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血库规范配血方法及流程的重要性探究论文_刘玲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输血科 湖南常德 415000

【摘 要】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血库规范配血方法及流程的重要性。方法 分析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时间段临床输血5.22万毫升,例数总共为130例,统计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凝固法及盐水法对收集的血液进行检测,采集的5.22万毫升临床输血过程中,检出不配合型2例,凝固法检出不配合型的有3例。检出的不配合型血型病例需换好相同血型的血液,通过配血实验相容后可正常输入注射。结论 基层医院在配血方法与配血流程上存在一定问题,若要提高临床检测的准确性,需要针对配血方法与配血流程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关键词】基层医院;血库;配血方法与流程;重要性

输血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但是在对病人进行输血之前会实施交叉配血,正确的配血方式可以保证血液的质量,同时也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前提[1]。但是输血在基层医院中因条件限制导致配血过程不规范,致使输血反应的发生。本次就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时间段临床输血5.22万毫升为分析对象,观察交叉配血的方法即流程,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时间段临床输血5.22万毫升对其进行分析,交叉配血通过凝固法与盐水法检测,盐水法检出不配合型的有2例,凝固法检出不配合型的有3例。

1.2方法

交叉配血采用试剂主要为抗A及抗B的标准血清、希森美康CA-1500、抗-D试剂、ABO血型反定性试剂。所有试剂在入库之后均要进行特异性与亲和力的相关测定,测定合格方可应用于临床。

试剂制备方法:首先制备浓度在2%~5%的红细胞混悬液,采取受血者或者献血者的静脉血1毫升,加上0.9%生理盐水2毫升,使其混匀,进行离心,设置为3400r/分钟,离心时间设置为15秒,将离心后的上清液与白细胞层除去,进行三次洗涤。取离心后的2滴压积性红细胞,再加上4毫升09%生理盐水(百分之五的红细胞混悬液),取离心5滴压积性红细胞,再加上4毫升0.9%的生理盐水(百分之十红细胞混悬液)。

盐水法[2]:取两支干净的试管,将两支试管分别标为“主”与“次”,标记为“主”试管的2滴受血者血清,及1滴献血者2%~5%的红细胞混悬液;标记为“次”的试管中加入2滴献血者血清,再加上1滴受血者的2%~5%的红细胞混悬液,按照3400r/分钟,离心时间设为15秒。通过肉眼观察细胞是否出现凝集或者凝血的现象,查找主次试管的凝集或者溶血的原因。若主试管和次试管若均未出现凝集、溶血现象,盐水法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便再将原主试管及次试管按照聚凝胺介质进行配血。

凝固法[2-3]:按照相关的试剂说明书要求进行相关性的操作。盐水法与凝固法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相关观察监测,规避弱阳性凝集现象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3],此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检验,数据比较P<0.05有统计意义。

2结果

通过对5.22万毫升血量进行盐水法及凝固法分析研究,盐水法检出的不配合型的有2例,而凝固法检出的不配合型有3例。检出不配合型例数后更换相同血型血液,当配血相容后进行正常输入注射。详情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紧急病症救治过程中,输血对病症的救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及其危重的患者,输血对患者救治结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交叉配血是输血的重要过程,交叉配血实验是针对ABO血型系统的配型是否会相容进行相关的检测,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对输血安全性进行保障。对交叉配血的检测方法主要为盐水法与凝固法,盐水法检测的操作时间短、操作过程简便,但盐水法的检测范围相对较小,对不能互相配合的天然抗体IgM可以检测,对不完全抗体IgM检出率较低。而凝固法能够检测出IgM及IgG两种抗体,对于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绝大多数抗体极易检出,安全度较高,操作速度较快,对于交叉配血检测更为实用。表明盐水法对于ABO血型系统配型检测诊断方法较为适用,通过凝固法可以进行具体诊断。临床上通常是采用两种方法联合进行使用,两种方法互补可以提高临床检测的准确性[4]。

针对结果中出现的不配合型例数情况,出现不配合型的因素主要为配血的方法及配血流程。因而若要提高配合型检出率,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规范配血流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当临床输血申请单发达后,需要认真的核对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在确定没有错误之后,对血样的接收时间进行记录,在接收血样的第一时间进行床前采样,对受血者ABO血型进行复查。另外,在实施配血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规范进行,如加一滴红细胞混悬液及两滴血清,必须要采用2%~5%的红细胞混悬液,浓度过大会对结果造成影响,或对结果造成误判的现象[5]。在联合使用两种交叉配血检测方法过程中,需要注意先做盐水法,再进行凝固法检测。当检验结果出来之后,准确掌握血样的接收时间、通知临床取血的时间。

在对配血结果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在对配血结果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将冷凝剂素进行清除,不然会对鉴定血型及配血的结果判断产生影响。对冷凝剂素进行清除的操作方法如下所示,将室温调至37摄氏度,洗涤剂是浓度为0.9%生理盐水,洗涤受检者的红细胞,洗涤次数为三次。将附着在红细胞上的冷凝剂素去除,对血型与配血实验进行鉴定。若患者有严重贫血现象,需要在检验之前把血样放置在37摄氏度的水浴箱或者温箱中,放置15分钟后,对其进行离心,将纤维蛋白析出。若患者为紧急输血,需要将血液标本离心后,采用竹签轻轻的由上至下对纤维蛋白进行挤压,再对其进行离心,有效提高输血的临床效果。另外,在聚凝胺配血实验中,主试管与次试管加入0.6毫升低离子介质溶液混匀,将其静置一分钟。若此操作过程中混合不均匀或者是静置时间过短,当聚凝胺溶液加入后,则会出现凝集效果不好或不凝集的现象。若在紧急输血过程中,出现由于不规则抗体引发的凝集现象,需要对血液进行更换,避免错过抢救患者的最佳时机,提高临床抢救效果。

综上所述,在进行交叉配血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操作进行。相关操作人员必须要认识到规范配血方法、流程的重要性,操作严格规范,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高临床的抢救效果。

参考文献:

[1]董艳.探讨基层医院血库规范配血方法及流程的重要性[J].中国卫生标准,2014,5(13):3-4.

[2]李红.加强医院血库规范化管理[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5):3131-3133.

[3]王桂玲,王治海.基层医院血库档案资料管理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4):559-560.

[4]朱兴华,彭萍.浅谈二级医院血库管理的工作体会[J].求医问药,2013,11(3):333-334.

[5]赵国华,赵维齐.BCSH输血相容性检测程序指南[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1):1161-1162.

论文作者:刘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基层医院血库规范配血方法及流程的重要性探究论文_刘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