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教育的重要性分析论文_杨成贵

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教育的重要性分析论文_杨成贵

摘要:当前我国课程改革进程逐渐深化,积极提高教学有效性成为每一位教育者的重点课题,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需实现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创新,其中情境教育备受人们的喜爱,带来的效果也比较明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情境教育意义重大,值得研究。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育;重要性;分析

引言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深深根植于每一个教师的心中,情境教学就是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诠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动生成的,而不是靠被动学习获得的。语文作为小学的基础性学科,在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能力与情感思维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教育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事物认识不足,但是却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应用情境教育可以起到增强学习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其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模式下掌握知识,且还可以化抽象为具象,刺激学生的感官,让知识演变得通俗易懂,如此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情境教学,开启学生情感之门

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是在传授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在培养小学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场景中去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去感受喜怒哀乐。比如在讲解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这首诗时,结合多媒体的教学工具,播放春天的场景,青青的小草,阳光明媚的下午,河岸边的杨柳随风摆动,一群小孩子放学归来,急急忙忙放下书包跑出去放风筝……学生们既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美好,又可以感受孩子们放风筝的快乐。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毋庸置疑,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美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其中情境教育的有效融入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知识与作者所表达的内容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营造风吹叶落、流水潺潺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教育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实践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语文教学中同样也是如此,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文基本知识,还为了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较局限,过分地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比较远,脱离了实践这一个有效的平台,不仅使语文学习丧失了一些趣味,并且也影响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实践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角色,我首先和学生一起进行改编剧本的工作,然后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小组内部划分角色,比如有的人扮演皇帝,有的人扮演那两个“织工”,还有的人扮演那个憨厚的“老大臣”,在挑选完角色之后,又布置了相应的场景。之后,一场生动的表演就拉开了帷幕,有的学生将两位骗子刻画得惟妙惟肖,底下的观众也收获了欢声笑语。除此之外,我还组织学生参与户外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学习“景物描写”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观察、实践,然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展开写作。

(二)玩中学,学中乐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对游戏有着特殊的感知力与兴趣。游戏本身就是轻松的、有趣的。结合小学生与游戏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乐于参与、喜欢学习、期待下一次语文课的来临。换言之,游戏情境教学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游戏情境教学法,重点是要有娱乐性和参与性,娱乐性调动课堂气氛,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乐趣,加深印象,巩固所学内容,不断地积累知识。在学习完生字的时候,带领学生们玩“开火车”游戏,教师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卡片,说“火车火车开起来”。紧接着做开火车的动作,一边开以便问“小火车嘟嘟开,你要上车吗?”站到某位学生跟前,学生读出生字才能“上车”,接着在继续刚才的问题。最后“到站”时(学生座位),要随机读出生字才可以“下车”。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完全忘记了是在学习生字,但是却认识了所有生字。游戏情景教学法的实施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还有匹配适合的教学内容,难易得当。游戏情境教学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快乐”起来!

(三)语文课堂应注重拓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发挥教材这个例子的作用呢?我们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习课文,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计划、用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综合素养。人教版教材中《白杨》《桃花心木》等课文,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手法,或赞扬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者,或赞扬不确定环境中自立自强的人。学完课文,引导学生采用这种写法表情达意,这种拓展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何使枯燥无味的识字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课外拓展尤为关键。识字教学就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内,教师要拓宽学生的识字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学语文。小到食品包装袋、生活日用品,大到宣传栏、广告牌……都是学生识字的最佳资源。资源在身边,教育记心头,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捕捉身边每一个学习语文的时机,你会惊喜地发现,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结束语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具有较强艺术性的学问。如何创设情境教育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让课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素养,并不断探索。让我们带着教育的真心、耐心和爱心,走在教育的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一路的花香,幸福一生。

参考文献

[1]林苑青.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08):83.

[2]宋连财.情境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开展方式探索[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9):90-91.

[3]陈洁.探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教育的重要性[J].中华辞赋,2018(07):200-201.

论文作者:杨成贵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教育的重要性分析论文_杨成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