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4年沙县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综合监测点结果分析论文_谢小红,张起秀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65050

摘要:[目的]了解沙县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关行为状况和性病分布。[方法]依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的要求,采用横断面调查,进行生物学与行为学相结合的综合监测分析。[结果]该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回答正确6个以上)61.04%,HIV抗体阳性率达0.33%,梅毒阳性率达3.03%。[结论]性病门诊就诊者是性病、艾滋病流行和传播的高危人群。通过此次调查发现,我县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不多,性病感染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多性伴现象比较普遍,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的情况较少,提示加大对性病门诊就诊者的性病艾滋病宣传干预,规范性病的治疗,进而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关键词:性病;男性;门诊;艾滋病;监测

一、监测结果分析

1、2009-2014年沙县门诊男性就诊者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收集了调查问卷2410份,采集调查对象血清2410份,采集血液标本率达100%,检出8例HIV抗体阳性病例,阳性率达0.33%;检出73例梅毒阳性,阳性率达3.03%;未检出丙肝阳性病例。

2、2009-2014年沙县门诊男性就诊者流行病学特征

2.1户籍、年龄分布

监测对象户籍所在地以本省占90.87%(2190/2410),外省占9.13%(220/2410)。监测对象的平均年龄36岁(中位数)。各年的年龄构成如表1所示,经统计分析,各年的年龄构成无显著性差异(X2=18.902,P=0.528>0.05)。

2.2婚姻状况分布

各年就诊者的婚姻状况均以已婚为主,在所有调查者中占73.15%(1763/2410),2009-2014年沙县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婚姻状况构成比见表2。(由于12个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5,因此要用精确概率法,经SPSS检验,P=0.029<0.05,因此认为各年的婚姻状况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

2.3危险性行为分析

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他们最近三个月有与小姐(暗娼)发生过性行为的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为37.97%(915/2410),其中最近三个月与2个及以上的小姐(暗娼)发生性行为的占37.38%(342/915);最近三个月有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为10.58%(255/2410),其中最近三个月与2个及以上的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的占31.76%(81/255);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的占1.08%(26/2410);均无注射过毒品行为。

2.4性病类别分析

在所有的问卷中,最近一年被诊断患过性病占15.14%(365/2410),分别为淋病148例、梅毒12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44例、尖锐湿疣40例,生殖器疱疹81例。

3.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度的分析

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对传播途径知识了解回答正确6个以上的占61.04%(1472/2410)。其中对蚊虫叮咬传播和同桌吃饭传播的知晓率最低。如表 3,所示,随着时间的变化,被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例如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知晓率呈明显下降。

4、接受干预服务状况

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接受过干预服务的情况为: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发放/艾滋病咨询检测为1.20%(29/2410);接受过同伴教育为0.46%(11/2410),均未接受过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清洁针具提供/交换。

5、实验室检测结果情况

在2410份标本中,我们共检出8例HIV抗体阳性病例,阳性率达0.33%;检出73例梅毒阳性,阳性率达3.03%;未检出丙肝阳性病例。

二、讨论

此次监测我们共收集了调查问卷2410份,采集调查对象血清2410份,采集血液标本率达100%;检出8例HIV抗体阳性病例,阳性率达0.33%;检出73例梅毒阳性,阳性率达3.03%;未检出丙肝阳性病例。

监测对象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问题答对数6个及以上者占61.04%,他们中多性伴现象比较普遍,最近三个月有商业性和非商业性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37.97%和10.58%。

监测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6岁,以已婚的为主,性病感染较高,达15.14%,表明20~50岁年龄段的男性处于性活跃阶段并且家庭经济自由度较大,是性病高危期也是干预的重点人群。

针对目前福建艾滋病主要以性传播途径(包括同性和异性)为主的情况[1],在没有有效疫苗的情况下,切断传播途径是有效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手段。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梅毒、生殖器疱疹等性病使感染HIV的危险加大4~5倍[2],今后我们要通过加大对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在性病门诊对所有性病就诊者发放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和推广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倡导安全性行为,推广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提高他们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这一人群中流行和蔓延,以降低我县性病、艾滋病的发病。

三、结论

1、本次监测发现,2009-2014年沙县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各年的年龄构成基本相同,但婚姻状况各年会出现一定波动。

2、沙县男性性病预防干预对象仍以青壮年为主。特别是多性伴人群仍旧是性病监测和干预的重点人群。

3、沙县性病门诊男性就诊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且对艾滋病的一些主要感染途径的知晓率呈下降趋势,因此,仍需大力加强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向广大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农丽萍等.2009-2010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2):361-363.

[2]刘雯,朱参胜,王欢.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丙肝、梅毒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5(1):18-19.

论文作者:谢小红,张起秀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  ;  ;  ;  ;  ;  ;  ;  

2009-2014年沙县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综合监测点结果分析论文_谢小红,张起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