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论文_胡婷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论文_胡婷

胡婷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西外街邵阳市第五中学 422000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蕴含着我国博大精深的悠久文化,是提高学生知识底蕴、文化素养的主要路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充分的发挥出古诗文教学的价值,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将古诗文的价值真正的展现出来,使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进步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4-019-01

前言

古诗文具有着较强的凝练性,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因此,初中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对古诗文教学的价值引起注重,并要在此基础上实施好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的深化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知及了解,力求将学科价值全方位的展现出来。可见,在当前,对此话题加以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我国古诗文教学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问题,是教师在教学中急需解决的要点[1]。比如,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并没有深刻的意识到古诗文的内涵,只是理解古诗意思,就投入到背诵当中,并不能深刻的感受到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方法也比较陈旧、死板,很难真正的激发起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动力,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深受影响。

因此,针对于当前的教学现状,初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在开展古诗文教学时,一定要积极的加以改善,并要充分的挖掘出古诗文教学的内在价值,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等,将古诗文的内涵、价值真正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促使学生本身知识底蕴、文化素养的提升等,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一)激发学习兴趣,渗透传统文化

在以往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当中,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在教学中就只是将讲解的重点放置在古诗文内容的讲解、翻译上,严重的缺少对古诗文的延伸、拓展等,这对于文化教育的顺利实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等,使得学生学得生动、有趣,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2]。

例如,在讲解《岳阳楼记》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一些作者的生平事迹,古诗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等,以故事的方式阐述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对古诗文的学习产生兴趣,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另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说一说关于岳阳楼的事件等,进一步的深化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感知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济世情怀、奉献精神等,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开展朗读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针对于古诗文这一体裁而言,其往往具有着韵律优美、格律工整等特点。因此,教师在古诗文教学当中,也应积极的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除了要让学生理解内容之外,也应通过朗读教学的开展,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以此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保障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讲解《出师表》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一些关于诸葛亮的事迹,如空城计、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而当学生了解了诸葛亮的赤诚之心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带着这种情感来投入到文章的阅读当中,可以采用凄凉的语气语调,来深刻的展现出诸葛亮对于后主和出师的忠心、决心等,使得学生感知到文章中时刻透露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爱国精神的增强。

(三)结合实际生活,渗透传统文化

写景、写人是古诗文中非常常见的素材,甚至其中还有一些关于古人传统节日、日常生活的描写[3]。在现今社会,虽然人们很多的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改变,但是一些传统文化已经是不可割舍的部分,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切入点。因此,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巧妙的结合实际生活,来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进一步的拉近学生与古诗文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使其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在讲解《水调歌头》一课的过程中,这首诗与我们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课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可以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来查找一些与中秋节有关的诗句、故事、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便于在课堂中的展示。而在课堂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活跃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将课前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等,将语文学科的价值全方位的展现出来。

(四)加强诗文解析,渗透传统文化

与现代文章相比较,古诗文无论是在表达形式还是创作方式上都有着较大的变化。因此,在进行诗文解析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善于引导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上理解、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掌握古诗文的内涵,使其收获更多。

例如,在讲解《关雎》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诗歌故事,使其掌握诗歌中的四种情感,加强其对诗文解析。在这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会诗人的情感,对古诗作品加以深刻体会,使其感知到古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达到预期中的教学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古诗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真正的展现出古诗文的内涵,将我国悠久、博大的中国文化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也能深化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这对于学生知识素养、文化底蕴的提升与丰富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深化在此方面的认知,促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毛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学周刊,2017(07):39-40.

[2]黄文龙.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讨[J].才智,2016(36):3.

[3]蔡沐芬.刍议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教书育人,2016(26):71.

论文作者:胡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4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论文_胡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