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引入激励评价十分必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要让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互评包括组内互评和组际互评,通过学生学生互评不仅使学生在对同伴评价时有据可评,有话可说,同时又可培养了他们对人、对事物客观公正、善于对待他人进步的精神。同学的坦诚评价犹如润滑剂一般,能使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教师评价要侧重小组合作中的个人表现、合作状况及合作效果。其中教师对个人进行评价的首要意识是: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对合作状况的评价要注重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及各成员之间是否能相互合作,彼此之间有无遇到矛盾,是否能相互帮助,最终达成共识。对于合作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要及时表扬;对合作效果的评价,主要评价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没有比以前有所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实惠。这样小组合作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四、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

有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合作,教师只需“袖手旁观”,只要在学生评价时听听就可以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认为: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活动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过程的把握,除此之外,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由于知识结构、年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小组合作讨论自控能力存在欠缺,小组合作学习之初,教师要当调控员。教师在刚刚布置完小组学习任务后,不是就没事了,而是应该在事前深刻领会和把握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职责,认真关注每一个组的表现,及时发现各小组的问题,并给以指导或督促,做好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深入阶段,教师要当好参与学习者。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课前准备不一定充分,知识储备不一定充足,考虑问题也不定全面透彻。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合适的机会把正确的思想于观点教给学生 ,或者引导学生做更加全面深入的思考与分析。教师只有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学习与讨论,才能让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小组汇报时,教师要当好引导者、质疑者。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论文作者:陈安强 王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论文_陈安强 王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